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3059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什么是社会学1、(1)社会学和哲学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的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论,社会学受到哲学的指导(2)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比如说小时候遇到挫折2、社会学的功能(1)认识社会的功能(2)实践、改善社会的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社会进步二、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研究社会学的几个重要的人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把社会学定义成“实证哲学”,把他从哲学剥离出来,力图建设成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涂尔干自杀论,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地区、民族、宗教影响当地的自杀率。他将自杀分为利己式、利他式、宿命式和越轨式四类,并认为自杀与群体联系的强弱有关。在具有凝聚力、整合性高的社区或社会中,群体联系更

2、为密切,自杀率会更低;在个体主义占主导的群体内,自杀率最高。马克思韦伯与前两者不一样,前两者是通过实证、案例的实践调研、数据的分析来分析社会现象,找出它的规律。而马克斯韦伯是通过宗教、个人行为现象、某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推理来分析。他的代表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形成一个作用,天职观资本家赚钱是自己的一种天职,天生应该去做这些事情(通过压榨老百姓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宗教的推理儒教与道教。三、社会学研究方法1、 社会学的主要范式范式类型本体论认识论主要方法例证实证范式强调客观实在性和真实现实的存在,以及规律的可获得性二元论、客观主义、科学主义实验、操作化、演绎和定量方法孔

3、德、涂尔干及当代美国社会学的定量研究解释范式强调相对性,以及意义的有限可理解性调和的二元论、交互主体的客观主义类实验、参与、描述和定性分析韦伯及格尔兹的研究批判范式主张历史实在论,即被社会形塑的实质现实反映论、决定论辩证、推论和价值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研究实证:通过实验、操作、问卷、定量、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学,分析社会定量,强调特定的规律,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存在解释:通过宗教行为、人的行为背后的解释分析批判:批判阶级对立、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剥削,通过辩证的批判看社会现象2、 问卷调查如何提问、设计问卷确定选取样本的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即由各种问题组成的、用来向被调查者提问的卷子

4、,是收集资料的工具。问卷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所收集的资料能否有效地服务于所研究的问题。社会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设计通常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所设计的问题带有检验理论假设的目的,能够测量被访问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态度、行为等。根据问答形式的不同,问卷的问题大致分为:封闭性:向被访者提供了选择答案的问题(您是否看电视新闻节目?经常看/偶尔看/几乎不看)开放式:让被访问者自己给出答案的问题(您对目前本地的小学教育有何看法?)根据问题内容的不同,问题中的问题一般包括三大类:事实性问题(性别、年龄和家庭成员等)行为性问题(收入以及其他行为经历等)态度性问题(意识、观念和评价方面)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问卷的信度(同

5、一测量工具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和效度(测量工具是否适合于所要测量的对象)定稿前进行试调查(用问卷初稿去做访谈,发现问卷中是否还存在不准确、模糊和不切合现实的问题)四、社会的构成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p78-81)公社社会:主要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上,血缘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前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宗族、氏族是重要的血缘关系。汉人家族就是以父系直系亲属关系为基础,父系继嗣规则组成父亲亲属集团。血缘关系凝聚力强,牢固和稳定,承担教育、生育等功能。负功能在于人的出身就分了优劣,血统、利用职权为亲属谋私的问题值得研究。地缘关系依靠区位结构和地理位置,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

6、的特点。社团社会:由于现代社会高度社会分工导致人们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有机联系,职业和业缘关系是主要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关系。特征:1家庭和亲属的关系影响力减弱,家庭生活属于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弱。2人们主要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正式组织的方式进行。3秩序不是依靠习俗和惯例来维持,而是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持。五、文化的结构和功能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动物的标志,是人类世代相传整个社会生活的结晶,构成人类行动模式和社会结构。2、 主文化

7、与亚文化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两者并不相触对抗亚文化: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的不同类别民族亚文化: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职业亚文化: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越轨亚文化: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3、 文化的构成象征符号: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构建起来的象征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动、交流、思维、情感、学习和控制。(文字、数字、语言)意义的建构是象征符号的基本特征,从而从他人的经验中学到很多信息,理解现实、交换复杂的信息。符号不仅代表了某种事物,而且同时暗示了对象征物的态度。语言,人们口头、书面言说的方式,如果没有

8、语言,大部分人类的思想将不复存在,全面传递文化。语言在不同文化间、同一文化内的区别,及反映的价值观。价值观念:社会中人们共同持有关于如何区分对错、好坏的观念和倾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价值观与社会成员行动的关系:(1)价值观决定行动者的态度和行动【帕森斯】(2)人们的行动创造和建构了价值观【萨姆纳】(两个极端)规范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建构起社会行动的规则系统,为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不能杀人、不能抢劫、不能。规范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关,医生、学生、母亲。社会习俗,存在反对这种行为的规范,但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很

9、大范围可以被轻易突破,餐桌的利益、留长发、身体穿孔、扎辫子。民德,严格执行、被认为是关键的必须严格执行的规范,可以倡议性,可以禁止性的。乱伦禁忌、私闯民宅。法律:正式的规范,民德的一种,国家颁布控制人类行为的规范。约制:强化规范,使人们被迫遵从,用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行动,约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分为奖励和惩罚,有正式的(犯罪举报的奖励,公司员工的 升职)和非正式的,非正式的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穿个拖鞋去参加正式的舞会,五月天苏打绿演唱会的颜色,身边被排斥的现象等。社会学家对非正式的约制研究比较感兴趣,有时候非正式的约制比正式的还要有效,当一个人被表扬的时候和被批评的时候人们的态度。对规范的

10、态度,社会和文化必须适应环境,允许对现有规范一定的偏离,保持社会的灵活性。物质文明: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集合体,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机器、书籍、衣服、工具等。技术水平、可开发资源、人类学需求集合体。同一制品在不同的文化意义是各不相同的。六、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1、什么是社会化(p101、102)社会化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经历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人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和自我;内化了社会价值标准;获得了角色、技能,适应了社会生活。文化的角度,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延续和积累个性发展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是人的个性、性

11、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过程即学习和扮演社会角色过程。扮演时一边学习一边承担社会角色,慢慢社会化。2、 社会化的类型初级社会化:生命早期阶段,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婴幼儿的社会化,被父母最初怀抱的一刻是社会化的开始,与人类接触是第一步。最初几个月,父母满足婴儿的生物需要和感情需要预期社会化:青年时期,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大学生将来扮演职员、父母、博士、演员、官员等。在感情上摆脱家庭影响,接受学校和同辈群体影响,新旧两种情况疑惑和混乱,感情开始独立而又要接受父母的经济支持发展社会化:成年人为了

12、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进行学习,是社会变革和变迁过程中发展而导致的。选择职业生涯、中年危机。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社会变迁的社会化问题尤为突出逆向社会化:长辈向晚辈学习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教老年人用电脑,教父母用微信的过程再社会化:放弃原有的标准和规范,重新学习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改造罪犯、新兵入伍、移民3、 社会化的理论“镜中我”理论:最早把自我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互动形成的。自我的意识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面试的例子)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预先设想在面试官面前如何表现,要说哪些话)2、行为实施以后,我们设想和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面试后

13、设想面试官会如何评价自己,这次面试很糟,公司肯定不会要自己)3、最后,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做下一步反应(觉得自己这次面试面砸了,赶紧完善自己的简历,或投下一家公司)依靠自己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社会化其实是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过程。4、 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及其类型(p112)(1)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 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 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4) 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待。(教科书)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14、,是群体和组织的基础,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社会互动中,每个社会会提供一个剧本,分配给不同成员不同的角色,角色就是要把握好某种身份的规范,是被期待的。某种身份伴随一系列角色。新的身份和新的角色,以及角色会在不同的社会有变化,如寡妇,退休工人。角色的类型先赋与自获、规定性与开放性、功利性与表现性角色七、社会互动1、什么是社会互动(p122)人和人、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如何与人对话交流,如何向老师问问题,如何表示感谢等。社会交往过程(1)、两个人以上(2)、相互依赖性的行为,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

15、都能形成互动(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还有思想、感情。交往双方要相互理解和了解相互的文化价值观,对牛弹琴(4)、面对面、非面对面。微信、电话、邮件、书籍,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二情书(5)、特定情境下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同的意义(6)、互动的双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并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作用。夫妻之间互动的好坏影响离婚率、青少年犯罪率(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打招呼、道歉2、社会互动六大理论(p123)符号互动论(想要人和人的互动都是通过符号进行的)米德的主要贡献:他发现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由社会建构并有大家共享的象征意义,同时还与自己交流这些意义,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特别注意符号沟通的问题,符号有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等,人不仅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存在于符号环境中,只有当互动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互动基本观点: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他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发展、修正、变化的;在互动过程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