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1741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难点:因次分析方法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重点:测定流体经直管和管件时阻力损失的实验组织法;课时:4学时,其中实验讲解约1学时,学生完成实验3学时;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是化工领域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是运用因次分析方法的理论来具体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例,通过实验掌握工程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测定流体经直管和管件时阻力损失的实验组织法及测定摩擦系数的工程意义;2. 学会用因次分析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 学会压差计、流量计的使用方法;4. 学会识别组成管路中各个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二、实验任务1. 测定

2、特定/ d条件下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2. 测定流体流经阀门和弯头时的阻力系数。三、实验原理由于流体粘性的存在,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流体间的摩擦,从而导致阻力损失。层流时阻力损失的计算式是由理论推导得到的;湍流时由于情况复杂得多,未能得出理论式,但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获得经验的计算式。1、直管阻力采用因次分析法规划实验:(1)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hf =f (d, u, l,)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hf与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密度、粘度)、流动状况(流速u)及流道的几何尺寸和形状(内直径d、长度l、管壁粗糙程度),若每个自变量的数值变化10次,测取hf的值而其它自变量保持不变,6个自变量,

3、根据正交网络法规划,实验次数将达106。2、因次分析法规划实验因次分析法是通过将变量组合成无因次数群,从而研究无因次数群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实验自变量的个数 ,大幅度地减少实验次数 。在物理方程因次一致性的条件下,任何一个方程都可化为无因次方程;原方程共有7个变量;它们的因次分别为:d - L;u - LT1; ML3;- ML1T1;- L;h f - L2T2,其中有L、M、T 3个基本因次;根据无因次方程的变量总数等于原方程变量总数和基本因次数之差,可得无因次数群的个数=7-3=4个。即h f =f (d, u, l,) 4 =f(1,2,3)式中:由因次分析法可将对h f =f (d,

4、 u, l,)的研究转化成对无因次数群4 =f(1,2,3)之间关系的研究,即:实验工作量将从106次实验 103次实验,若实验设备已定,则: 实验次数又将从103次实验 102次实验,从而,实验工作量大大降低。若实验设备是水平直管,阻力损失表现为压强的降低,即: 所以其中在实验装置和物系已确定的情况下,摩擦系数只随Re而变,实验操作变量仅是流量,通过阀门的开度改变流量,用流量计测定流速,由压差计测定压差,用温度计测定物系温度,从而确定和。四、实验装置光滑直管为不锈钢管,管径20.5mm,测压点间长度2m;粗糙直管为镀锌管,管径20.5mm,测压点间长度2m;两根管并联,通过球阀控制,直管和弯

5、头的压强损失使用水银压差计测定,闸阀的压强损失通过氯仿压差计测定。实验介质为自来水,置于水箱内循环使用,通过离心泵输送,用流量计测定流速,用出口控制阀调节流量(注意:出口控制阀的安装位置,流量调节阀一般不设在吸入侧,以免在关小阀门使发生气蚀现象,也不宜装在离泵很远的出口线上否则,在调节阀前面管段内若有积存空气时会发生泵的喘振,通常在靠近出口的管上安装流量调节阀)。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对照实验流程图,熟习实验装置及流程,识别组成管路中各个管件、阀门、压差计并了解其作用;检查轴承润滑情况,用手转动联轴节看其是否转动灵活;同时将水箱充水至80。2、 打开压差计平衡阀、四个引压阀和切换阀;关闭

6、各放气阀和离心泵的出口控制阀,启动电源。(为什么?离心泵在启动时关闭出口阀门,可使轴功率低,以免电机烧坏;同时,在出口阀全开的情况下开动离心泵,管内流量瞬间达到最大值,压差计也会随着迅速上升,这样很可能导致压差计中的指示液被冲走)。3、 系统排气(为什么?气体的存在会影响压力传递,导致测量误差)。 管路排气:先将控制阀开足然后再关闭,重复三次,排走总管中的大部分气体,然后打开总管排气阀,开足然后再关闭,重复三次。(注意平衡阀处于开启状态) 引压管排气:依次分别对六个放气阀,开关重复三次,应保持平衡阀在开启状态。 压差计排气:关闭平衡阀,缓慢旋动压差计上放气阀排除压差计中的气泡,注意:此时眼睛要

7、注视着U型压差计中的指示液面的上升,先排进压管,后排低压管(严防压差计中水银冲走),排气完毕。4、 检验排气是否彻底。(如何检验?将出口控制阀打开至最大,再关闭出口阀,看U型压差计读数,若左右读数相等,说明排气彻底,若左右读数不等,重复上述3排气顺序。5、 实验布点(如何布点?将控制阀开至最大,读取流量显示仪读数F大,然后关至水银压差计差值约0.08时,再读取流量显示仪读数F小,确定流量范围,在F大和F小之间布1214个点,其中在大流量时少布点,小流量时多布点,这是由于Re在充分湍流区时Re的关系是直线,所以在大流量时少布点,而Re在比较小时Re的关系是曲线,所以在小流量时多布点。6、 测定:

8、通过控制阀调节管道中的流量,从流量仪读出一系列流量,从相应的压差计读取压差。7、 开启切换阀,测定另一根直管。8、 实验结束后,打开压差计上的平衡阀,先关闭控制阀后,再关闭泵(为什么?防止出口管内的流体倒流使叶轮受损),排出水槽内的水(为什么?避免设备的锈蚀和冻裂),实验装置恢复原状,并清理实验场地。9、 上机处理实验数据,并打印处理结果,每小组打印一份。六、思考题1. 本实验装置采用了哪种型式的泵,操作时要不要灌水?2.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产生阻力的起因是什么?它取决于哪些因素?3. 实验数据测定前,为什么一定要排气?如何排气?如何检查气是否排净?七、注意事项1、 启动电源时,应打开压差计平衡

9、阀和四个引压阀,关闭各放气阀,关闭离心泵的出口控制阀。2、 在排气时,应严防压差计中的指示液被冲走。3、 测定数据前必须对管路及测压系统进行排气,并检查空气是否确实排尽。4、 两根并联管共用一个流量计及测压装置,实验中只能逐根测定;进行管道切换时,一定要先打开待测管道阀门,再关闭当前管道阀门。5、 测定时待流量稳定后再读数。八、作业1、 上机处理数据,并打印处理结果,每小组打印一份。2、 完成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步骤、原始数据、计算示例,讨论等,其中对计算示例,同一小组同学不得采用同一组数据处理。accident, assist in the developme

10、nt of corrective programmes and follow, verify, record and feedback in a timely manner.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management, guiding project QC group activities. 7, the Ministry of planning and finance: with all th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jects contract manager. Including curtain pile and

11、 bored pile construction. 14, earth-moving machines: equipped with excavators, dump trucks, loaders, bulldozers and other heavy machinery, mainly responsible for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and logistic, jacking of Earth excavation and Sinotrans. 15,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am: responsible for the b

12、ridge project all steel manufacture, lashing; template polishing, derusting, release agent brushes, installation, reinforcement and demolition of concrete pouring and curing, the waterproof layer of the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subgrade protection pile. 16, jacking construction of bridge

13、team: responsible for track reinforcement,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responsible for pushing online security protection, responsible for jacking equipment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control of the jacking proces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correcting and preventing bar-head, looked up. 17, electrical work shifts: responsible for on-site construction, prefabricated bridges the laying of power lines, good night time power protection. At times of peak labor through strengthened staff deployment within the company, to enhance the engineering staff to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