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史分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23560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展史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发展史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汽车发展史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汽车发展史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汽车发展史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发展史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展史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主要外形变迁,报告人:马志仓,July 10, 2015,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德国另一位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他们俩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然而此后的一百多年内,汽车无论是从车身造型还是从动力源或底盘、电器设备来讲,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发展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具直观感的首先是车身外形的演变。,选题背景,TRAVE NOTES,1894年德国奔驰的维洛牌,1894年法国标致牌小客车,从1

2、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劳斯莱斯公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马车型汽车,TRAVEL NOTES,别克首次生产的四驱汽车,福特T型车,TRAVEL NOTES,1915年福特T型车,世界上首辆封闭式汽车,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象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箱型汽车,TRAV

3、EL NOTES,1923年福特车,1929年福特车,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T型车最为著名,年产量达到30万辆,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70%-80%。,TRAVEL,Life is a wonderful journey, its on the back of the train. With the new and old people together to experience it! Perhaps this is a person can not resist the fate, have you, have me, also have him.,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

4、越来越高。要想使汽车跑得快,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增大功率,二是减小空气阻力。因此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减小空气阻力。随着车顶高度的降低,前窗不断变窄,影响前方的视野,乘员感到视野受限,于是放弃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方法,转而通过提高功率的方法来克服空气阻力。这样一来,发动机由单缸变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汽缸是一列排开的,因而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汽车的外型。,意大利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敞篷车,箱型汽车车室空间大,具有“移动住宅”的特点。,箱型车的优点,车身迎面阻力和形状阻力大,两种阻力势必对车速、功率消耗以及燃油消耗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5、箱型车的缺点,TRAVEL NOTES,日产NY400,福特风之星,箱型汽车车室空间大,具有“移动住宅”的特点,适于作家庭用车,这是它不可取代的实用价值。所以并未因其缺撼而被淘汰,如今仍有各种型号的箱型汽车在生产和使用。如箱型车身的欧宝可塞(CORSA)、福特“风之星”(WINSTAR)等。,TRAVEL NOTES,克莱斯勒气流牌(1934年),福特 林肯和风牌(1936年),甲壳虫型汽车,为减小空气阻力,许多的流体力学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汽车车身空气阻力的研究,其成果也被大量地应用到汽车设计上。这时,具有许多柔和曲线的流线型车身出现了。,1934年,大量生产的克莱斯勒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流线

6、型。该车使以往分散的发动机罩、前翼子板、头灯等成为一体,设有上下车脚踏板,保险杠向前突出,这就是甲虫型汽车的初型。所以甲虫型汽车是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汽车的产物。,LOREM IPSUM DOLOR,1936年福特公司在“气流”的基础上,加以精练,并吸收商品学要素,研制成功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此车散热器罩很精练,并具有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受其影响,以后出现的流线型汽车有:1937年的福特V8型、1937年的菲亚特和1955年的雪铁龙等。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1933年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要求波尔舍(1875-1951)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波尔

7、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大众牌1200甲壳虫型小客车,LOREM IPSUM,LOREM IPSUM DOLOR,甲虫型汽车的缺点是乘员空间比箱型汽车明显变得狭小,特别是后排乘员头顶上几乎再没有空间,产生一种压抑感.又因其后窗狭小,偏上,后视野性差。另一缺点是受横风不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即使如此,甲虫型车因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并未退出汽车家族。采用前轮驱动方式和大圆弧玻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横风不稳定性和后视野性差的问题,所以至今甲虫型车仍在一些厂家生产。,July 10, 2015,船型汽车的出现是

8、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人体工程学应用于汽车设计的结果。福特公司于年开发出了福特V8型汽车,下图所示。该车与甲虫型汽车有很大的区别。汽车整体设计上首次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整个车室置于两轮之间,前方为发动机室,后部为行李舱,这样非常接近于船的造型,故称之为船型汽车。,船型汽车,LOREM IPSUM DOLOR,船型汽车的优点,船型汽车是1955年推出的,它的特点是,车身宽度就是车室宽度,无脚踏板。发动机罩与前冀子板形成一体,在不增加长度的情况下,扩大了车身内空间.后冀子板与行李舱成为一体,使车身侧面从前到后成为一个平面,减少了侧面形状阻力,视野性也比甲虫型汽车好得多。车后部呈“阶梯

9、背”,与甲虫型车型的流线型滑背式相比要产生一些涡流,但后窗可作一定限度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涡流的产生。船型汽车也解决了甲虫型汽车那种横风不稳定性问题。,TRAVEL NOTES,奔驰S、E和C级车分别都为船型车,福特速度TEMPOGM轿车、丰田花冠、无限J30、卡迪拉克加长豪华车、富豪960。豪华骄车等都属于船型车。,奔驰S,奔驰E,富豪960,TRAVEL NOTES,鱼型汽车,1963年雪铁龙DS19 鱼型车,1952年别克牌小客车,鱼型汽车和甲虫型汽车同样属于流线型车身,但二者却有很大差异。鱼型车是在船型车的基础上,在流体力学取得进一步研究成果后出现的。所以,它既具有船型车在人体工

10、程学方面的优点,又在流体力学方面优于船型汽车和甲虫型汽车.鱼型汽车是人体工程学和流体力学的高度统一。 鱼型车的车身是在船型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线型车身,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后部为斜背式。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LOREM IPSUM DOLOR,迄今为止,船型车身仍是汽车车型的主流,斜背式鱼型车身虽“青出于蓝,而未胜于蓝”的主要原因是后窗的玻璃倾斜,面积增大,虽然保证了后视野,却导致车身质量增加,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另外,由于日光大面积射入车内,在夏季即使采用大功率冷气装置,车内温度仍然很高;更重要的是,虽然空气阻力减少,车速大幅度提高,但却潜在着一个重大缺陷横

11、风不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高速行驶时,鱼型车身产生升力,车轮附着力减小,横风可导致车身摆动,转向不易控制的问题。,TRAVEL,尽管鱼型车有以上缺点,但空气阻力小的车身外形给人以强烈的高速感,所以鱼型斜背式车身的研究与开发一直还在继续着。.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扬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TRAVEL NOTES,兰博基尼 库塔什,雪佛兰克尔维特,楔型汽车是为了克服鱼型汽车易产生升力的缺点而产生的。它的外形不象甲虫型,船型和鱼型车那样呈翼状,所以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不会产生升力,因此遇横风时也比较稳定。楔型车几何中心

12、相对鱼型车前移,风阻系数较小,也就更有利于克服横风不稳定现象。赛车为了追求高速度常常采用楔型造型。楔型车的不足之处是乘员空间一般较小。通用汽车公司克尔维特牌超级赛车、兰博基尼库塔什、马自达公司的XEDOS9型高级轿车都属于楔型车。,楔型汽车,TRAVEL NOTES,丰田MPV,通用MPV,当鱼型汽车存在的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又从改变轿车使用的概念做文章,于是多用途厢式汽车-MPV问世了。MPV不仅在外形设计上集流线型与楔型的优点于一身, 而且在制造加工上引进了当今航空航天的先进技术。两种不同风格的交叉结合,表现出了流线型从以往的短曲线发展成为了长弧曲线。这种造型表现出了未来主义的艺术倾向,线条

13、流畅,色调温和,动感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尚风格。,子弹头型汽车,综述,LOREM IPSUM DOLOR,汽车外形主要经历了马车型、箱型、甲虫型、船型、鱼型、楔型和子弹头七个阶段。自甲虫型车始,着重阐述了人体工程学和流体力学对车身外形的影响。而对机械工程学未作更多表述,但并不表明没有机械工程学的影响。相反,汽车问世以来,汽车机械工程学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也推进了人体工程学和流体力学的发展。如电子技术、钢板冲压技术以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应用等。每种车型都是三大要素相辅相成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每个发展时期各有侧重而己。因此可以说汽车外形变化的历史就是三大要素发展的历史,更是汽车追求更高速、更安全、更舒适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