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467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素梅 张兴福 第二章 企 业管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概论,主编王素梅 张兴福,第二章 企 业管理,2.1 管理概述 2.2 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 2.3 企业管理概述,2.1 管理概述,2.1.1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的核心是达到一定目标、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这四层含义。 2.1.2 企业的管理者 1.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情报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他们在组织中工作。因此,研究管理者,首先就要学习组织的内容。,2.1 管理概述,1)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 2)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 3)每一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结构的实体,用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管理者的分类 (1)按组织层次、上下组织关系划分 分为高级、中级和基层第一线的管理者。 (2)按管理的各部分专业领域划分 以一个经济组织或企业为例,管理者一般可以分为市场营销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业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等。 3.管理者的角色,2.1 管理概述,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当一定的角色,而扮演的角色是否合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3、管理效果的好坏。根据亨利明茨柏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下面详细介绍其内容。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作为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出现在社区的集会上,参加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等。在这样做的时候,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2.1 管理概述,(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应保证和其一起工作的人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一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作为

4、监督者,管理者时刻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管理者通过接触下属来搜集信息,并且从个人关系网中获取对方主动提供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管理者可以识别工作小组和组织的潜在危机。 (3)决策角色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也起着决策者的作用。 管理者扮演的一种决策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在前述的监督者角色中,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现机会。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如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或发明新工艺等。,2.1 管理概述,4.管理者的技能 作为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能和扮演管理者角色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根据罗柏茨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

5、具备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 2.1.3 管理的性质,2.1 管理概述,管理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社会属性是指“监督劳动”,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

6、。 2.1.4 管理的职能 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管理的职能一般可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2.1 管理概述,对计划的理解,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从静态来看,计划是未来行动的方案,包括未来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及相应的措施;从动态来看,计划是一种联系现在与未来的行动,通过对过去和现在情况的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描绘未来的图景,并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 2.组织职能 组织一词最直观的意思是机构或企业的代名词。从管理活动实践的角度来看,组织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它的含义应该是静态的人的集合组成的机构和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具体来看,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是通过分工与合作,设

7、置相应的职位机构,使每一个职位的权力与责任相结合,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2.1 管理概述,3.领导职能 领导是一种影响并感召人们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与过程。虽然管理者的任务不仅仅是领导,但有效的领导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4.控制职能 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于实际。 2.1.5 管理的基本原理,2.1 管理概述,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

8、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原理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系统原理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来,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起着统率的作用。,2.1 管理概述,(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总体。 在自然界和人类

9、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如人的呼吸系统、生态系统、复杂的工程技术系统、生产系统、行政系统、经济系统、教育系统等。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看,可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气象系统、太阳系统)是由自然物组成的系统;人造系统是人们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建立的系统,如生产系统、交通系统、商业系统、管理系统、军事预警系统等。其特征是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2)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2.1 管理概述,从系统目的的整体性来说,局部与整体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交叉效应。大多数情况下,局部与整体是一致的。对局部有利的事,对整体也是有利的,对整体

10、有利的事对局部也有利。但有时,局部认为是有利的事,从整体上来看并不一定就是有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有时,局部的利益越大,整体的弊端反而越多。因此,当局部和整体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2)动态性原理。 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 4)环境适应性原理。,2.1 管理概述,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都是被动的,也有能动的,那就是改善环境。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构成社会系统的人类具有改造环境的能力,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良好的环境

11、可以改造环境。这种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可能性,受到一定时期人类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经济力量的限制。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 5)综合性原理。,2.1 管理概述,系统的综合性原理的含义是指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系统最优化目标的确定,是靠从各种复杂的、甚至对立的因素中综合的结果。由于大系统涉及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如果对这些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得好,系统目标确定得恰当,各种关系能够协调一致,就能大大发挥系统的效益。反之,如果综合得不好,有时可能会因为忽略了其中的某一个目标或因素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人本原理

12、世界上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切物质财富的创造,一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切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人的服务、人的劳动和人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2.1 管理概述,3.责任原理 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明确规定各职位应担负的任务,这就是职责。所以,职责是整体赋予个体的任务,也是

13、维护整体正常秩序的一种约束力。它是以行政性规定来体现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2.1 管理概述,(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 1)权限。 2)利益。 3)能力。,2.1 管理概述,职责、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职责、权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管理者的能力与其所承担的职责相比总是感到不够。这种压力能促使管理者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慧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

14、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担不起”职责的后果。 4.效益原理 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2.1 管理概述,(1)效益的概念 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例如,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质量合格,但它不符合社会需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最后甚至会变成废弃物资。那么这些产品是不具有效益的。只有那些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 (2)效益的评价 效益的评价,可由不同主体从多个不同角度去进行,因此没有一

15、个绝对的标准。 (3)效益的追求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体现的。,2.1 管理概述,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追求效益要学会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例如,必须学会运用价值规律,随时掌握市场情况,制定灵活的经营方针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满足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效益。,2.2 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2.2.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演变 18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不仅

16、使工业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旧思想的撞击中,效率与效益、组织者与劳动者协调、劳动者与劳动者配合、机器与机器及机器与人的问题都面临新的挑战。很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去回答、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早期西方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1.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2.2 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理查阿克莱特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他于1769和1771年建立了两个英国最早使用机械的工厂,规模都很大。由于把棉织业持续生产所需的各种活动集中于一个工厂,工厂中各种相互联系的活动如何协调和控制的问题就显得异常突出。理查阿克莱特从建厂的厂址计划,到生产、机器、材料、人员和资本的协调以及工厂纪律、劳动分工等方面都作了合理的安排,显示了他的组织、协调和计划的才能。在一个雇用了5 000名工人的大企业中,能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说明理查阿克莱特不愧为有效管理的先驱者。 2.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2.2 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1)分工可以使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