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3059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学生发展_打造和谐健康课堂.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学生发展 打造和谐健康课堂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与国际教育发展接轨过程中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健康”作为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健康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着力培养

2、智慧、和谐的教师团队,深入开展以“情智共生”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探索,扎实地实践了“在大爱中培养学生,在教育中成长教师”的校训,围绕打造健康课堂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培养内涵丰富的“幸福教师”人文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打造健康课堂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健康课堂应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而课堂的主导是教师,教师的文化底蕴深厚,孩子们才能得到滋养;教师的知识丰富,才能让孩子们眼界开阔;教师的方法得当,才能紧紧吸引学生;教师的情感健康、丰富,才能影响、感染学生

3、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教师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平等地面对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为此,我校从培养教师的内涵入手。1提出嘉鱼实小教师气质:真诚、善良、美丽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真、善、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我校希望教师用“真诚、善良、美丽”在学生心中撒播健康向上的种子。2提出嘉鱼实小教师精神:和谐、创新、卓越精神是一种力量。教师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我校尽量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在爱的氛围中工作、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创新教育、创新生活,做卓越教师。作为校长,我始终认为:卓越的教师一定能带出卓越的学

4、生。因此,我们希望教师能够把自己对幸福工作的体验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期待。3创新教师管理,丰富教师内涵良好的学校教育需要的是教师的团队智慧和力量。我们力求通过管理创造一种和谐、团结、创新的氛围,使学校形成一个亲密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召开“教师思想研讨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细心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之处,引导教师发现身边的“美”,并把这种善、美之光放大、放强,让这种闪光的思想在学校扩散。我校先后以“用爱感召学生”、“培养文雅的学生”、“创意改变生活”、“站在镜头后边欣赏你”、“像爱自己一样爱教育事业”等为题举行了多期专题研讨会。交流的教师有了成功的自信,听讲的教师受到了深刻的启

5、发。教师的闪光点被发现、被认可、被赏识,他们同样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开展“捕捉精彩、收获幸福”活动。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们引导教师敞开心扉,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关注和感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把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的触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跟大家交流,并在交流中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捕捉精彩、收获幸福”案例征集活动,让师生共同感受教育的本质就是爱。 二、转变教师行为 健康课堂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要打造健康课堂,就要满足学生的求知、安全、尊重、情感、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将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此,我校倡

6、导教师努力实现以下转变。 一、由“导师”向“学友”转变。课堂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我们倡导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二、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课堂中,我们要求教师坚决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论。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三、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能随时接受学生的挑战,成为应战者。不能仅仅是

7、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四、由“蜡烛”向“果树”转变。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再做“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照亮了世界就毁灭掉自己。努力倡导师生共进。五、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修枝、造型等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他们把“歪枝”、“残枝”判为死刑。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的发展。教师应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

8、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注,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对这一平凡岗位倾注热爱和真诚,以一份真心、诚心、爱心去对待教育事业,诚心实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感动他们,并真心地热爱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师生双方才会有一个愉快的交流,也才能真正实现各自最大的价值。三、打造自信健康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赖以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土壤 ,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世界,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9、运用心理知识与技巧,实行人性化管理,潜心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创建健康、有生命的课堂。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对课堂教学做了如下要求。如:要求教师每节课前12分钟,不管是什么学科,至少要展示1个学生。像语文可以让学生背古诗、谈读书心得、进行新闻播报,数学可以让学生讲数学小故事,英语可以是对话、唱英文歌曲、讲英文故事等。目的就是给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让自信乐观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血液. 具体要求是:(1)展示的学生必须到前台来,面对所有同学。培养他们敢于站到人前讲话的勇气和信心。(2)不管展示得如何,只要能站上来,就要大加赞赏,哪怕是拿着放大镜看到的一丁点优点,给孩子自信。(3)一定要

10、注意,评价的标准不要太高,特别是不要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只从孩子的站姿是否挺拔、眼神是否能看着全班同学、声音是否响亮、有没有搓衣角、挠脸、不自在等小动作,培养孩子良好的台风。(4)要求下边听的同学必须停下手中的事,端正坐好,看着展示的同学,展示前后要热情鼓掌,展示结束后要对这个孩子进行评价,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学会欣赏他人。(5)上台的孩子要轮流进行,一个学生也不能落下。又如:课后要求教师利用周末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中锻炼自己。再如:要求教师在黑板上开设自信乐观文化角,上边书写“今天,你举手了吗?今天,你声音响亮了吗?今天,你进步了吗?”等温馨话语来每时每刻提醒孩子。自信

11、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像这样,老师们把小事情做好了,做扎实了,就帮学生树立了自信,就一定能使学生正视并完善自己,从而换来其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四、构建精彩和谐的健康课堂课堂是发展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构建我们的课堂,还学生一种安全民主、轻松愉快的健康课堂呢?我校把课堂当成一种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过一些探索。1、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教师而言,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中受到激励,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行动

12、上有主动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等。如: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踊跃时,作为教师所能做的不是大声呵斥,而是用柔和的言语去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信心,消除恐惧。又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应难易适度。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学习上的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刻苦努力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学习情绪和课堂心理气氛就会为之大振。2、创设平等对话的和谐天空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中曾指出:老师对学生的精神影响,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而且还会长期影响学生

13、的性格。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羞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而这一切都源于课堂这一教学过程的中介。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和谐对话之中,他就会学会对话与合作。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告诉我们:他们渴望与教师的和谐对话。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他们心中有太多的为什么,对老师有太多的问题要问。因此,我们应为孩子们创设平等对话的和谐天空,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刺激,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

14、,去体验自己的发现,从中获取知识的惊喜与满足。3、搭建健康的师生交往平台。课堂上,师生间的交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不知我们老师们注意过没有:对教学而言,师生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和精神支柱;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过程。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倡导教师们搭建健康的师生交往平台,努力做到相互尊重和信任、平等对话、共享智慧。4、构建“情智共生”的生命课堂课堂承载了教师与学生的太多心灵体验,我们可以共同从那里获得智慧,体验成功,得到满足。经过多年教学管理的摸索,我们欣喜

15、地发现: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用心关注、真诚交流,将“情、境、精、实”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就可以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共同成长。1情:以情动人我们坚持课堂上的“入情”。“入情”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不要简单地使用“好、真好、太好了、棒、真棒、太棒了”等机械的、敷衍学生的语言,而应把这些词语换成有具体内容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做是要“逼”着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去,真正地“用心”关注学生。我们要求教师学会:用耳听。听清学生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耐心听,能听得出听得懂孩子们的心声和心情,而不是只考虑自己讲到哪个环节了,该问什么了。用眼看。看看学生到

16、底在做什么,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是不是真真正正在学习。要求教师的眼睛里有爱、有鼓励、有期待,期待孩子们心智的开启。用心感。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学生,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在用心感受学生的同时,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孩子们灵感的闪光,实现与孩子们心心相印。用口说。要求教师“我口说我心”,说出的话应该是和学生有碰撞、有感应、有呼应,而不是事先备好的模式化的、无意义的“废话”,做到和学生“真诚”交流。2境:以境渲染小学阶段的学生还生活在一个感性的世界里,他们对感性的东西更感兴趣。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从各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的意境,尽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用语言创设情景。要求教师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