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9872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巩固专题8现代中国经济讲义卷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808 现代中国经济现代中国经济 考向一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国民经济 的调整。认识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2)命题规律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 社化运动等。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从 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体 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

2、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 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 (3)备考点睛 全国卷在本考点的命题频率较高,内容多集中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背景、成就,计划经济体制的 确立,对苏联建设模式的反思等,这就给备考 2017 年高考指明了方向。 例 1(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8) 8. 下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 “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 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

3、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 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2.讲基础 20 世纪 50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史实 核心词:过渡时期,所有制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左”倾错误、八字方针 (1)实践: A.成功实践:19531957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起步。1953 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 的关系。1953 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 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

4、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 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 年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 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 世纪 60 年代初,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 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面对国民经济的劫 难-“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周恩来和邓小平着手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国民经济复苏回升的状况。 B

5、.探索中出现失误: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急于求成,不实事求是。总路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于 1958年轻率地发 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 的经济困难。“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十年“文革”浩劫,使党、国家、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 重的挫折和损失。

6、 (2)经验教训: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必 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 能急于求成; 还须发扬民主,加强党建,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 3.讲典例 【例 1】 (201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12)图 2 是创作于 1950 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答案】C 【考点定位

7、】新中国经济建设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 1950 年的宣传画来考查考生对建国后农业改革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主义、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 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50 年”,由此 时间可排除 ABD 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 C 项。 【趁热打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邓小 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 迷

8、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人们的思想 B. 此时党内仍存在“左”倾思想 C. 该讲话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该会议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如果依照本本主义就会亡党亡国,说明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这是针对党内存在“左”倾 思想而言的,故选 B;改革开放的实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 A;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排除 C;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于 1977 年,排除 D。 考向二 改革开放后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活

9、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过程及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命题规律 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 的进程为重点,多以表格、图片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以市场经济 的发展作为考查点。 (3)备考点睛 本考点在高考中常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主干知识上;命题多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对外 开放格局的特点等。

10、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认识到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 二是认识到改革过程中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三是要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1992 年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例 1(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8) 8. 表 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 623.23 表 2 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

11、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A 点睛: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等问题的理解。解答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 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 答问题。 例 2(2018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1) 11. 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1982、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 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 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

12、相对应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B 【名师点晴】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会议,试题主要考查对历次会议核心内容的准确认识。 中共 八大 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 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 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 九大 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 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 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 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

13、 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的纲领,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期 中共十 四大 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党的指导 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 2.讲基础 主要涉及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实践 核心词:重心转移,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

14、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 定和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1992 年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1997 年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

15、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 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从 1980 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1988 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84 年国家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 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 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

16、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 样;1990 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经过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 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影响: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3.讲典例 【例 1】(2017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13)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 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 议,其中包括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