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畴人之探索.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2153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畴人之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清代畴人之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清代畴人之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清代畴人之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清代畴人之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畴人之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畴人之探索.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畴人之探索姓名:李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指导教师:江晓原20090201ii EXPLORATION ON CHOU REN IN QING DYNASTY ABSTRACT Stimulated by the open intellectual climate of the late Ming (1368-1644) and early Qing (1644-1911), with the Jesuits introduction to China of Western cosmological theories and computatio

2、nal methods, new interests -especially in astronomy and mathematics-led to a rediscovery and reexamination of earlier indigenous scientific thought. To know more about practitioners of science in China of that period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rediscovery and reexamination better. This paper of C

3、hinese science is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late eighteenth-century text by Ruan Yuan “Biographies of Mathematical Scientists” Chou ren zhuan and its later supplements, exactly the mathematical scientists during the Qing period.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study, our interest is not confined to th

4、e great men of science-the path breakers and seminal figures alone-but extends to the marginal men of science as well. As the same time, sociological conception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ill come here to help u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structure of Chou ren. The social origins, background and re

5、gional iii affiliations of Qing scientists are worth a look in passing. Finally we will discuss that “western science having an ancient Chinese origin” came into being due to internal or external causes. KEY WORDS: qing dynasty, chou ren, chou ren zhuan, mei wen-ding, western science having an ancie

6、nt Chinese origin 1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 巍 日期:2009 年 2月 28日 2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7、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 巍 指导教师签名:江晓原 日期: 2009年 2 月 28 日 日期:2009年 2 月28 日 1第一章 绪论 1选题缘起 本文的题目为“清代畴人之探索”。“畴人”二字出于史记历书“畴人子弟分散”之语。三国时魏人如淳说:“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学。”韦昭也说:“畴,类也”。1畴人,就是具有同类知识的人,畴官就是掌握同类知识的官。古代的各

8、种学问,特别是天文、历算、术数,艰深玄奥,须一家世代相传,才能理解运用,因而称有家学渊源的天文历算术数之士为畴人。 畴人这种称呼的通行源于阮元主编的畴人传,此书及其续编是本书畴人群体整体研究的基本样本。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能够载入史册并为人们所熟知的不多,畴人传一书尽管不太为人知晓,但其重要性却不可低估。随手翻阅手边的几本书,如中华文化典籍指要、中国历史工具书指南、读古指南、中国史学评介等,无一不将其列入其中。 畴人传四十六卷,又称为初编,其后续编体例基本相同。阮元曾自述其著书宗旨:“徒以象数之学,儒者所当务,爰肇自黄帝,迄于昭代。凡为此学者,人为立传,俾后来彦俊,知古今名公大儒从事于此者不少,

9、庶几起其向慕之心,且缘是考求修改原流沿革条目,然后进而恭读圣制,或得有所领解,仰窥万一,此则辑录是编之大旨也”。畴人传共分46卷,按朝代编排而成。第一卷介绍上古及夏商周的畴人,包括上古时期的“羲和占日,常仪占月”以及商周的箕子、商高等,因资料稀少,写得极为简略。第二至第十二卷介绍汉至隋代的畴人,包括张苍、司马迁、刘向、扬雄、王充、张衡、刘徽、葛洪、祖冲之等。第十三卷至第十七卷介绍唐代畴人,其中介绍一行的成就占3卷。第十八卷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畴人。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介绍宋代畴人,包括王处讷、沈括、苏颂、秦九韶、杨辉等。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八卷介绍辽金元时期的畴人。二十九卷之后,介绍明清时期的畴人,

10、其中最后4卷附记对中国影响较大的西洋科学家41人。相对而言,收入畴人传中的清代“畴人”人数最多,资料也比较详尽,对其记述和评论也最具时代性。因此,畴人传及其续编成为本文清代畴人群体研究的首选样本来源。笔者希望本文能通过分析清代畴人群体特征、群体新陈代谢的机制和趋势,更好地了解古代传统科学的发展轨迹,对清代科学社会史研究有所助益。 所谓科学社会史,简单来说即以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历史问题。尽管科学发现表现为个人活动,但科学发现的动机产生、动机扩大、所形成科学知识的传播与运用,却依赖一定的社会因素,依赖一定的群体来完成。很明显,如果所有这些均维系于科学家个人一身,那么,随着科学家的过世,科学思想

11、和科学知识便会消失,也就不会形成科学史的伟大的思想链条。只不过这一群体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所处的地位,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着巨大差别,这也是本文能成立的前提。此外,尽管理论上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某一群体内部科学联系在群体所有联系中是否为主导联系来确定其是否为科学共同体,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却难以做到,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此教条。在实际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出发,确认群体的科学特征,分析其科学活动以及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才是科学社会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本文的灵魂所在。 1 详见谈泰畴人解(清)阮元.畴人传A卷1.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2 2前人研究综述 对畴人传的研究 由于该书成书年代较早,专门研究

12、和相关研究不可计数。收录于明清数学史论文集中傅祚华所作畴人传研究,是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章。该文对畴人传之编者、编撰背景、全书内容、思想倾向、以及续作及其版本、影响与评价都做了简要分析,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就笔者目前掌握的以“畴人传”为关键词搜索到的50篇论文(来源于上海图书馆全文数据库19842004年)来说,有8篇为刊登于类似读书非学术期刊,暂且不论。其余论文主题,13篇为研究阮元,7篇为畴人传的编辑校勘,11篇为研究畴人传中涉及的某个科学家或某个本该被收入而漏掉的科学家,其余11篇为相关天文历法数学研究。尽管不十分精确,由此也可窥见近年学术界对畴人传研究的基本状况,是以考察畴人传

13、中具体某个人或某个问题为主。由于研究的切入点驳杂广泛,研究水平也不好妄加评论。 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群体的统计研究 确认与分析研究对象,需要恰当的研究方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成员必有其共同特征或类似特征。科学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史通常采用源于古代史的研究方法传记群体分析,来甄别群体成员的共同特征或类似特征。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需要,列举成员相关特征,然后从中甄别出相同或类似之处。 笔者能找到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近年来国内这方面研究有中国古代科学家历史分布的统计分析2,中国古代科学家整体状况统计研究3。两篇文章都是以杜石然主编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为资料来源,就朝代、学科、家庭出身、受教育状况、职业、

14、信仰等方面进行统计,资料比较全面,但基本属于对科学家群体的简单分类统计,没有理论框架,也缺乏个案补充分析,不过可以作为本文比较研究的参考样本,下文将详细比较剖析。 对“西学中源”说的研究 研究清代学术,会通中西是时代主题。因此如何理顺中西学的关系便成为畴人们治学为官的当务之急。 关于这一课题的讨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不断,其中,李兆华4首先指出供奉清廷的传教士在鼓噪“西学中源”说中的作用;刘钝5首倡明清遗民学者同此说的关系,并对清初宫廷与民间互动使之成为钦定理论的过程进行了揭示,又指出利玛窦、艾儒略等人“适应”策略对“西学中源”说的发达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江晓原6从动机上分析了明之遗民和康熙提出“西学中源”说的原 2 戴建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