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920045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必修五考点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数列一、基本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数列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4、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5、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二、等差数列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

2、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符号表示:2、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通项公式的变形:;通项公式特点: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3、等差中项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即a、b、c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1)。(2)(3)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公式:;公式特征:是一个关于n且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形式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若项数为,则,且,若项数为,则,且,(其中,),成等差数列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定义法:是等差数列中项法: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法:是等差数列三、等比数列

3、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符号表示:2、通项公式(1)、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2)、通项公式的变形:;3、等比中项:在与中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注意:与的等比中项可能是。4、等比数列性质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则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1)公式:(2)公式特点:(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若项数为,则,成等比数列()6、等比数列判定方法:定义法:为等比数列;中项法: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法

4、:为等比数列;前项和法:为等比数列。四、求通项公式方法观察、归纳、猜想法求数列通项应用求数列通项 注意:一分为二或合二为一累加法:若递推关系式形式为用累加法累乘法:若递推关系式形式为用累乘法转化为等差法:若递推关系式形式为 (m、p为常数)转化为等比法:若递推关系式形式为。五、求前项和公式方法公式法:若数列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直接应用求和公式倒序相加法:若数列首尾两项和有规律乘比错位相加法:通项公式为(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裂相求和法:通项公式为(为等差数列)分组求和第二章、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3

5、、定理应用范围: (1)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 (2)已知两角及一边4、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解的个数判断A90A90Ab一解一解一解ab无解无解一解absinA两解absinA一解aBabsinAsinB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4、二倍角公式:5、两角的和与差公式: 6、辅助角公式 第三章、不等式一、比较大小及不等式性质1、比较大小依据:;2、比较大小方法:作差法:步骤作差 变形(常用方法:通分、配方、分子、分母有理化、因式分解等)定号 作商法: 3、不等式的性质: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不等式解法步骤:确定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及根作出对

6、应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由函数图象写出相应不等式的解集2、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判别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3、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恒成立条件恒成立条件4、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相应方程是否有根两根的大小5、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分析思路:求根公式法:韦达定理法:判别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函数图象法:判别式对称轴位置区间端点函数值基本类型与相应方法:设 ,则方程的实根分布的基本类型及相应方法如下表:根的情况a0时图a0时图充要条件两个根均小于m两个根都大于n一个大于

7、m,另一个小于m的根(x1-m)(x2-m)0af(m)0在区间(m,n)内有且仅有一个根f(m)f(n)0在区间(m,n)之外有两个根在区间(m,n)内有两个实根三、基本不等式1、是两个正数,则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则,即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4、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设、都为正数,则有(1)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2)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注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条件: 正 定 相等5、对号函数图像性质的图像与性质:(1)定义域:;(2)值域:;(3)奇偶性:奇函数;(4)单调性: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

8、数;(5)渐近线:以轴和直线为渐近线;(6)图象:如右图所示五、简单线性规划1、基本概念、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和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构成的集合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1)一般,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区域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的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开半平面),且不含边界线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包括边界线(闭半平面)(2)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指各个不等式组所表示的

9、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3、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可在直线AxByC0的某一侧任取一点,一般取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或负)来判断AxByC0(或AxByC0)所表示的区域当C0时,常把原点(0,0)作为特殊点也可以利用如下结论判断区域在直线哪一侧:()ykxb表示直线上方的半平面区域;ykxb表示直线下方的半平面区域()B0时,AxByC0表示直线上方区域;AxByC0表示直线下方区域; B0时,AxByC0表示直线上方区域;AxByC0表示直线下方区域.4简单线性规划(1)基本概念:目标函数:关于x,y的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函数,如zxy,zx2y2等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中的变量所满足的不等式组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关于变量的一次函数线性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关于变量的一次不等式(或等式)线性规划问题: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最优解: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的坐标,称为问题的最优解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称为可行解可行域: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域(2)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并将已知数据列出表格;确定线性约束条件;确定线性目标函数;画出可行域;利用线性目标函数,求出最优解;实际问题需要整数解时,应适当调整确定最优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