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9261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第16单元)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震中认为,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据此可知(D)A“天下共主”制就是中央集权制 B王国内各个邦国均自领主权C商朝“内服”“外服”不是邦国 D分封制是王国时代典型制度【解析】根据王震中在光明日报2013年1月28日发表的文章文明与国家起源

2、(下)“邦国王国帝国”说,材料中“邦国”即“都邑邦国”或“都邑国家”。由邦国可以走向王国,但并非所有的邦国都能发展成为王国,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这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夏邦、殷邦和周邦。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支配的地区,即后世所谓“王畿”),还支配着附属于或从属于王邦的属邦,在这种结构中,既有作为“天下共主”的“国上之国”的王邦,也有作为属邦的“国中之国”。例如商代“内服”与“外服”结构和周代的分封制结构都属于复合制国家结构。其中,商代作为外服的“侯、甸、男、卫、邦伯”,周代那些被分封的诸侯之国,它们都是臣服于王国的、主权不完整(不具有独立主权)的

3、邦国“国中之国”。选D。2龙岗秦简记载:“黔首钱假田已。”汉书食货志曰:“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假,租赁也),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可知秦汉时(A)A租佃关系已经出现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国家土地征税沉重 D社贫富分化加剧【解析】题中则材料都提到了“假田”,而且明确了“假”的含义就是“租赁”,A正确。B只能从一则材料中体现。国家土地征税三十税一,不重,C错误。D则不能从材料中得出。选A。3清人洪亮吉在其文集中曰:“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惟秦不然。”据他统计,秦国自孝公以来共引进了53名外国人才,这些人才对秦的发展和壮大直至最后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据此可知秦国(C)A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B军功爵

4、制推行得力C历来重视招揽人才 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解析】商鞅变法内容中,有关人才选拔只有“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并没有有关人才来源的特别规定,故材料与A、B、D不构成直接关系。选C。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记述出处“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地官遗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国语齐语“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商君书“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汉书食货志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

5、出现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解析】从内容的出处来看,有周礼、有齐语、李悝语,明显不是来自商鞅变法,并且得不出“百家争鸣”的信息,更不是齐国一国的情况,A、C、D错;四则材料均涉及到了对经济进行干预,B对。5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A)A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C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

6、活【解析】六尚的大部分的职责是负责皇帝私人事务,对皇帝家事进行管理,而尚书管理的是文书,这个职责本身就跟国事有关,而且,从汉武帝开始就重用身边做秘书工作的侍从宦官参与政事处理,形成内朝,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相抗衡,说明皇权在加强,A对。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才有,B错;C错在“中央集权”;D错在“风尚”。6通典职官六云:“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又云:“其事有大者(重大疑案或牵涉到五品以上官员的刑事案件),则诏下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按之,亦谓此为三司推事。”究其渊源,后世三堂审,即源于此。据此可见,唐朝三司推事制度(C)A有利于弹纠不法行为 B有利于维护中央

7、集权C扩大了御史职权范围 D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第一则材料,我们知道唐以前御史大夫有审议和言事谏诤等监察职责,但无刑事审案职责,刑事审判应是刑部、大理寺职责;但从第二则材料“三司推事”制度的设立可以看出,御史还可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实际上是代表皇权对司法审判进行监督,扩大了御史的职权,故选C。B不对,应该是加强了君主专制;A、D不是则材料的合理阐释。7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增至560多万白银,茶叶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茶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8、A)A中国茶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由“80%以上”到“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再到“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茶叶输出国的地位”,出现这种情况应从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茶叶出口下降,另一方面是茶叶出口没有下降,其他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竞争力很强的商品出现,所以只能推断中国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A项正确;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与“重农抑商”不符,故B项错误;茶叶的生产主要是靠商品农业,小农经济对此不占主

9、要部分,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茶叶出口比重的下降,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特征,是完全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无法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故D项错误。8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式的平均主义,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彻底摧毁地主所有制,消灭地主剥削,废除农业生产中封建的荆棘,给资本主

10、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也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B、C、D说法错误,故选A。9下列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B)A“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响亮的口号B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北京学生是顶点C日本出兵山东占领青岛致事件发生D当时的人们要求祛除污垢广开言路【解析】图片所示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1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A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D上海民众的社心态更为开

11、放【解析】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C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故A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D项错误。11把国民革命失败的责任推给陈独秀是欠公允的;同样,把国民革命失败的责任全推给共产国际也是欠客观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D)A陈独秀的错误不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B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要由共产国际来负C国民党右派叛变是国民革命失败

12、的客观因素D陈独秀右倾错误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解析】A、B错误,C无法从材料中解读出来。12分析下表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派遣军队占领日本问题的历史叙述,可知(D)记述出处敦请中国派遣3万部队前往日本。1946年1月1日美国驻华使馆致中国外交部照徐永昌呈报:美国邀请我国派遣军队参加占领日本,似可接受,并提出甲乙案呈请决定。核准乙案办理。蒋介石侍从室档案,1946年1月16日日前,无力派遣占领军往日本,美国政府充分了解中国军事之要求,若中国决定不于此时派遣,必不致引起外人之评论。批示:应从缓定。1946年2月23日魏德迈致蒋介石备忘录及蒋介石侍从室档案美军曾经洽请我国派遣占领军,如果我们照办,

13、苏联也就坚持主张派兵进驻。这样一来,则日本便像东西德、南北韩之形成分裂,陷于无法收拾的混乱局面,为此,我们乃建议由美国一国的军队占领日本。蒋经国中日关系追记A.中美曾经商讨战后由中美对日派遣占领军的问题B联合对付苏联的需要使中国放弃了派遣军队赴日C避免日本分裂混乱是中国放弃对日派军占领原因D在对日派遣占领军的问题上蒋介石曾经犹豫不决【解析】外交照、侍从室档案、外交备忘录等均是第一手的史料,记载的内容是历史真实,可以采信。蒋经国的记载属于事后补记、追记,含有事后的主观推测,虽然有真实的可能,但也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其他史料证明才能成立,真实性低于第一手史料,故B、C应该存疑。不能从材料中得出A的

14、结论。选D。13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A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解析】1961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大批城市人口下放农村,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A项正确;“左”倾错误属于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工业化仍处于建设中,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1956年就已经开始,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141977年广东乡下曾流传一句话: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四只鸭

15、子是资本主义。当时正在视察广东的邓小平听说后表示:鸭子虽小,事情很大,反映的问题很深刻。文中的“问题”是指(C)A当时国内有关姓“社”姓“资”的争论非常激烈 B当时国家的工作重心已向经济建设转移C“左”倾错误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 D广东私养家禽贩卖赚钱的老百姓家庭多【解析】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初,A不对;1977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尚未召开,B不对;“文革”结束后,“个凡是”的提出说明“左”倾错误还没有得到纠正,C对。D材料不能反映。选C。15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C)选项史实结论A1956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大跃进”运动搞“大锅饭”,违背了客观规律C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D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