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23418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讲座课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概述: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要求人人掌握。出血的种类1、动脉出血出血形式是喷射,出血量大,颜色是鲜红色。2、静脉出血 出血形式是流出,出血量大,颜色是暗红色。3、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形式是渗出,出血量可大可小,颜色是介于鲜红色和暗红色之间。止血的方法一、指压止血法即以手指把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压在下面的骨头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属于临时止血方法。1、头顶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的颞浅动脉。2、颜面部出血:用拇指对准伤侧下颌角前约1cm凹陷处,向内向上压迫同侧的面动脉。3、头面部、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它3指放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体上。注意

2、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大脑缺血,压迫时间也不能太长,而危及生命。止血的方法v 4、肩部、腋部、上臂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对准第1肋骨面,压住锁骨下动脉。v 5、前臂出血:抬高患肢,用拇指压迫患肢肱动脉。v 6、手掌或手背出血:抬高患肢,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尺、桡动脉。v 7、手指出血:压迫手指根部两侧的指动脉。v 8、下肢出血: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的股动脉。v 9、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止血的方法二、止血带法(橡皮管止血带,弹性橡皮带,充气止血带)1、适应症 适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2、方法为 抬高患肢

3、,将纱布、毛巾之类的布衬垫在伤口近心端的皮肤上,其上用橡皮带紧缠肢体2-3圈,橡皮带的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带下即可。止血的方法扎止血带的部位: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其标准位置在上肢和下肢均为上1/3的部位。上臂中、下1/3部位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忌区。止血带的压力: 以阻断动脉血流为度。使用充气止血带时,在成人上肢一般维持在300mmHg,下肢约500mmHg比较适宜。 止血的方法上止血带的持续时间 原则上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1 小时为宜,气候寒冷肢体温度较低时,时间可以稍长。如必须持续阻断血流,应每隔1 小时放松5-10 分钟。 止血带的解除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3

4、小时,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严密观察下,方可放松止血带。 止血的方法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a:上止血带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b:凡在急救上止血带时,都须在卡片上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应放松的时间;c :严格掌握操作规程,以防止血带的位置不正确,损伤神经或血管。 止血的方法三、屈肢加垫法1、适应症:此方法适用于四肢远端的出血。2、方法:抬高患肢,将纱布、毛巾之类的布衬垫在伤口近心端的皮肤上,然后屈肢体,用弹力绷带或宽布同时缠绕近端和远端的肢体。屈肢加垫法止血的方法3、注意事项1)有肢体骨折的不宜使用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因骨折断端的移动可以损伤骨折处的血管、

5、神经等。2)缠绕的压力要适当,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止。3)缠绕的总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其中每0.5小时放松一次,每次1-3分钟。止血的方法四、填塞止血法1、适应症:适用于深部出血,如胸、腹部、臀部等部位的出血。2、方法:用消毒纱布、干净的毛巾或干净的衬衣等塞在出血的部位,塞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的方法五、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无菌敷料或者比较干净的毛巾、手帕、衣物等进行加压,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出血。 包扎目的包扎是外伤常用方法,具有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压迫止血、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等作用。方法1、三角巾包扎2、绷带包扎3、多头带包扎4、丁字带包扎三

6、角巾包扎法 将一米方的本色白布对角剪开,在顶角各装上一条长50厘米的带子,即成为两块三角巾。其用途多样,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 三角巾包扎法1、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齐眉,沿耳上方拉向枕部,再将次角拉向枕部,三角巾的峡谷底角交叉压住项角,再绕至颈部打结。 2、肩部包扎法:于一侧肩部外伤,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三角巾包扎法3、胸部包扎法:角巾的底边放在伤侧的胸部,顶拉过同侧肩部到背侧,与左右两 角在背部打结。如为开放性气胸,用纱布严密封闭创口后再包扎。连枷胸时应在局部加压以防反常呼吸。4、腹部

7、包扎法: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注意对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脱出的肠管不应被送回。打结固定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三角巾包扎法 5、四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上肢、手、足,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三角巾包扎膝、肘关节.三角巾包扎法一、优点 1、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外伤、出血。2、包扎速度快。 3、包扎的面积大。 4、方法简单。二、缺点 包扎不紧,止血效果差。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1)适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时,固定带端及包扎颈部、腕关节、胸部、额部、手掌、脚掌、踝关节和腹

8、部等粗细相等部位的伤口。2)方法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最后用胶布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中间剪开分成两头打结固定。2、蛇形包扎法(斜绷法)1)适用于需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时或作简单的固定。夹板固定多用此法。2)方法是先将绷带以环形法缠绕数圈,然后以绷带宽宽度为间隔,斜行上缠,各周互不遮盖。绷带包扎法3、螺旋形包扎法1)适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部位。2)方法是先环形缠绕数圈,然后稍微倾斜螺旋向上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1/3-1/2。4、螺旋反折包扎法(折转法)1)适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2)方法是每周均把绷带向下反折,遮盖上周的1/3-

9、1/2,反折部位应相同,使之成一直线。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形成一排整齐的“”字。绷带包扎法5、“8”字形包扎法1)适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肘等部位,应用范围较广。2)方法是在伤处下方先环形缠绕数圈,再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重复作“8”字形旋转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1/3-1/2。6、回返包扎法1)适用于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头部外伤的帽式包扎就采用此法。2)方法是先环形缠绕数圈,然后将绷带绕到头部或肢体的正中间,前后左右缠绕,直到头部或肢体残端全部包住,再环形缠绕,把前后的绷带压住,然后用胶布固定。环形法螺旋形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

10、形包扎法包扎的注意事项1、包扎伤口时,先简单的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等。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2、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3、包扎时要使病人的位置保持舒适。皮肤皱折处如腋下、大腿根部等部位,应用棉垫或毛巾等布类垫上,骨隆突处也用棉垫垫上。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包扎的注意事项4、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5、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回流。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

11、压的部位。6、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凅时,可用剪刀剪开。包扎的注意事项7、不能用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应除去,但深部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8、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固定的适应症及目的v 一、适应症 所有的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椎损伤和骨盆骨折在急救中应相对固定。v 二、目的 固定的目的在于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因摩擦而损伤血管和神经乃至重要脏器;固定也有利于防治休克,便于伤员的搬运。固定的用物 固定的器材最理想的是夹板,有木质或金属夹板,还有可塑性或冲气性塑料夹

12、板。在抢救现场还可因地制宜选用竹板、木棒、镐头把、树枝、枪托等代替。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病人的健侧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另备纱布、毛巾、衣服、绷带或三角巾等。骨折的临时固定法1、锁骨骨折 用毛巾或干净的布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背后打结,尽量使两肩后张,也可于背后放一“T”字形夹板,然后在两肩及背部用绷带包扎固定。如仅一侧锁骨骨折,用三角巾把患侧手臂兜在胸前,限制上肢活动即可。骨折的临时固定法2、肱骨骨折 用长短两块夹板,长夹板放于上臂的后外侧,短夹板置于前内侧,在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固定。将肘关节屈曲90度,使前臂呈中立位,再用三角巾

13、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3、前臂骨折 协助患者屈90度,拇指向上。取两块合适的夹板,其长度超过肘关节至腕关节的长度,分别置于前臂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于两端固定牢,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呈功能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法4、大腿骨折 取一长夹板放在伤腿的外侧,长度自足跟至腰部或腋窝部,另用一夹板置于伤腿的内侧,长度自足跟至大腿跟部,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将夹板固定(髋关节、大腿中断、膝关节、小腿中断、踝关节)。骨折的临时固定法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6、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

14、后左右晃动。若有专业人员使用的颈托固定就既快又可靠。骨折的临时固定法7、胸、腰椎骨折固定: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固定的注意事项1、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如有休克,应先行抗休克处理。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3、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4、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垫棉花、毛巾或其它布类,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出部位和悬空部位应加

15、厚棉花、厚毛巾,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固定的注意事项5、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浮肿或青紫,说明血运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6、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搬运的基本原则1、现场搬运伤员的基本原则是及时、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负伤。2、现场搬运多为徒手搬运,也可用一些专用搬运工具或临时制作的简单搬运工具,但不要因寻找搬运工具而贻误搬运时机。3、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巧、敏捷、协调一致,避免震动,减少伤员痛苦,对路途较远的病员,则应寻找合适的交通工具进行转运。担架种类v 1)帆布担架;2)绳索担架:现场制作;3)被服担架:现场制作;4)板式担架;v 5)铲式担架;6)四轮担架;担架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