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教案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8919128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动物病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动物病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动物病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动物病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病理,教 案,第一章 疾病的概念,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疾病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和终止的一般基本规律。 教学时间 2学 教材重点、难点 1、基本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 3、疾病的特点。 4、疾病发生的机制。 5、疾病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念 一、概念 1、健康: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各器官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机体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也保持着相对平衡。即内外平衡。 2、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力下降。,疾病概论的补充资料 (一)、

2、疾病概念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褚多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故健康的动物应具备有强壮的身体素质,健全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稳态(homeostasis)是正常机体在多种调节机制作用下,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各组织细胞及整体的功能与代谢保持相对稳定,称为稳态(自稳)。 稳态包括机体内部的稳定(内环境的稳定)和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稳定(机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的调节,使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活动相互协调,得以保持相

3、对的动态平衡。 细胞病理学奠基人魏尔啸有句名言:“疾病是变异条件下的生命”。,疾病概念(concept of disease)是关于疾病本质认识的概括。它随人类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疾病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 疾病 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稳态破坏和代谢、机能、结构的损伤,是机体通过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生命过程。 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疾病可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症状疾病所引起的患病动物主观感

4、觉异常。 体征是兽医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动物机体上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社会行为异常是患病动物(患者)有目的的(语言和)行为发生异常。,(二)、疾病概念的不同变化方向 疾病解剖学概念疾病的本质是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疾病的生理学概念疾病是恒定稳态的破坏。健康是体内环境的恒定或稳定。 疾病的生化遗传学概念是疾病由于先天性(遗传性)代谢差错(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所致。 疾病的病因学概念是特殊病因引起的异常生命过程。 疾病的生态学概念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灵活性(adaptive flexibility)不能面对改变了的环境。 心理学方向疾病的本质是生物、心理

5、和社会因素综合的产物。即身心关系的失常。 社会学方向疾病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文明病”(disease of civilization)、,“情景病”(situational disaese)等,同时还与文化背景有关。出现了“生物文化”的概念。 系统论方向疾病是调节代偿机制的破坏从而使机体定态丧失(loss of the steady state)。 系统论控制论疾病观疾病是低熵(有序)稳态的破坏从而是熵(entropy)的增加和机体自由能的减少(负值)。 疾病新概念基因病和分子医学 分子医学的疾病观疾病是某一层次或各层次形态和功能(包括其物质基础代谢)的异常,归根结蒂是某些特定蛋白质结构或功

6、能的变异,而这些蛋白质又是细胞核中相应基因借助细胞受体和胞中信号转导接收信号后作出应答(表达)的产物。,基因及其调控正常与否实质上是决定身体健康或疾病的基础。 基因病基因在有序调控机制下的表达是人类健康的前提,人体细胞应答异常以及很多人类疾病的重要分子基础是该机制的失调。 单基因病(mono-gene disease或single gene disorder)由一个致病基因所引起的基因病。(人类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 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或multigene disease)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其表型性状的疾病。各个基因对性状的影响可以相加、协同或抑制。由于

7、这些基因的致病作用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多基因病也叫多因子病(multifactorinal disaese)。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获得性基因病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导致宿主细胞原有基因表型性状如功能的改变甚至丧失。如艾滋病。,(三)、衰老 1、概念 衰老(senescence)是生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的总和,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的进行性下降,机体维持内环境恒定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发展的必然。 机体成熟后,机体各器官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变,如神经原、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在性成熟后死一个少一个,意味着衰老开始;分裂细胞,如肠上皮细胞、皮肤和肝细胞等

8、以细胞增殖周期延长为老化指标。 老化(aging)把机体退变可发生在生命的早期或晚期的现象称为老化。 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单纯性的衰老是生理性衰老,罕见。 早衰(senilism)提前的病理性衰老。,2、动物的寿命 动物的寿命一般以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表示。平均寿限推算方法。 1)根据个体大小。一般是个体越大,代谢越低,寿命越长。 2)根据脑重量。脑重与体重的比例同寿限有一定的关系 。大脑相对重者寿命较长,因为脑重者内环境的调节机制较好。 3)根据心跳快慢。心跳板越快,寿命越短。一生中总心跳次数是恒定的,在510亿次之间。,4)根据性成熟期。灵长类寿限为性成熟

9、期的6倍,啮齿类为3050倍。 5)根据生长期。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人类生长期为2025倍,平均寿限应为100175岁。(生长期与生命期的比也可用来推算,人类的生长期与生命期之比为1:71:8,人的寿命可活到140160。) 6)根据细胞分裂代数和时间。平均寿限为细胞分裂代数和分裂间隔时间的乘积。寿命长的动物细胞分裂代数较寿命短的动物多。龟寿为175年,其细胞分裂代数为90125次,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分裂代数为50次,每次分裂间隔为24年,人寿应为120岁左右。 寿命的长短和一生中各阶段的划分,均需以年龄表示。由于同龄个体衰老程度有很大差异,因而又提出一种生理年龄(physio

10、logical age),也称生物学年龄,表示实际的老化情况。,二、疾病的特征 1、病因作用的结果。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损伤与抗损伤矛盾斗争的过程。 4、生产力下降。 5、是不同于正常生理现象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三、分类 传染病 按疾病长短 最急性 按病因分 寄生虫病 急 性 内科病 亚急性 慢 性 产科病 心血管系统 按系统分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原因 外因 内因 诱因 (诱发疾病的社会、自然条件) 一、外因 指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子。 1、机械性致病因子 (1)、外来:锐、钝器损伤、爆炸。 内在:肿瘤、寄生虫、结石等造成

11、的压迫、堵塞,难产。 (2)、特点: 无选择性; 无潜伏期、前驱期; 是疾病的启动因子; 引起机体组织的各种损伤和功能障碍; 对疾病只取决于其作用强度、性质、部位、范围。,第二节 病 因 病因学 1、病因的概念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导致疾病发生的所有因素包括原因和条 件的科学分支。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疾病是因何发表生的。 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于该病特征的因素。 概括为两个:环境因素(外因)和机体因素(内因)。 2、病因的分类 (1)、环境因素为主的病因和疾病 (2)、机体因素为主的病因和疾病 (3)、机体和环境综合作用为主的病

12、因和疾病,2、物理性致病因子 热 : 高温烧伤、灼伤 温热日射病、热射病 冷 : 冻伤,削弱抵抗力 电流 : 雷击伤、交流电损伤 电离辐射: 放射线灼伤、放射病 普通光: 光致病作用 红外线 紫外线 噪声 大气压,3、化学性致病因子 (1)、来源 各种化学毒物污染 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舍内产生的NH3和其它有毒气体 饲料调制不当,保管不当 体内腐败发酵分解产物的吸收 (2)、引起疾病决定性因素 化学物质性质、吸入途径、剂量、浓度、溶解度、吸收率、机体 状态 (3)、分类 外源性 无机毒物酸、碱、重金属 有机毒物 农药、有毒有机物(配糖体、生物碱) 饲料、药物、有毒气体 滞留性自体中毒 内源性 吸

13、收性自体中毒 组织性自体中毒,( 4)、特点 潜伏期短 与动物种类、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个体反应性、饲管条件有关 有毒物质结构 对器官组织的选择性 机体还可冲淡、中和、解毒、排泄,使其致病性改变 4、生物性致病因子 (1)、来源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产生的毒物 (2)、特点 对机体有一定的选择性;产生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特异性;有传染性。 5、其它因素 如营养 过多、过少或缺乏。,二、内因 1、防御机能降低 1)、屏障机能 是动物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保护性能力,它可阻止、破坏病原微生物等的致病作用。 (1)外部屏障 皮肤、粘膜、骨骼肌肉、结缔组织。 (2)内部屏障 网状内皮系统 解毒器官肝、肾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血管屏障 2)、内分泌、神经状态 3)、器官贮备力 种属反应性、品种反应性、年龄反应性、 2、反应性改变 性别反应性、免疫反应性 3、应激机能降低 4、遗传因素改变,三、诱因 它是联系内外因子的媒介 直接诱因:直接传递各种外界致病因子的媒介物。如蚊、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空气、飞沫。 间接诱因:内外因之间是否发生联系,还受一些条件影响,这些均 属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