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体基本结构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2895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2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体基本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畜体基本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畜体基本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畜体基本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畜体基本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体基本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体基本结构(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力单元一 畜体的基本结构,1-1 绪论 细胞,绪论,家畜解剖学的概念 家畜解剖学的内容 学习家畜解剖学目的、意义和方法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畜体的主要部位名称 解剖学方位术语,家畜解剖学是研究畜禽有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根据研究方法和对象不同:大体解剖、显微解剖、胚胎发育。 大体解剖是借助解器械 (如刀、剪、锯等),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来研究健康畜(禽)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 显微解剖采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正常畜体的细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分: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 胚胎发育:研究畜禽有机体的发生发育规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细胞:畜(禽)

2、有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组织:由来源相同、形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借助于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组织可分为4种: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和相互结合形成,并能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如 肝、肾、肺、子宫、卵巢、睾丸等。 系统:执行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动物有机体某一方面的生理功能就构成了系统。,解剖学发展简史,动物解剖学的发展先于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创史人为古代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提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 马乐丕基(1628-16

3、94)创立了组织学。,秦汉时期全黄帝内经中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明朝元、亨兄弟编著元亨疗马集,对动物的形态结构进行了介绍。 19世纪末,我国建立了现代解剖学科。 20世纪50年代开始,编绎了谢逊和克立莫夫的家畜解剖学。,畜体主要部位名称,将畜体划分为头部、躯干部、四肢部三部分,家畜解剖学方位术语,畜体方向位置以动物正常驻立姿势为标准,以3种不同的互相垂直的假想平面,即矢面、额面、横切面来确定的。 1.矢状面 是与畜体长轴平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把畜体等分成左、右对称两半的叫正中矢面; 与正中矢面相平行的所有切面均称为侧矢面。,正中矢状面(左图)和侧矢状面(右图

4、),家畜解剖学方位术语,2.横断面:是与畜体长轴相垂直的切面,把畜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与器官长轴相垂直的切面也叫横断面。 3.水平面(额面):与长轴平行,与矢状面、横断面垂直的切面,有无数个。可将畜体分为背侧和腹侧两部分。,横断面和水平面(额面),用于躯干的术语,前(头侧)/后(尾侧):靠近畜体头端/尾端 背侧/腹侧:靠近脊柱/远离脊柱的一侧。 内侧/外侧:靠近/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一侧。 浅层/深层:靠近/远离皮肤表面。,用于四肢的术语,近端/远端: 在四肢上靠近/远离躯干的一端。 背侧:前肢和后肢的前面都称为背侧。 掌侧:前肢的后面。 跖侧:后肢的后面。 桡侧/尺侧:前肢的内侧/前肢的后外侧

5、。 胫侧/腓侧:后肢的内侧/后肢的后外侧。 轴侧/远轴侧:用于偶蹄动物,一细胞的形态与大小,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 1化学成分: 蛋白质、酶、脂类、多糖、水、无机离子、核酸。,2分子结构: EM下,分出平行三层,内外二层电子致密度高,为磷脂分子,中间层为镶嵌的球蛋白,构成单位膜。 (1)脂质双分子层 (2)球蛋白 (3)细胞膜上的糖类(细胞衣、糖衣),(二)细胞膜的功能 1物质运输 (1)扩散作用 (2)主动运输 (3)胞吞与胞吐 2构成受体 3细胞膜抗原 4保护作用、运动、吸收、分泌、分化,(三)细胞质的构造和功能 1基质(溶质、内含物) 是存在于细胞质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6、。 2细胞器 (1)线粒体 双层单位膜构成的颗粒状或短棒状结构。 功能:进行生物氧化、提供能量。,(2)核糖体(核蛋白体) 由大小2个亚基构成,分游离核糖体、聚核糖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3)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RER:单位膜构成,有核糖体附着。 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与运输。 滑面内质网SER:单位膜构成,无核糖体附着。 功能:参与糖元、脂肪、固醇、激素合成。,(4)高尔基复合体 由扁平囊泡、大泡、小泡构成。 功能:形成分泌颗粒,合成多糖与脂蛋白。,(5)溶酶体 单位膜包裹水解酶构成。 功能:消除作用,精子顶体也是溶酶体。,(6)过氧化物酶体 单位膜包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构成。 功能:氧化,产

7、生过氧化氢。 (7)中心体 2个中心粒外包致密物质。 功能:参与细胞分裂。,1核膜: 薄层单位膜,外面附着蛋白质,内面光滑,膜上有核孔,便于物质交换。 2核质: 无定型的胶状物,含各种酶与无机盐。 3核仁: 由核糖核酸和核蛋白构成,网状支架,可合成核蛋白。,4染色质: 由蛋白质和DNA遗传物质组成。 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的染色质上和分裂期的 染色体上被碱性染料着色较浅的区域。 异染色质:是间期核的染色质上和分裂期的染色体上被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区域,属非活动性染色质。,染色体 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染色质高度卷曲和螺旋化,变粗变短,形成一定形态结构和数量的染色体。 不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哺乳动

8、物有一对性染色体: - XX,- XY,三细胞周期 指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的细胞世代。,(一)分裂间期 1G1期,DNA合成前期 2S期,DNA合成期 3G2期,DNA合成后期 (二)分裂期(M期) 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周期结束。 四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又分四期: 前期 、中期、后期、末期,无丝分裂,组 织,一、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二)腺上皮,(三)感觉上皮(神经上皮),游离端有纤毛,另一端与感觉神经相连,分布于舌、鼻、眼、耳等,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功能。,二、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二)致密

9、结缔组织,由大量紧密排列的纤维成分和少量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基质很少,形态固定。分布于真皮、骨膜、软骨膜、肌腱和韧带等处。,(三)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分布于淋巴结、脾、胸腺和骨髓等处。,(四)脂肪组织,由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网状纤维构成。被结缔组织分成许多小叶。 功能:贮存能量、支持保护、维持体温。 分布:皮下、肠系膜、腹膜、网膜、肾、心脏等器官周围。,显示器官壁的透明软骨 透明软骨的周围为软骨膜(1),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中间为软骨组织(2),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和胶原原纤维构成。,(六)骨组织,由骨细胞、骨胶纤维和基质构成。 基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

10、质。 有机质:为粘多糖蛋白。 无机质:为骨盐。,(七)血液,三、 肌组织 肌组织是特殊分化的组织,主要成分为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称肌纤维膜,细胞质称肌浆。肌纤维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它是肌纤维收缩与舒张的物质基础。肌组织按功能、分布分三种:,(一)平滑肌 1、结构特点 纤维长梭形,成束整齐排列,不显横纹,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纤维长30500m,EM下,肌原纤维由肌微丝构成,化学成分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不受意识支配。 2、分布 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血管等。,(二)骨骼肌,1、组织结构(横纹肌,受意识支配) 肌纤维呈长圆柱状,长14 mm,直径10100m,OM下,肌纤维上可见到横纹,细胞核

11、可多达几百个,紧贴在肌纤维膜下。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基质内含肌红蛋白,维持肌肉的颜色,并贮存肌肉收缩时需要的氧气。,根据肌原纤维与肌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肌纤维分两种: 红肌纤维:肌红蛋白多,肌浆多,肌原纤维少,收缩力弱,持久(鸟类) 白肌纤维:肌红蛋白少,肌浆少,肌原纤维多,收缩力强,易疲劳(哺乳类),(1)肌原纤维 细丝状,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横纹交替出现,每一肌原纤维上的明带与暗带平行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肌纤维上有整齐的纹。 明带(I)带中有一条较深的线,叫Z线(间线) 暗带(A)带中有一较浅的区,叫H带,其中有一细线,叫M线(中线),肌节:相邻两条Z

12、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包括一个完整暗带(A)和两个1/2的明带(I)。 E M 下,肌原纤维由肌微丝形成,肌动蛋白细丝和肌球蛋白粗丝相间平行排列,明带中只有细丝,暗带中有粗、细两种丝,H 带中只有粗丝。,( 2)横小管与肌浆网 横小管,肌浆网是骨骼肌与心肌中的滑面内质网,在明带与暗带交界处,由肌纤维膜下陷形成横小管(T管)。肌浆网紧贴肌原纤维外面沿纵轴排列,在横小管两侧形成终池。两侧终池与中间的横管形成三联体。肌浆网上有Ca+泵,可将肌浆内Ca+泵入肌浆网内。,(三)心肌 1.结构特点 (1)肌纤维圆柱状,肌原纤维少,横纹不明显; (2)12个圆形核位于中央; (3)肌纤维有分支,并

13、吻合,但有明显的界线; (4)OM下可以见到较深的阶梯状横线,是肌纤维间的结合处,叫闰盘; (5)二联体; (6)浦氏纤维。 2.分布 心脏本身和心脏附近的大血管,无再生能力。,四、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即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可接受st,传递信息,有的还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起支持、营养、保护作用。,(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按递质: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2、神经元的结构 (1)细胞体 细胞质神经浆 尼氏体Nissls body 神经原纤维 (2)

14、树突, 接受st,传向胞体 (3)轴突其中的细胞质叫轴浆。利用轴浆流可以进行神经追踪,如HRP,定位。,3、神经纤维 由轴索(突)和包在外的神经膜细胞构成。 髓鞘:是节段性地、直接包在轴索外面的脂蛋白,由雪旺氏细胞构成。二个节段相接处缩细,叫郎飞氏节。 有髓神经纤维:雪旺氏细胞双层包卷轴索而成. 无髓神经纤维:主要是植物性神经节后纤维,嗅神经、视神经,轴索外面只包有单层雪旺氏细胞膜。,神 经 末 梢,(1)感觉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 触觉小体 环层小体 肌梭与腱梭,(2)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终板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彼此的接触部位称突

15、触。,1.突触结构和神经冲动传导机理 (1)突触前膜,有小泡,含化学递质, 如已酰胆碱等,若干种。 (2)突触后膜,蛋白质受体,具有专一性,接受特定的递质。 (3)突触间隙,在两膜之间。 传导过程:神经冲动 前膜小泡贴附前膜上,并破裂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发生蛋白质构型变化 兴奋或抑制 效应器反应 酶水解神经递质,失去活性恢复原状。,神经传导为单方向的,树突 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因只有前膜小泡含有神经递质,所以不能逆向传导。,(二)突触分类,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树-树突触,体-体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混合性突触,按连接方式分:,按传导方式分:,突触的类型,(三)神经

16、胶质细胞不能传递信息,只起支持、保护、营养、绝缘作用,比神经元多,细胞内无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器官、系统和有机体的概念,一.器官 是由几种不同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每种器官都能完成一定生理功能。 器官分为两大类: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二.系统 由几个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彼此分工合作来完成体内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这些器官就构成一个系统。,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又合称为内脏。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由直径大小不同的中空性器官所构成,还都有孔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三.有机体,(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