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0666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刘集镇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1第一节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1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3第四节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5第二章 规划编制过程6第一节 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6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7第三节 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8第三章 基础资料与数据9第一节 基础资料来源9第二节 基础数据来源10第三节 规划基数转换11第四章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3第一节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3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5第三节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17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18第五节 生态用地保护安排19第六节 土地综合整

2、治区划定20第七节 土地用途管制分区22第八节 村级主要控制指标23第九节 规划实施措施制定24第十节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2527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第一节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概况刘集镇位于仪征的东北部,东与扬州相连,南与仪征市的新集镇、新城镇相连,西与陈集镇、谢集镇和马集镇相接,北邻大仪镇,全镇土地总面积9065.18公顷,占仪征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06%。刘集镇地貌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土壤为粘土与黄白土,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024毫米,无霜期224天。境内有苏北地区最大的森林公园扬州西郊森林公园,

3、园内植物茂盛,四季常青,鸟类众多,森林覆盖率达82%,是仪征的“天然大氧吧”。二、社会经济概况2005年末,刘集镇总人口44845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02.5元,全镇下辖17个村。 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产增加值5972万元、二产增加值26312万元、三产增加值14366万元,年递增率分别为5%、31%、18%;工商税收入1289万元,年递增率37%;农民人均纯收入5492元,年递增率13.5%。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4600万元,年递增9%,累计发展茶园2200亩、经济林果711亩、花卉苗木605亩;工业发展提速增效,实现工业总产值92828万元

4、、销售收入89666万元、利税2435万元,年递增分别为58%、69%、52%。建筑业、服务业长足发展。实现建筑施工产值28024万元,年递增7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6:39:35调整为12.8:56.4:30.8,工业和三产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规模工业份额明显扩大,规模企业由2000年的7家增加到23家。规模工业产值29345万元,占工业产值的1/3。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玩具和灯具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机械制造和轻工工艺等新兴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5年刘集镇土地总面积为9065.18公顷。具体土地利用结构如下:(一)农用地结

5、构。2005年末全镇农用地面积为7478.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49%。其中耕地5661.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45%;园地50.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5%;林地280.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0%;其他农用地1485.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39%。(二)建设用地结构。2005年末全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462.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13%。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245.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4%;交通水利用地191.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其他建设用地25.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8%。(三)其他土地结构。2005年末全镇其他

6、土地面积为124.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其中水域59.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5%;自然保留地65.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2%。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一、主要指标执行情况(一)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上轮规划确定全镇规划期间的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5.65公顷。19972005年全镇已使用建设占用耕地指标26.55公顷。(二)补充耕地指标。上轮规划确定全镇规划期间的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指标为219.20公顷,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07.1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9.10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53.00公顷。19972005年全镇已完成补充耕地164.30公顷。(三)耕地

7、保有量指标。上轮规划确定全镇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为6551.16公顷。2005年末全镇实际耕地面积5661.49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耕地保有量缺口为889.67公顷。(四)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上轮规划确定全镇规划期间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5535.55公顷。2005年刘集镇基本农田实际保护面积为5764.45公顷,完成了仪征市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轮规划确定全镇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16.93公顷。19972005年全镇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29.5公顷。二、规划实施主要成效刘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批准实施以来,全镇严格落实各项规划措施,规

8、划实施成效显著:(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实施期间,全镇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和逐级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有效实施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持基本稳定。(二)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科学保障。规划实施期间,全镇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配置各项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地得到优化配置,各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得到优先安排,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三)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地稳定了区域生态系统;生态脆弱地区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三、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一)建设用地供需空间不匹配。上

9、轮规划对建设用地布局的预见性不足,部分基础设施项目选址具有不确定性,致使规划实施中建设用地规划位置与实际用地位置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规划建设用地供给与实际用地需求在空间布局上的矛盾。(二)规划编制与实施弹性不足。上轮规划方案过于强调对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刚性管理,未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弹性机制,各类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通道预留也不够充分,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缺乏适应性,影响了规划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规划公众参与力度不高。上轮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规划方案制定和规划实施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规划调整专家论证和听证上

10、,重点只是解决局部用地矛盾问题,而不是从全局的角度审视规划的协调性,规划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公众参与的作用没有真正显现出来。第四节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一、适应用地格局调整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城镇和新农村等各项城乡建设将大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也将面临新的形势,各类用地格局必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刘集镇总体规划、盘古工业园区规划、刘集镇旅游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陆续实施,上轮规划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修编,以保障和优化科学发展的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二、适应规划目标调整的需要新一轮规划确立了保护资源、保

11、障发展、保育生态的多元化规划目标。上轮规划由于规划目标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急需建立全新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形成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相结合的规划指标体系。规划目标发生了调整,必须进行规划修编,以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任务。三、适应规划内容调整的需要与上轮规划相比,新一轮规划在耕地保护理念上由数量、质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转变,土地用途分区类型和管制规则有所调整,扩充了城乡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内容,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镇建设控制等纳入了土地综合整治的范畴。规划内容发生了调整,必须进行规划修编,以适应

12、规划实施管理的需要。第二章 规划编制过程第一节 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根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要求,本轮规划编制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依法编制。规划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上下结合。规划编制注重与上级规划的反馈和衔接,规划目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土地综合整治安排等规划内容应在反复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符合上级规划的要求。(三)因地制宜。规划编制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解决刘集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

13、题。(四)相互协调。规划编制应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城镇、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五)公众参与。规划编制中,应组织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规划方案的制定,就土地利用决策及相关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六)注重实施。规划编制应切实可行,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预期效果,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一、前期准备工作阶段(一)组织准备。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规划修编办公室,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选定江苏苏地源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技术协作单位。(

14、二)技术准备。主要收集了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基础资料及有关土地利用的行业、部门规划资料,并召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规划调查研究阶段(一)基本农田保护调查。主要调查了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和补划情况。(二)建设用地需求调查。按行业对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进行了调查。(三)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主要调查了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建设和保护的重点与方向。(四)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重点调查了规划期间可增加农用地的潜力,尤其是增加耕地的潜力。三、确定规划目标阶段(一)确定总体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15、”规划和远景规划,明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据此确定全镇基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保育生态的土地利用总体目标。(二)明确调控目标。根据仪征市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确定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调控目标。四、拟定规划方案阶段根据仪征市的规划要求和刘集镇的规划目标,针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城乡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从不同侧重点拟定多个规划备选方案,列出推荐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形成全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总体方案。五、编制规划成果阶段根据刘集镇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结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空间格局,完善土地用途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及用地规模,深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并编绘规划成果图件,形成规划初步成果。六、规划论证协调阶段在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规划初步成果广泛征求了镇内各部门、各村委会的意见,通过反馈意见的分析和汇总,对规划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七、规划成果报批阶段规划成果与相关规划进行了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