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976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5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不良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第三节 不良照明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第四节 电磁辐射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物理性因素。目前生产中经常接触的物理因素有: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如射线、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这些可能引起中暑、手臂振动病、电光性皮炎和电光性眼炎等职业病及职业有关疾病。,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自然 存在,参数 特定,来源 明确,强度 均匀,作用不 匀称,物理因素的特点,第

2、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的预防,在各个环节都有可行、有效的方法。在技术措施中,加强“源”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如辐射源、声源和热源的屏蔽。 目前,对于许多物理因素引起的严重损伤,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对于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主要应加强预防措施。 由于物理因素向外传播的方向和途径容易确定,在传播过程中加以控制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采用技术方法不能有效控制有害因素,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防护服、防护眼镜或眼罩、耳塞或耳罩等。,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不良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又称微小气候,主要包括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

3、它既受大气的气象条件影响,可因季节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又受生产设备、厂房结构、生产过程、热源分布以及人体活动等影响,因此即使同一车间的不同工作地点,气候条件也可以有很大差别。,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气温 生产场所的气温除了受大气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太阳照射及生产场所热源的影响。 气湿 生产过程对生产环境的气湿影响很大。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可以使生产环境的湿度增加,如造纸、电镀、印染、缫丝等。生产环境的气湿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为高湿,低于30%为低湿。冬季在高温车间,当大气中含湿量低时,可以见低气湿现象。 气流 生产环境的气流一方面受外界风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生

4、产场所的热源分布和通风设备有关。 热辐射 热辐射是指电磁波中能产生热效应的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红外线不能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受到辐射的物体温度升高而成为二次辐射源。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各种熔炉、开放火焰、熔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热辐射。,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一、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 (一)高温环境和高温作业及其类型 根据环境温度及其和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劳动环境作为高温环境。高温环境因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高温环境(如阳光热源)和工业高温环境(如生产型热源)。自然高温环境系由日光辐射引起,主要出现于夏季(每年78月)

5、。工业高温环境的热源主要为各种燃料的燃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煤气等),机械的转动摩擦(如电动机、机床、砂轮、电锯等),使机械能变成热能和部分来自热的化学反应。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称为高温作业。,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

6、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是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高温作业,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增多,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循环系统负荷增加,肾脏负担加重,(二)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三)中暑及其诊断和治疗,由于机体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体温升高发生的。发病前常感觉头痛、头

7、昏、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或有强烈热辐射的高温车间,是由于太阳或热辐射作用于无防护的头部,使颅内组织受热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水肿,一般认为是由于周围毛细血管的扩张及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所致。,高温作业时,由于大量出汗,引起缺水、缺盐而发生肌肉痉挛、疼痛。,1.热射病,2.日射病,3.热衰竭,4.热痉挛,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按照我国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可将中暑诊断分为三级。,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 除上

8、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尚有下列征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列为轻症中暑:体温超过38,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重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不能继续劳动,在工作中出现昏迷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对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四)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 防暑降温要考虑到厂房的设计、劳动安全保护设备的设置、个人防护用品的

9、使用,同时要考虑卫生保健措施,以增加人体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1.厂房设计与工艺流程的安排 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 热加工厂房的平面布置应呈L形或、形。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而各翼的纵轴与主导风向呈045夹角。 高温厂房的朝向,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确定。厂房的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宜成6090夹角,最小也不应小于45角。,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热源的布置应尽量布置在车间的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

10、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热措施和降温措施。 热车间应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应便于开关和清扫。 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下端一般不低于4m。如低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自然通风应有足够的进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 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最大边作为外墙。如四周均为内墙时,应采取措施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2.避免在

11、高温下长时间作业 当作业地点气温37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车间作业地点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其室内外温差的限度,应根据实际出现的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 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及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 28。 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3.营养保健措施 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的工人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宜

12、高于15。 高温环境中生活或工作的人员每天有大量氯化钠随汗液丧失。通常每天可损失氯化钠2025g,如不及时补充,可引起严重缺水和缺氯化钠,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及痉挛等。气温在36.7以上时,每升高0.l,每天应增补氯化钠1g,但也不能太高,约为25g或稍多,不应超过30g。随汗液排出的还有钾、钙和镁等,其中钾最值得注意。 在高温环境下也观察到中暑病人血钾浓度下降。所以长期缺钾的人员,在高温条件下最易中暑;故对高温环境下生活或从事军事劳动的人员要注意补钾,以提高机体耐热能力。 4.严格筛查职业禁忌症 凡有心血管疾病、持久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肝肾疾病、甲亢等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第

13、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二、低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 (一)低温环境和低温作业及其类型 所谓低温,是指环境气温以低于10为界限,严格地说,对人体的实感温度,还应当考虑当时环境的空气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 低温作业是指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冷藏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以及在极区的作业,工作地点的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冬季在寒冷地区或极区从事露天或野外作业,如建筑、装卸、农业、渔业、地质勘探、野外考察研究等以及在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的作业。,在人工降温环境中工作,如贮存肉类的冷库和酿造业的地窖等,这类低温作业的特点是没有季节性。,在

14、暴风雪中迷途、过度疲劳、船舶遇难、飞机迫降等意外事故。寒冷天气中进行战争或训练。人工冷却剂的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容易发生冻伤的作业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二)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身体散热减少,同时内脏血流量增加,代谢加强,肌肉产生剧烈收缩使产热增加,以保持正常体温。 中枢神经系统 在低温条件下脑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降低。此时可出现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 心血管系统 低温作用初期,心输出量增加,后期则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长时间在低温下,可导致循环血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而引起

15、凝血时间延长并出现血糖降低。 其他部位 如果较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减慢,可造成感觉迟钝、肢体麻木、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减低,活动能力减弱。最先影响手足,由于动作能力降低,差错率和废品率上升。在低温下人体其他部位也发生相应变化,如呼吸减慢,血液粘稠度逐渐增加,胃肠蠕动减慢等,由于过冷,致使全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肾炎等疾病,同时还引发肌病、神经痛、腰痛、关节炎等。,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三)冻伤的发生及其治疗 身体局部的冷损伤称为冻伤。冻伤是由于受低温作用,使局部皮肤和组织温度下降明显,组织胶质结构破坏或细胞胶体发生变化,出现暗紫色缺氧

16、、浮肿、麻木、疼痛或失去知觉。冻伤好发部位是手、足、耳、鼻以及面颊等部位。导致局部组织过冷,一般需要-10以下的温度。当湿度或气流速度较大时,发生冻伤的温度可能还要高一些。 冻伤通常分为三度:一度冻伤局部出现红肿;二度冻伤局部出现水泡及周围红肿;三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脱落,严重者可以影响整个肤体并引起坏疽。 治疗冻伤目前还无十分有效的措施。一般预防可采用全身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等。对皮损未破者,可用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冻疮膏或蜂蜜猪油软膏(含70%蜂蜜和30%猪油)涂抹。对已破溃者,可采用加利凡诺糊膏、1%红霉素软膏、0.5%新霉素软膏或10%鱼石脂软膏等涂抹。此外,还有紫外线照射,氦氖激光,音频电疗等物理疗法。,第五章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四)低温作业的劳动防护 1.注意低温环境下的营养供给 在膳食调配时应注意选择低温作业所需的营养素较多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