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23263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苷酸酶的检测和临床意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核苷酸酶(5-NT)的检测和临床意义,一.定义,5-核苷酸酶全称5-核糖核苷酸磷酸水解酶(5-Nucleoticlase, 5-NU或5-NT)。5-核苷酸酶(5-NT)是一种对底物特异性不高的水解酶,可作用于多种核苷酸。主要参与核酸的分解代谢。能特异性的催化核苷5-核苷酸酶和次黄嘌呤核苷酸。,5-NT在人体的运动,细胞生长发育,纤维蛋白合成,提高表皮或内皮屏障功能,神经传递及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及黏附,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广泛分布在肝、胆、胰、肠、心、脑、肺、肾、垂体、甲状腺、前列腺、睾丸等脏器和组织中,定位在细胞膜上,肝胆系统是血清中5-核苷酸酶的主要来源。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胆

2、小管和窦状间隙内。,二.来源和去路,5-NT要释放入血必须要经肝胆系统内的高浓度胆汁酸去垢处理,三.检测方法,钼蓝比色法 化学发光法 酶法 偶联速率法,四.实验原理,5-核苷酸酶(5-NT)催化5-次黄嘌呤核苷酸水解生成次黄苷和氨,次黄苷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作用下生成次黄嘌呤,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XOD)作用下生成尿酸和过氧化氢(H2O2),H2O2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和TOOS在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生成醌亚氨化合物,通过测定相应波长处吸光度变化值得出样本中5-NT活性。,五.标本的采集及保存,1细胞培养物: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并将标本保存于-20。 2血清:室温放置

3、2小时内或2 - 8 24H,1000 x g离心20分钟。 3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1000 x g离心15分钟。 4.2 - 8 可放置24小时, -20可放置一星期,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六.参考范围,速率法:正常成人血清5-NT酶活性为:0-11 U/L 钼蓝双色法:健康成年人5-NT活性为2-17 U/L,儿童稍低。60岁以上老人的均值约为青壮年的2倍。,七.临床意义, 5-NT活性增高常见于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胆道癌、胰腺癌、胆道阻塞、胆管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其活性增高

4、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NT是诊断肝肿瘤非常灵敏的酶学指标。在病变早期,当肝功能、肝扫描和有关肝病检查阴性时本酶活性已明显增高。对于AFP阴性病例,其与AFP互补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4。, 特异性高,能协助判断碱性磷酸酶(ALP)增设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髓系统疾病(如骨癌、骨肉瘤、骨转移癌、佝偻病等)。ALP在肝胆系统疾病和骨骼系统疾病时均可增高。除5-NT除肝胆系统疾病增高外,骨骼系统疾病一般均不升高。, 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后者5-NT明显高于前者。 5-NT已作为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查进入临床,将能使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肝脏情况,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