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19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上高二中上高二中 20192019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

2、和认同至关 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 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 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 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 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

3、性,但他也说 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 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 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 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 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

4、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 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 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 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 年 1 月 8 日 15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

5、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

6、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世界末日前夕 王溱 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

7、起舞,花儿就凋落了。 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 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 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是? 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装蒜吧。 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出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过去, 已不见踪影。 算你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唷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

8、时,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 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 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呼吁地追着白己的尾巴转圈。一圈,两圈,三 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 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 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 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还不到两个月。 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 界末日的事情了。 还有多久?他问。 3 也就三个月吧。她说。 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 我想辞

9、了工作。他说。 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 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 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 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将来老了, 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 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 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养车多费钱呀,还得 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的院子。 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晚归

10、,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是什么节日,干吗出 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花。 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银行,变成一纸债单 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 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的原因,也许是他缺 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孩子。 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 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 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

11、,真是奇迹。 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 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 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 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 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 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正是最美的时候。可 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 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自己的尾巴。 (选自作品2016 年第 12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12、)( ) 4 A. 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达淡泊的性格。 B. 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推进埋下了伏笔。 C. 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更好的生活努力。 D. 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神,余韵深长。 5.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 分) 6.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并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 (三三) )实用类文本阅

13、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 15 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 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 10 万吨级通航等级,远 期 30 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 该处临近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 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

14、建设方 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 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 400 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 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 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 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 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

15、 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5 英国广播公司 23 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 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 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 23 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 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 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16、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 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 30 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 门大桥,车程在 3 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 1 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 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 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 “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 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 1000 多亿元港币的投资, 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