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23414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公共管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它涵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

2、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

3、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三、主要任务应急管理主要任务包括:四、四个阶段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强调对潜在突发事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4、组成,如图1所示,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贯穿于各个过程,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如表1所示:四个阶段 内容 预防:为消除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为了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 1.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2. 安全规划 3. 风险分析、评价、控制 4. 监测、监控 5. 灾害保险 6. 税务鼓励和强制性措施 7. 公共应急教育 8. 安全研究 准备:事故发生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并提高应急行动能力、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任务集中在制订应急计划及完善应急保障系统上。 1. 应急预案 2. 应急通告和报警系统 3. 应急医疗系统 4. 应

5、急救援中心 5. 应急培训、演练 6. 应急资源 7. 互助救援协议 8. 特殊保护计划 响应: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低限度。 1. 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发出应急通告,迅速通知各应急部门 2. 迅速开展各种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恶化 3. 迅速开展营救和搜寻,提供应急医疗服务 4. 疏散和避难 恢复:在响应结束后立即进行,目的是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 清理废墟、消毒、去污 2. 评估损失、保险赔付 3. 复查应急预案 4. 灾后重建 表1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 (一)预防预防又称缓解、减少,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6、为了消除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为了减轻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它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是“防患于未然”的阶段。戴维?盖布勒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应急管理也需要以预防为主。但在现实中,人们很难评判未发生突发事件是因为作了有效的预防,而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得力的救灾并将危害降至最低,却往往得到表彰记功,所以有种“最优选择是救灾得力,次优选择才是有效防灾”的思想误区,致使人们对预防的重视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对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进行了规定。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从长远看,低

7、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关键。在预防阶段,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安全规划(如工业园区规划)、实施建筑标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制定颁布法律法规标准、推行灾害保险等。(二)准备准备是指针对特定的或者潜在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各种应对准备工作。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因而,充分准备是应急管理的一项主要原则。应急准备的主要措施包括:(三)响应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主要措

8、施包括: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挑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四)恢复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所进行的各种善后工作。应急恢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应使突发事件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吸取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恢复阶段应注意:一是要强化有关部门,如市政、民政、医疗、保险、财政等的介入,尽快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二是要进行客观的事故调查,分析总结应急救援与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且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相互关联,构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一个动态的循环改进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