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22264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8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20190508交(2) - 副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颂为你千千万万遍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9.5 1下列各细胞结构与其功能对应不正确 的是() 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线粒体:将丙酮酸彻底分解D溶酶体:加工并分泌蛋白质 答案:D A 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对 B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对 C 线粒体:可以将丙酮酸彻底分解对 D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或者病毒,并不具有加工 并分泌蛋白质的作用!错 2.研究者得到B 基因突变、P 基因突变和B、P 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 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

2、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 的 数目, 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 B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 C仅P 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 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 答案:C A.瘤细胞也就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也就是增殖失去了控制,对; B.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 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 色素瘤,说明发生了癌变,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对; C.仅P 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未产生黑色素瘤,错; D.双突变体的肿瘤数目多于但基因突变的所以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

3、加黑色素瘤产 生的数目,对 3.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正在发生的反应有() A. 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动作B. 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 C. 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D. 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持续降低 答案:A A.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神经与肌肉需要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 动作 ,对 B. 寒冷直接刺激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再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生兴奋,错 C. 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错 D. 存在激素调节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不会持续降低,错 生物颂为你千千万万遍 4. 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在治理虫

4、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 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 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B. 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 C. 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 D. 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C A. 橘小实蝇个小不方便标记,不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可以使 用诱捕器调查,错! B. 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错! C. 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

5、孵化的卵,会降低橘小实蝇的 出生率,对! D. 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 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引入的寄 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寄生关系,不能说是互利共生关系,错! 5为提高大豆对磷元素的吸收能力,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的耐低磷基因 OsPTF转移到大豆植株中。 下图为重组Ti质粒上T-DNA的序列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 的是() A. 以水稻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及PCR扩增可获取大量OsPTF基因 B.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1识别并结合后,启动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录 C. 可通过含除草剂

6、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豆愈伤组织 D. 用EcoR 、BamH 双酶切重组Ti质粒后,经电泳分离至少得到两条带 答案:B A. 以水稻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及OsPTF基因设计引物后,PCR扩增可获取大量 OsPTF基因 B.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1识别并结合后,启动OsPTF基因基因的转录。启动抗除草剂基 因的转录的是启动子2,错 C. T-DNA的序列结构示意图上含有抗除草剂基因,可通过含除草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 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豆愈伤组织,对 D. 用EcoR 、BamH 双酶切环状重组Ti质粒后,经电泳分离至少可以得到两条带, 对 29.(16分) 生物颂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研究

7、焦虑症的机理,科研人员利用四组小鼠为材料进行实验。 (1)科研人员敲除野生型小鼠(WT鼠)的焦虑抑制基因N基因,得到N基因敲除 鼠(N-KO鼠)。N-KO鼠进入图1所示高架十字迷宫的开放臂时,视网膜感光细胞接受刺激, 产生_,沿_神经传至相关脑区的神经中枢,引起恐惧和焦虑行为,因而更多地 躲进封闭区。WT鼠在探索新奇环境的冲动下,会重复进入开放臂玩耍。 答案:(1)兴奋(或“神经冲动”)传入 解析:考察反射弧: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然后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 中枢! (2)科研人员推测, I 基因与N 基因有相似的功能。 为验证该推测, 科研人员用相同方 法得到I 基因敲除鼠(I-K

8、O 鼠)和N 基因、I 基因双敲除小鼠(NI-KO 鼠)。若推测正确, 则I-KO鼠在图1所示迷宫上的预期行为表现是_。 实验结果显示, I-KO鼠、 NI-KO 鼠与WT 鼠的行为表现一致, 这一实验结果与上述推测_(选填“相符”或“不相符”) , 由此推测I 基因对小鼠产生焦虑情绪的作用是_。 答案: (2) 更多在封闭区活动, 较少进入开放臂不相符I 基因单独不引起焦虑, N 基因缺失引起焦虑需要有I 基因 解析:科研人员推测,I 基因与N 基因有相似的功能,N 基因敲除鼠(N-KO 鼠)。N-KO 鼠 进入图1所示高架十字迷宫的开放臂时,引起恐惧和焦虑行为,更多地躲进封闭区,所以, I

9、-KO 鼠在图1所示迷宫上的预期行为表现是更多地躲进封闭区,较少进入开放臂。实验结 果显示, I-KO 鼠、 NI-KO 鼠与WT 鼠的行为表现一致, 这一实验结果与上述推测不相符,N 突变,I 正常-焦虑;I-KO 鼠、NI-KO 鼠与WT 鼠的行为表现一致,不焦虑;由此推测I 基因 对小鼠产生焦虑情绪的作用是N 基因缺失引起焦虑需要有I 基因,也就是I 基因可使N基因敲除 小鼠产生焦虑,(但不会直接对小鼠的焦虑有影响)! (3)研究发现,B 区和C 区是处理焦虑等情绪的两个关键脑区(如图2)。科研人员将 上述四种小鼠置于图1所示迷宫上一段时间后, 检测小鼠两个脑区中神经元的活跃度, 得到

10、图3所示结果。 据图2、3可知,N-KO 鼠_,C 区输出的抑制信号增强,导致出现焦虑行为。 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NI-KO小鼠与WT鼠行为一致的原因_。 答案:(3)B、C 两个脑区中的神经元活跃度增强 敲除I基因降低C区神经元活跃度, NI-KO鼠C区的神经元活跃度恢复正常, 输出的抑制信号正常 生物颂为你千千万万遍 解析: 据图2、 3可知,N-KO 与WT 两个脑区对比B、 C 两个脑区中的神经元活跃度增 强C 区输出的抑制信号增强,导致出现焦虑行为。 实验结果NI-KO和N-KO进行分析,敲除I基因降低C区神经元活跃度, NI-KO与WT对比 NI-KO鼠C区的神经元活跃度恢复

11、正常, 输出的抑制信号正常, 所以NI-KO小鼠与WT鼠行为 一致。 (4)科研人员再选取上述小鼠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I 基因的功能,图4为实验方案。 请在上图中正确选择a、b、c 或物质d、e 填入IIV 处。 预期第14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运动轨迹依次为图 5中的_。 答案:(4).a .a.物质e.物质d 甲、甲、乙、甲 解析:进一步验证I 基因的功能,提高C 区神经元活跃度,产生焦虑,.a ,注射e 无关RNA 对照,不会抑制I 基因的mRNA 翻译,I 基因正常发挥作用,提高C 区神经元活 跃度;所以:三组 N 基因突变,会引发焦虑,进一步说明 N 基因缺失引起焦虑需要有 I

12、 基 因。 对应图乙, .a, N 敲除再注射d(与I 基因互补的RNA抑制I 基因的mRNA翻译翻译, )I 基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四组则不会引发焦虑,对应图甲!1组作为对照,与二组单 一变量原则可以选e,1含有N 和I 基因,结果不引发焦虑,甲图,2组含有N 基因,I 无法 表达出蛋白质,不会提高C 区神经元活跃度,产生焦虑,对应图甲! 生物颂为你千千万万遍 30. (18分)SNP 是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 DNA 序列多态性。科研 人员利用SNP 对拟南芥抗盐突变体的抗盐基因进行定位。 (1)SNP 在拟南芥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不同DNA 分子及同一DNA 分子的不

13、同部位 存在大量SNP 位点,某些SNP 在个体间差异稳定,可作为DNA 上特定位置的遗传_。 答案:(1)标记 (2)研究者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处理后的拟南芥自交得到的子代中抗盐: 不抗盐=1:3,据此判断抗盐为_性状。 答案(2)隐性 (3)为进一步得到除抗盐突变外,其他基因均与野生型相同的抗盐突变体(记为m), 可采用下面的杂交育种方案。 步骤一:抗盐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 步骤二:_; 步骤三:_; 步骤四:多次重复步骤一步骤三。 答案:(3)得到的F1自交筛选抗盐突变体 解析:F1杂合子自交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筛选抗盐突变体 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子代自交,筛

14、选抗盐突变体,多次重复步骤一步骤三。得到除 抗盐突变外,其他基因均与野生型相同的抗盐突变体(记为m) (4)为确定抗盐基因在 号还是号染色体上,研究者用抗盐突变体m 与另一野生型 植株B 杂交,用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SNP1和SNP2(见下图)进行基因定位。 将m 和B 进行杂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将F1植株所结种子播种于_的选择培 养基上培养,得到F2抗盐植株。 分别检测F2抗盐植株个体的SNP1和SNP2, 若全部个体的SNP1检测结果为_ _, SNP2 检测结果 SNP2m和 SNP2B的比例约为_,则抗盐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且与 SNP1m不发生交叉互换。 (4)含(一定浓度)盐均为SNP1m1:1 (5)研究者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抗盐基因在某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基因位置, 选择该染色体上8个不同的SNP, 得到与抗盐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 如下表。 据表判断, 抗盐基因位于_SNP 位置附近,作出判断所依据的原理是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