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931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防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沅江 第11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中 南 大 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提要和学习目标,本章介绍了我国一些主要生产行业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深入了解这些生产行业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原因,并掌握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的各种预防措施。,第一节 采矿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在采煤工业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不良气象条件、生产性粉尘、有毒气体、 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等。劳动强度较大、 作业姿势不良和容易发生外伤等也是井 下作业的特点。,第一节 采矿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2,对煤矿生产过程、设备的技术改造,逐步实 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严格执行

2、国家现行法规,严格禁止不具备安全、卫生生产 条件的煤矿投产,并不断对煤矿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采矿自动化的战略,以便逐步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工人的劳动条件。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等,第二节 石油开采与加工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过程及主要危害因素: 主要的采油方法:自喷采油法、抽油法和气举采油法。 基本生产过程:可分为采油和修井两大部分。 主要危害因素:烃类和硫化氢;异常气象条件。易造成酸类的刺激症状和化学灼伤,一、石油开采,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强油井口和采油设备的密闭和技术管理,防止油井自喷事故,减少天然气、石油及其蒸气的跑漏;采用自动化量油方法;输油泵房内加强输油泵的密闭通风排毒;改

3、进清罐方法,采用高压水喷射清污。供给修井工防毒面具并有专人管理和维修。为防止原油污染和酸腐蚀,应供给工作服、长统靴、防酸手套和防护油膏。转油站增设专门的淋浴室和更衣室;露天作业场所设置冬季取暖室。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训练,及时检修工具、设备,石油矿场应有充分的照明等措施。,第二节 石油开采与加工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过程及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基本生产过程:炼油可分为初步加工(脱盐、脱水)、一次加工(常压和减压蒸馏)和二次加工(催化重整、催化裂化、糠醛精制、丙烷脱沥青、延迟焦化、加氢精制、白土精制等)等。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炼油生产中可存在种类繁多的化合物,包括烃类、硫化物、四乙铅、酮类、酚类、醚

4、类及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酸、碱、氨等,可引起慢性中毒、呼吸道刺激症状,听力下降并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甚至引起噪声聋,二、石油加工 (炼油),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的危害,如油槽采用下方装油和蒸气密封;采用浮顶式或内浮顶式储油罐,以减少油品蒸发;过滤机、泵、压缩机等安装密闭通风排毒设备;加强设备的管理和及时检修,防止跑冒滴漏。清刷油槽车、储油罐的作业工人应供给防毒面具,并有专人管理和维修。以低毒物质,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等含氧化物代替四乙铅。,三、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第二节 石油开采与加工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一)主要工艺过程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二)典型反应过程的主要职业危

5、害及控制,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由学科属性而推理的研究方法,硫酸生产的职业危害,有害气体:生产中的主要有害气体是SO2。在焙烧、精制、干燥等过程中,都可能有SO2从设备缝隙中逸出。此外,炉气中还含有少量的SO3、微量的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硒等。 粉尘:在矿石粉碎、传送、筛分和焙烧炉投料、出料及除尘器周围都有大量粉尘飞扬。 高温:焙烧炉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炉温控制在850950,由炉壁、炉口、烟道散发的热量很大。特别是采用沸腾焙烧炉,炉内温度很高,从炉内刚清除出来的炉渣温约500,如处理不当,也可成为车间内的热源。,第三节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由学科属性而推理的研究方法,

6、氯碱工业中的职业危害,氯碱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氯气。但采用汞电极电解槽法时,还有汞蒸气问题。不但生产过程中受汞的污染,甚至成为汞污染环境的来源。其主要的原因有:电解槽不严密,逸出的氯气和汞蒸气在空气中形成氯化汞;电解槽表面常浮有高汞齐,需要经常除去,去除浮渣时可能接触汞蒸气;清除电解槽中的汞泥(汞渣)或修槽时,都有大量汞蒸气溢出;修槽时或回收槽内“汞泥”(汞与油污混合物)可污染作业场所空气,如回收不完全,倾弃时,还可污染水源。,第三节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由学科属性而推理的研究方法,氮肥生产中的职业危害,该类生产一般劳动强度不大,但有高压反应,且有易爆气体存在

7、。造气工段属于高温车间,存在煤尘危害。变换工段的变换气体压缩机与合成工段的气体压缩机都有强烈噪声。氮肥生产中的主要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还有少量硫化氢,主要存在于造气工段及变换工段。在合成工段及液氨装钢瓶时有氨气逸出。在清洗过程中,使用的醋酸铜氨液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碳酸铵、硫酸铵和硝酸铵的生产过程中,可有氨、硫酸和硝酸等逸出。在干燥、结晶时,有碳酸铵、硫酸铵和硝酸铵等刺激性粉尘飞扬,对上呼吸道及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第三节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由学科属性而推理的研究方法,染料生产中的职业危害,1)有害气体 主要有苯、硫化氢、氮氧化物、氨等。 2)染料

8、的原料和一些中间体是属于脂溶性芳香烃化合物,一般可经皮肤吸收。某些染料的中间体还采用联苯胺或萘胺,这些化合物有致癌作用。 3)高温 由加热反应锅炉及各种类型的锅炉及管道散发的热量所引起。 4)在染料最后烘干和磨成细料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湿式作业,因此,引起粉尘飞扬,污染车间及大气。,第三节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由学科属性而推理的研究方法,化学农药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化学农药生产中的职业卫生问题,主要是原料、中间体、成品中存在的各种化学毒物及其所引起的职业病。 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生产中可能接触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见表11-1所示。由此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主要有:黄磷烧伤和

9、黄磷中毒(可见于乐果、氧化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生产中);五硫化二磷、三氯化磷刺激性气体中毒;三氯乙醛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黄磷中毒性肝病等。 2.拟除虫菊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生产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1-2所示。拟除虫菊酯生产中可能造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甲酚中毒、氰化物中毒等,第三节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表11-1 有机磷生产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表11-2 拟除虫菊酯农药生产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002,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由学科属性而推理的研究方法,化学工业中预防中毒的措施,第三节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一、 铸造车间 的职业危害 及预防,二、锻造车间 的职业危害

10、 及预防,三、热处理车 间的职业危害 及预防,四、机械加工 车间的职业危害 及预防,五、装配车间的 职业危害及预防,第四节 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第五节 建筑材料工业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水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1)粉尘 2)高温和辐射热主要存在于烧成车间 预防 1)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流程的合理化,生产设备的密 闭化。 2)防暑降温。 3)噪声治理。主要是搞好各种产生振动、噪声设备的防振和隔音措施。,水泥厂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第五节 建筑材料工业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由于耐火砖种类不同,使用的原料也不同,生产过程大体是相同的,各种耐火砖的原料及生产过程见表11-3所示。 耐火材料的生

11、产过程中工人都有接触粉尘的机会,是尘肺危害较严重的企业,特别是生产硅砖时危害性更大。我国已有成功的防尘措施经验,即在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的基础上采取密闭、通风、除尘措施。此外,还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及个人防护。,耐火材料厂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第五节 建筑材料工业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表11-3 耐火砖种类、原料、二氧化硅含量及生产过程,第五节 建筑材料工业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各种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虽大同小异,但职业危害却有差别,见表11-4所示。陶瓷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其次是高温、辐射热。陶瓷工业中的防尘措施有:坯料、匣料、釉料湿法生产;不能湿法生产的粉碎或散发粉尘的设备采取密

12、闭、通风、除尘措施;成型、精修等作业点采用局部通风、吸尘、除尘设备;要健全卫生清洁制度,消灭二次扬尘。,陶瓷厂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第五节 建筑材料工业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表11-4 陶瓷生产的职业危害特点,第六节 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一、 纺织过程中 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预防,高温高湿,体力劳动,一、,第六节 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主要职业危害: 高温、高湿及有毒的染料蒸气。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温可达40。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碱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雾刺激,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汽,可能引起中毒、皮炎等。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预防措施: 主要是染料配制的密闭化及自动化;安装隔热排气罩,把大量热气、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排至车间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印染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复 习 思 考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