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9019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长青 第7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消除隐藏线和隐藏 面的算法,消隐 面消隐 线消隐 三维形体表示为多边形表面集合 投影约定为沿着z轴正向的正交投影 消除隐藏面算法: 图象空间算法 客体空间算法,图象空间算法对显示设备上每一个可分辨象素进行判断,看组成物体的多个多边形表面中哪一个在该象素上可见,即要对每一象素检查所有的表面。 客体空间算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要显示形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上,这种算法对每一个组成形体的表面,都要与其它各表面进行比较,以便消去不可见的面或面的不可见部分。,第一节 线面比较法消除隐藏线,多面体的面可见性 凸多面体的可见面就是朝向观察位置的面 设观察方向由指向观察位置的一个方向向量k给出,所考查的面的

2、外法向量是n,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 满足0 /2时,所考查面是可见的,否则就是不可见的,把n和k记作 则,分子 为正 ,则 ,面为可见;若为负,则 ,面为不可见;若为零,则 ,此面退化为线。,设空间有一个四面体,顶点A,B,C,D的坐标依次是(0,0,0),(2,0,1),(4,0,0),(3,2,1)沿z轴正向无穷远处观察,求各面的可见性 观察方向向量是k=(0,0,1),三角面DAB的法向量是:,因此, ,面DAB为可见面.类似计算可知,面DBC是可见面,面ADC是不可见面,面ACB退化为线。,利用外法线就可以判断凸多面体上各表面的可见性,由此就能解决对单个凸多面体的隐藏线和隐藏面的消除问题

3、。 消除隐藏线的线面比较法的最先一步就是利用外法线判断出所有可能的可见面,可能可见面上的线段是可能可见线。要依次用每一条可能可见线,与每一个可能可见面比较,从而确定出可见线、隐藏线及可见线上的隐藏部分。,可能可见线和可能可见面 空间任一线段,只有其投影与多边形表面的投影范围发生交迭时,才可能与多边形表面有遮档关系,一个多边形表面的投影范围,范围检查也称为最大最小检验,即通过比较有关的最大或最小值来判定范围的交迭情形。,按Xv方向对投影范围的检查,可分别计算出投影线段和多边形表面投影范围X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分别是,于是若 或者 ,线段和多边形表面就必然没有遮挡关系。 显然按xv方向或按yv

4、方向都可以类似地做范围检查,这时可避免消除隐藏面时很多不必要的深度比较。,zv方向的范围检查是沿zv方向观察时粗略的深度检验。 在此范围检查中若线段投影的最大z坐标 小于多边形表面投影范围最小的z坐标 ,则线段完全在表面前面,根本不发生遮挡现象,可以不必再往下做精确的深度检验。,精确深度检验,求交点,直线L1的参数方程可写成X=x1,Y=y1,Z=z1+t,代入平面方程得:,若t0,则Z1 ,若t0 Z1 。,需要检查出某一段子线段是否可见。为此可以取子线段上任意一点,若这点在多边形表面各边线的投影所形成的封闭多边形内,这子线段就不可见,否则就可见。,空间一条线段可能被一个多边形表面遮挡的消除

5、隐藏线的算法的步骤如下: xv方向和yv方向的范围检查;若不能判断,则接着做zv方向的范围检查即粗略的深度比较;若还不能判断就再进行精确的深度比较,比较时应计算线段两端点在可能遮挡它的平面上的投影点,比较相应的坐标。这时可能出现线段与平面相交需要用交点,这些交点把线段的投影分成两部分考虑的情况。判断得知线段确实被平面遮挡了哪些部分做精确计算,计算是求出线段的投影与遮挡平面上多边形表面边框投影的所有交点,这些交点把线段的投影分成可见和不可见的一些子线段。对子线段的可见性,先取上面一点做点的包含性检验来进行判断。,第二节 曲面隐藏线消除的浮动水平线算法,建立M个象素,则建立M个内存单元yu(j)称

6、之为上浮水平线数组,在这些单元中先放上初值,初值应取成小于 。,曲面方程,设,平面 是最靠近观察者的,从平面上 的曲线,水平方向每个象素的对应x坐标值,计算,若 ,则点 是可见点,并把 内容变成 。若 ,则 为不可见,就不要改变 的内容了。,上图c点附近的线虚部分应是可见的,但按上述算法却成了不可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另建立M个单元 ,可称之为下浮水平线数组。,初值取成 或比这更大一点得数,每次求出,If then If then,如果函数 是用离散点形式 给出,则可如下处理。这时的 单元个数不是由显示器在x方向的象素个数来定,而是根据给定的离散点在x方向的个数来定。,基本想法是用线性插值

7、法所得直线来代替两个点之间的曲线。若上述判断结果为 均为不可见,则认为平面 上的从 的一段曲线为不可见。若两点均为可见,则用这两点的连线代替原来这两点之间的曲线,并认为可见的,若这两点中有一点可见,如图的A点,另一点则为不可见,如图中的B点,这时要求出点连线的交点E。AE部分为可见,EB为不可见。,A,B,C,D,E,一般用 两族曲线来表示一曲面时常用斜投影。,为了得到消隐后曲面表示,不能对两族曲线分别消隐在叠加在一起,正确的做法是对两族曲线一起做,即处理好平面一段曲线后,马上处理平面的一段曲线。,X=Xk,Z=Zi,B,第三节 深度排序算法,深度排序算法的主要步骤: 1. 把所有的多边形按顶

8、点最大z坐标值进行排序。 2. 解决当多边形z范围发生交迭时出现的不明确问题。 3. 按最大z坐标值逐渐减小的次序,对每个多边形进行扫描转换。,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按多边形离开观察位置的距离进行排序,然后按照距离减少的次序,把每个多边形内部点应有的象素值送入帧缓存存贮器中。 算法考查多边形的深度次序是在客体空间中进行,图形显示时覆盖步骤是在图象空间中实现,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客体空间和图象空间的混合算法。,不明确问题检验方法,所有多边形按顶点最大z坐标值排序后得到一个排序表,设P是排在表中最后的那个多边形。 设Q是排在P前面并且z坐标范围与其发生交迭的一个多边形,对Q与P的次序关系进行检查。,检查可以

9、按下面列出的五个步骤进行,每个步骤判断一种情况。,1多边形的x坐标范围不相交迭,所以多边形不相交迭。 2多边形的y坐标范围不相交迭,所以多边形不相交迭。 3. P整个在Q远离观察点的一侧。 4. Q整个在P的靠近观察点的一侧。 5. 多边形在z=0平面上的投影本身不相交迭。,如果所有这五步检查都为假,就假定P是遮挡了Q,交换P和Q在排序表中的位置。 如果仍做交换,算法会永远循环下去而没有结果。 为了避免循环,可以做一个限制。当做过首次五步检查后,发生某个多边形被移到排序表的末尾时,就立即加上一个标记,以后就不能再做移动。出现再次应该移动时,用一个多边形,所在的平面,把另一个多边形剪裁分为两个。

10、,P,Q,第四节 画家算法,画家算法又称深度优先级表法,它是深度排序算法的一种具体实现。 先画远景,再画中景,最后画近景。,8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0 0 0 0 1 0 0 1 1 0 0 1 6 1 2 3 4 2 6 7 3 6 5 8 7 5 1 4 8 4 3 7 8 5 6 2 1,边界表示 三元组表示物体顶点的坐标。 四元组表示物体的某个面由哪些顶点构成,每个面顶点个数都是4个。,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点记录(vertex)、面记录(patch)和排序数组。点记录由五个域构成。其中,三个域用于存储点的空间坐标,另外两个域用于存储点的投影(屏幕)坐标

11、。面记录由四个域组成,每个域存放对应的顶点号。排序数组的每个元素有两个域,其中一个域存放面与视点的距离,另一个域存放该面的面号。,Vertices:读进顶点的空间坐标,计算物体的包围球半径,把物体缩小到单位球中去,计算物体各顶点在屏幕上的投影坐标。,第五节 z缓冲算法,z缓冲算法(深度缓冲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图象空间算法。对每一个点,这个算法不仅需要有一个更新缓冲器存储各点的象素值,而且还需要有一个z缓冲存储器存储相应的z值。帧缓冲存储器初始化为背景值,z缓冲存储器初始化为可以表示的最大z值。对每一个多边形,不必进行深度排序算法要求的初始排序,立即就可以逐个进行扫描转换。,扫描转换时,对每个多

12、边形内部的任意点(x,y),实施如下步骤: 1 计算在点(x,y)处多边形的深度值z(x,y)。 2 如果计算所得的z(x,y)值,小于在z缓冲存储器中点xy处记录的深度值,那么就做: (1)把值zx y送入z缓冲存储器的点处。 (2)把多边形在深度z(xy处应有的象素值,送入更新缓冲存储器的点x y处。,算法中深度计算,可通过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求出所在平面的方程,然后再使用平面方程,对每个点xy,解出相应的z。,对面方程 , 解出 是:,设在点(x,y)处的深度值是z1:,则在点(x+x,y)处的深度值就是,z缓冲算法的工作流程: 帧缓冲区置成背景色; z缓冲区置成最大z值; for (各个多

13、边形) 扫描转换该多边形; for(计算多边形所覆盖的每个象素(x,y)) 计算多边形在该象素的深度值Z(x,y); if(Z(x,y)小于Z缓冲区中的(x,y)处的值) 把Z(x,y)存入Z缓冲区中的(x,y)处; 把多边形在(x,y)处的亮度值存入帧缓存区的(x,y)处; ,第六节 扫描线算法,扫描线算法是图象空间算法,它建立图象是通过每次处理一条扫描线来完成的。这个算法是第二章讨论的多边形填充的扫描线算法的推广。在多边形填充的扫描线算法中,只是对一个多边形做扫描转换,而这里是同时对多个多边形做扫描转换。,要建立一个边表ET。ET中各登记项按边的较小的y坐标递增排列;每一登记项下的“吊桶”

14、,按所记x坐标递增排列。“吊桶”中各项的内容依次是: 1与较小的y坐标对应的端点的x坐标xmin。 2 边的另一端点的较大的y坐标ymax。 3 x的增量x,它实际上是边的斜率的倒数,是从一条扫描线走到下一条扫描线时,按x方向递增的步长。 4. 边所属多边形的标记。,设有两个空间的三角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依次是(1,1,10),(2,5,10),(5,3,10),(3,4,5),(4,6,5),(6,2,5)。,两个多边形在zv=0平面上的投影,两个多边形建立的“吊桶”已排序的边表,图 7.21,还需要一个多边形表PT(polygon Table),其中要包含下列信息: 1 每个多边

15、形所在平面方程的系数。在需要比较深度时,要通过对所在(x,y),根据平面方程解出深度z。 2 每个多边形的亮度或颜色值。实际做扫描转换时应用。 3 一个“进入退出”标志,初值为“假”。在扫描转换处理时,用以标记扫描线对该多边形是“进入”,还是“退出”。 象在多边形填充的扫描线算法中一样,操作通过一个活动边表AET进行。,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写出整个扫描线算法实施的步骤。 首先正确形成边表ET和多边形表PT之后,实施步骤就与第二章叙述的多边形填充的扫描线算法的实施步骤基本相同,只是需要把那里的步骤:在扫描线y上,按照AET表提供的x坐标对,用color实施填充修改加细如下:,1 将实施扫描转换时遍查AET表中各“吊桶”的指针i初始置为1,扫描线正在多少个多边形内的累计数值s初始置为零,将活动多边形表,即扫描线正在通过的多边形按深度递增次序排列而形成的表,记为p,初始置为空。 2 设第i个“吊桶”记录的相应多边形是A。若A的“进入/退出”标记FA为“假”,则改FA为“真”,将A加到表P的前面,s增加1。否则,FA即为“真”,则改FA为“假”,将P中的A去掉,s减少1。,3 若s=0,则到5。(这时扫描线不在任何多边形内,正通过背景,不必做扫描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