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2325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大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基本概念汇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国民经济:通常的说就是指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具体的说是指一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所从事经济活动的总和。 或者是指经济活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系统描述;或者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研究其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是对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统计体系。有两层涵义: 1.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核算制度) 2.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核算信息)市场价格:是市场上

2、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对于工业品来说,生产价格就是出厂价格。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常住单位:是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产生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国民总收入(GNP

3、)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4、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

5、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

6、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

7、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按市场价格计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取得货物所支付的价格,包括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

8、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 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

9、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它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等存货等。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

10、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一般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本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

11、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并计入成本费中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原则上

12、,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办法。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直接消耗系数指某一个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门货物和服务的数量,也称为投入系数。它反映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完全消耗系数指某一个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使用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

13、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完全需求系数(即列昂惕夫逆系数)是反映某一部门生产单位最终货物和服务所需要各部门总的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其经济意义是为满足某一部门生产单位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它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包含了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内容还包含了各部门提供最终货物和服务自身的价值量。机构单位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根据机构单位在生产、消费、融资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资金流量核算将常住单位区分为如下四类机构单位: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住户和国外。机构部门将相同性质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机构部门。资金流量核算中区分了如

14、下几类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它主要包括各类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

15、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它主要包括各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部门。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消费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指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及财产收入等形式对增加值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余额为初次分配总收入。 财产收入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资产供他们支配,作为回报,从中获得的收入,其主要形式有利息、红利、地租等。经常转移指部门间以实物和资金方式实现的单方面转让。包括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可支配总收入指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