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3988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评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闫军印 第三章(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评估,项目生产规模分析 项目物料供应分析 项目建厂地区及厂址选择 企业组织及项目建设进度分析,一、项目生产规模分析 1.项目生产规模的含义 概念:生产规模也称企业规模,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工业产品在企业里集中的程度。通常以固定资产价值、职工数、年产量或年产值等表示,一般用年产量或年产值表示。 项目的生产规模是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指标,规模确定的是否合理,关系到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未来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企业规模有两种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 a.向本行业、相关行业和其它行业扩展和延伸;,b.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

2、 大企业的优势:a.生产规模大,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和组织形式; b.企业内部分工精细,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c.有较强的R&D能力,使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 第二,企业规模有缩小的势头。 例如,美国20人以下的企业,在1958年1972年间几乎增长了一倍;日本3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由1954年的328万家增到1975年的535万家,1981年增长到581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小企业的优势:a.对资源、社会和市场的适应能力强,变化快; b.可以在大企业的夹缝中生存,还可以成为大企业的专业配套协作单位; c.可以通过模仿创新,提高自己的技

3、术先进性。 2.影响项目生产规模确定的因素 (1)市场需求量因素 (2)国家经济计划因素 (3)国家产业政策因素 (4)工艺设备因素 (5)资金和基本投入物因素 (6)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条件因素,(7)经济效益因素 (8)其它建设因素 3.生产规模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1)经验法 经验法是指根据国内外同类或类似企业的经验数据,考虑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确定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 程序:a.找出几个与该项目相同或类似的企业 ; b.计算出各不同规模企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投 资回收期等; c.综合考虑制约和决定该项目拟建生产规模的 各种因素,确定一个适当的规

4、模 。,(2)适者生存法 适者生存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经营效率较高的建设项目,也就是单位产品成本较低的建设项目。这些建设项目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经过时间的考验,会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因此,只要观察某行业中提供产品的各种供给规模项目组成的变化趋势,就可以得出某行业的规模与成本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中的最佳系数即为建设项目的最佳经济规模。 程序:a.计算不同时间点、某行业各规模层建设项目附加价值占全行业附加价值的比重Vaij; b.计算这一比重的增长系数VAijt/VAijt0 ,式中,VAij是j行业中i规模层建设项目的附加价值占全行业附加价值的比重,t0为基准时点,t为后来时点 ;,c.增长系数

5、最高的规模层就是该行业的经济规模。 特点:1)它所研究的是建设项目的经济规模 ; 2)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竞争基础上的,因而假定这些建设项目都处于最高效率,其单位成本都处于最低点; 3)它只能看出哪些规模等级的建设项目平均成本具有下降的趋势,因而效率是较高的,并不能看出不在此规模等级内的建设项目的相对负效益状况 ; 4)它是对历史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因而只能根据过去来判断目前的趋势,不能对未来作较长时间的判断。,(3)工程技术法 工程技术法是一种以工程技术能力平衡为基础,以最低单位成本或社会成本为衡量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确定建设项目最佳建设规模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程序: 1)在确定设备利

6、用率的基础上,计算确定 其年生产能力(即规模) ; 2)确定运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消耗定额 ; 3)确定成本分析中的各项费用 ; 4)计算成本的资金时间价值 ; 5)比较各工程技术方案,从中选出一个社会 成本最低的方案 。,(4)专家咨询法 依靠专家们的经验判断确定建设项目经济规模的方法,其作法与一般的咨询法相同。 程序:1)是确定咨询内容; 2)确定专家名单; 3)发调查表 ; 4)咨询汇总处理 ; 5)咨询反馈 ; 6)分析整理确定规模。,(5)分步法 分步法也叫“逼近法”,其特点是先确定起始生产规模作为所选规模的下限;确定最大生产规模作为所选规模的上限,然后在上、下限之间,拟定若干个有价值

7、的方案,通过比较,选出最合理的生产规模 。 程序:1)确定初始生产规模,市场需求量预测 市场占有率预测,项目产品特点 生产技术设备要求 车间设置和劳动定额 其它因素,2)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合理界限 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得到的基础数据,利用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合理界限 线性情况下: 非线性情况下:,3)最优生产规模的确定 上面运用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相对理想状态下的分析过程,没有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a.没有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运输条件等; b.假定固定费用不变,是有一定的规模界限的; c.没有考虑单位产品投资额的变化。 综合考虑以上分析因素

8、,可利用以下分析模型,来确定最优生产规模。,式中: Cj(x)年产量为x时的单位产品平均计算费用; C(x)年产量为x时的单位产品平均生产费用; Y(x)年产量为x时的单位产品平均运输费用; Z(x)年产量为x时的单位产品平均销售费用; K(x)年产量为x时的单位产品平均投资; E0标准投资效果系数。 通过对多个项目生产规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Cj(x)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佳生产规模方案。,二、项目物料供应分析 1.工业项目与物料种类 工业项目:工业建设项目按其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两大类。 采掘工业:劳动对象直接取自自然界,如采矿、采煤、石油开采等一类项目; 加工工业:是对采

9、掘工业的产品、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如机械制造、金属冶炼、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建设项目。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燃料。工业的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农业资源等几类。,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并有工业价值的矿物性原料的总称。矿产资源可分为能源矿产资源、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等几种。 2)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包括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等)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我国目前约有70%的轻工业原料来自农业 。 3)森林资源 森林可以不断为人类提供优质木材和多种林业副产品,根据森林的利用效果可分为用材林、经济

10、林、防护林、薪炭林等几类。,原材料 :所谓原料,是指耗费了人类劳动而开采或创造出来的劳动对象,如采掘工业和农业的产品是加工工业的原料。 工业原料包括:直接由采掘工业生产出来的如原煤、原油、矿石等;由采掘工业生产出来又经加工工业加工的,如生铁、钢材等;用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等。 农业原料包括:由农业生产出来的多种植物性及动物性原料;由农业生产出来又经过加工而成为工业产品的,如食品工业的面粉、制鞋工业的皮革等。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产资源(如海底石油)、海水化学资源(如海水中的盐类)、海洋生物资源(如贝类、鱼、虾、蟹等)。,所谓材料是指经过工业进一步加工过的原料,如钢材、水

11、泥、棉纱等。原料和材料一般统称为原材料。 2.物料供应方案评估准则 a.适用性准则:不同的物料可以制造出同一种产品,但是所制得产品的品种、性能、质量却可能因物料投入方案的不同而完全不同。物料的选择应首先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即制造出的产品符合项目预定的要求 b.可靠性准则 :物料来源的可靠性是选择物料供应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评价物料供应的可靠性,必须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 c.经济性准则 :所谓物料供应方案的经济性,就是选择该方案所造成的项目原始投资和投产后的经营费用的高低程度。,d.合理性准则 :所谓合理性就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利用和分配的合理程度。 e.减少能源消耗准则 :

12、根据国家1997年2542号文件规定,要求基本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及技术改造综合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增列“节能篇(章)”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并按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程序同时报批。 3.原材料供应条件评估 原材料供应条件是指项目在建成投产后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各种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半成品等的供应数量、质量、价格、供应来源、运输距离及仓储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它是工业生产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1)分析和评价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分析和评价原材料的供应数量能否满足项目的要求 。 3)分析和评价原材料的价格、运费及其变动趋势对项目产品成本的影响 。 4

13、)分析和评价原材料的存储设施条件 。 5)如果有可能的话,应编制原材料和能源平衡流程图或表示数量流动的图表,4. 燃料及动力供应条件评估 1)审查项目所需燃料的需求量和可供量 2)审查和评价工业用水供应条件 3)审查和评价电力供应条件 4)审查和评价其他动力供应条件 5.公用设施条件评估 公用设施是指除原料、燃料等主要资源以外的工业生产规划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构,如供电、供水、供气、运输及废水和废物处理等等。 1)供水设施 2)供电及供热设施 3)运输设施,三、项目建厂地区及厂址选择 1.建厂地区选择 有些项目的建厂地区是不可选择的,如矿产资源采掘类项目;但大多数的投资项目,建厂地区都具有一定的

14、选择性,可以在多个方案中选择。建厂地区的选择反映了项目建设地点宏观上的合理性。 (1)建厂地区选择的基本原则 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有利于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 2)在统一规划下,处理好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关系,既要促进各地区合理分工协作,也要保证各地区的综合发展;,3)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 4)建厂地区应尽量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区; 5)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对自然条件、原材料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2)建厂地区选择的影响因

15、素 1)原材料、燃料、销售市场及运输条件 原料投入量比成品产出量明显多的项目(如金属冶炼),宜选择在原料产地,所用原料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易长途运输的,如制糖业,也应接近原料产地; 大量依靠进口原材料,或产品主要供出口的工厂,建在港口附近为宜;,原料在加工中失重程度较小,不宜运输的项目,如专用设备制造厂或玻璃厂等,一般应接近消费区,产品易变质或农产品加工项目,也应建在销售市场附近; 能耗大的项目,如铝、镁、钛的冶炼厂,电石厂等耗电量大的工厂,一般应靠近能源供应地; 受运输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如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项目,可以建在资源产地,也可以靠近消费中心建厂,或者建在两者之间的某优化点上; 对于

16、某些工程技术项目,如机械制造、装配成套装置和电子装配工业企业,一般不受运输因素限制,厂址选择有较大灵活性; 原材料有危险品,尽量缩短运输距离。,2)社会经济文化与工业基础条件 拥有较好的协作网,容易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 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居民受教育的水平较高; 具有好的经营管理传统基础; 容易获得技术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厂址条件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地区中可供选择的厂址条件; 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容量大小及潜力; 对“三废”的自净和稀释能力。,4)地方产业政策及财税政策的影响 地方特色产业及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地方财税优惠政策。 5)行业特点的因素 矿产品开采项目主要考虑资源条件; 火力发电项目主要考虑运输问题; 水电站项目主要考虑水能条件及输电问题; 核电站项目主要考虑安全与电力输送条件; 机电行业投资项目,工业基础条件较为重要。 6)自然环境 条件 气候条件 ; 地质条件 ; 生态条件 。,2.项目厂址选择 不同行业项目选择厂址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