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242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历 史 试 卷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应对使臣时,往往“须称诗以喻其志”。据统计,左传中累计引用诗经69次。这些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由此可见,诗经A突出了承载宣扬教化的社会功能B奠定了诗歌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础C开创了记录社会底层状态的先河D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2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A极其鲜明的开放性 B开拓创新精神C功利实用

2、主义倾向 D锐意进取意识3陈寅恪说:“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是秦朝的官方哲学B秦朝政治的本质是“儒表法里”C李斯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秦朝法治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4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这表明A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B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C文献资料

3、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6“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于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材料评价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春秋战国分裂割据C秦朝的郡县制D汉朝的郡国并行制7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巨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

4、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C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区域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8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A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B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C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D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9汉书外戚传:“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对此材料合理的解

5、释是汉代A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C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10有学者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其实质与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同,但形式上罩上了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该学者评价的是A三公九卿制 B郡国并行制 C“推恩令” D察举制11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奥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A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12学者研究发现,曹魏政权建

6、立后颍川地区除了陈氏、荀氏、钟氏、杜氏、枣氏、褚氏等大族之外,很少再有其他姓氏的人才出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制度因素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3南昌海昏侯汉墓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下列文物最有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青铜衣镜 B唐三彩陶器 C粉彩瓷器 D镶边棉衣14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争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B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C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

7、D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15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邹行以来的符瑞思想。他在春秋繁露谈到,受命之王须积善累德,天下之人归之,天命才应诚而至。文王得受命之符,周公说“复哉复哉”,即周有盛德,故天报此瑞。由此可知董仲舒认为符瑞A具有一定政治评价功能B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策略C可用于规范百姓言行D植根于久远的文化16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17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

8、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A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B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C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D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8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C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1

9、9“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0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A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21唐太宗时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

10、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这表明唐朝A地方管理制度弱化了中央集权B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制度上的隐患C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D行政区划突出了山川形便的价值取向22下表是唐肃宗对宰相制度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扩大宰相班子人数,在位近六年间任相达十六人,且同时为相者一般保持在三四之间取消主、次相之分,恢复宰相轮流秉笔之制对宰相的任期以两年为限,比玄宗开元初三考即罢的限制更为严格任用宦官李辅国等人参与中枢决策,组建起一个内朝机构由此可知,这些措施A使权力运行趋向程序化B使官僚政治更具灵活性C利于保障宰相的执政素质D易导致中央政府决策效率低下23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

11、、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A唐律的形式主义倾向明显B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规模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贸易D当时商业发展环境仍需优化24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A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B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D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25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

12、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

13、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材料二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6分

1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10分)27阅读下列关于经济与政策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二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腾文工土“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我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与思想内容。(6分)(2)材料二中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政策与经济的关系(3分)28(17分)材料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材料二、“古之王者莫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