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1058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成绩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在教学中提高成绩,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认真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算出与之相关的一些数值:像每一个同学的总分及班名次、级名次,各科分数的平均分,各科的优秀率及及格率等等,如果用Excel来处理这些数据则非常简单,下面就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儿经验,简单谈一谈用Excel处理学生成绩。  一、排列名次要用到RANK函数,它是Excel中计算序数的主要工具,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其中Number为参与计算的数字或含有数字的单元格,Ref是对参与计算的数字单元格区域

2、的绝对引用,Order是用来说明排序方式的数字(如果Order为零或省略,则以降序方式给出结果,反之按升序方式)。例如:在E2:E50单元格区域中存放着某一个班的总分,那么计算总分名次的方法是:在F2单元格中输入“=RANK(E2,$E$2:$E$50)”按回车键可算出E2单元格内总分在班内的名次,我们再选定F2单元格,把鼠标指针移 动到填充柄上按下鼠标左键向下拖动鼠标即可算出其他总分在班内的名次。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当RANK函数中的Number不是一个数时,其返回值为“#VALUE!”,影响美观。另外,Excel有时将空白单元格当成是数值“0”处理,造成所有成绩空缺者都是最

3、后一名,看上去也很不舒服。此时,可将上面的公式“=RANK(E2,$E$2:$E$50)”改为“=IF(ISNUMBER(E2),RANK(E2,$e$2:$E$50),)”。其含义是先判断E2单元格里面有没有数值,如果有则计算名次,没有则空白。其次当使用RANK函数计算名次时,相同分数算出的名次也相同,这会造成后续名次的空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算出一个学生的总分在年级内的名次以及各科的班名次和年级名次,但是必须注意参与计算的数字单元格区域不一样。二、求各种分数求总分:主要用SUM函数,其语法格式为SUM(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例如:SUM(B

4、2:E2)是表示求B2、C2、D2、E2四个单元格内数字的和。另外还用到SUMIF函数,语法格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其功能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参数Range表示引用,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指出哪些单元格符合被相加求和的条件。Sum_range表示引用,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注意:Criteria如果是文本,那么引号应该是半角的,而不是全角的,否则会出错!求平均分:用AVERAGE函数,其语法格式为AVERAGE(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例如AVERAGE(F2:F50)是求

5、F2:F50区域内数字的平均值。默认情况下,Excel 2002会忽略掉空白的单元格,但是它不忽略数值为0的单元格,要想忽略数值为0的单元格需要用到COUNTIF函数,其语法为COUNTIF(Range,Criteria),其含义是计算某个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本例求F2:F50的平均分,如果忽略数值为0的单元格可以这样计算:SUM(F2:F50)/COUNTIF(F2:F50,<>0)。另外如果要求去掉几个最高分和几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的话,用到LARGE和SMALL函数,其语法格式为LARGE(array,k),含义是返回数组中第k个最大值,SMALL(array,k

6、)的含义是返回数组中第k个最小值。如果我们求F2:F50中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可以这样计算:“SUM(F2:F50)-LARGE(F2:F50,1)-LARGE(F2:F50,2)-SMALL(F2:F50,1)-SMALL(F2:F50,2)/COUNTIF(F2:F50-4)”。求最高分、最低分:MAX和MIN函数,语法格式分别为MAX(Ref)和MIN(Ref),如上例中求F2:F5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应该这样:MAX(F2:F50)和MIN(F2:F50)。三、求及格率、优秀率求及格率:及格率即一个班级中某一科大于等于60分的比例,例如:B2:B50中是某一个班的语文

7、成绩,可以这样求及格率:COUNTIF(B2:B50,>=60)/COUNT(B2:B50)。求优秀率:例如:B2:B50存放的是初一一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B2:B500存放的是初一全年级语文考试的成绩,如果规定全年级20%的学生为优秀,那么初一一班语文的优秀率应该这样计算:“COUNTIF(B2:B50,>=&&LARGE(B2:B500,INT(0.2COUNT(B2:B500)/COUNT(B2:B50)”,其中LARGE(B2:B500,INT(0.2COUNT(B2:B500)所求的是全年级语文分数前20%中最低的一个同学的分数,COUNTIF(B2:B

8、50,>=&&LARGE(B2:B500,INT(0.2*COUNT(B2:B500)则是求出了初一一班语文高于或等于这个同学分数的人数,最后再除以初一一班的总人数COUNT(B2:B50),所得就是初一一班的语文优秀率,如果想求其他班其他科目的优秀率,道理都是一样。 转载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2008-01-05 09:24 转载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期末考试结束后,主任要求班主任自已统计本班成绩,尽快上报教导处。流程包括录入各科成绩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排定名次统计各科分数段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及综合指数打印各种统计报表制作各科统计分析图表等。有了EXCEL,

9、我们可用不着躬着身、驼着背、拿着计算器一个一个算着学生的成绩了!我迅速地打开电脑,启动EXCEL2000,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如图1所示。然后在J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sum(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总分。接着在k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average(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平均分。 图1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多了没用。所以选中第k列,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设置单元格格式(F),如图2所示,在数字标签中选中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 图2下面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在L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RANK(J2,J$2:J$77,0),然

10、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名次(请参考图1)。 说明:此处排名次用到了RANK函数,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 order 为 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如果 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最后,单击L1单元格,然后在“工具”菜单中选“排序”“升序”,即可按照名次顺序显示

11、各学生成绩。 另外,我们还希望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于是拖拉选择C2:E78(即所有学生语、数、外三科成绩),然后执行格式菜单下条件格式命令,弹出条件格式对话框。我们把条件设为小于72分的用红色显示(因为这三科每科总分为120分),点击格式按钮,把颜色设为红色。再按确定按钮。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把理、化、政、历四科小于60分的也用红色显示(因为这四科每科总分为100分)。下面我们来统计各科的分数段以及及格率、优生率、综合指数等。(1)60分以下人数:在C78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60)-COUNTIF(C2:C77,=7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3)

12、70分79分人数:在C80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70)-COUNTIF(C2:C77,=8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4)80分89分人数:在C81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80)-COUNTIF(C2:C77,=9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5)90分以上人数:在C8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9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6)平均分:在C83单元格处输入公式=AVERAGE(C2:C77),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3;(7)最高分:在C84单元格处输入公式=MAX(C2:C77),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4;(8)

13、低分率:是指各科40分以下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在C85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72)/COUNT(C2:C77)*100,并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86;而理、化、政、历等四科及格分60分,所以在F86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F2:F77,=60)/COUNT(F2:F77)*100,并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6;(10)优生率:语、数、外三科96分以上为优生,所以在C87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96)/COUNT(C2:C77)*10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87;理、化、政、历等四科80分以上为优生,所以在F87单元格处输入公

14、式=(COUNTIF(F2:F77,=80)/COUNT(F2:F77)*10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7处;如图3所示。(11)综合指数:我们学校的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z=(1+优生率低分率)/2+及格率+平均分/该科总分/3。所以在C88单元格处输入公式=(1+C87/100-C85/100)/2+C86/100+C83/120)/3,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88;在F88单元格处输入公式=(1+F87/100-F85/100)/2+F86/100+F83/100)/3,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8。如图3所示。 图3对了,为了让别人对各科的分数段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可以考虑采用图表。单击“插入”菜单中“图表”命令,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在“图表类型”列表框中选择一种图型,如“饼图”,单击“下一步”,单击“数据区域”文本框右边的压缩列表框,拖拉选择B78:C82,再次点击该压缩列表框;单击“下一步”,输入图表标题,如“高一(1)班语文成绩分析图”;单击“下一步”,再单击“完成”。如图4所示。其它各科同样处理,但在拖拉选择数据区域时,因为是不连续的区域,所以要按住“Ctrl”键。好!一切OK!且慢!为了以后的考试中不再重复上述繁琐的工作,最好把上述工作表另存为一个模板。于是我把上述工作表复制一份到另一工作簿中,然后删掉所有学生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