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155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一诊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卷 满分:3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4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 是辅” ;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和殷商相比,西周的治国理念是 A突出人的作用 B强化神权色彩 C注重道德治理 D依赖血缘纽带 25.右图为汉代井盐生产画像砖拓片,它可用来 说明当时 A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B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C手工业生产者的辛劳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6.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 志 ,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 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

2、 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 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27.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 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 ,才 能“本性清明”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2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人性本善习远 D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28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 的王莽、王风。但明中期

3、以后,选后妃、驸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 A推动了外戚淡出政治舞台 B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杜绝了外戚与官员的勾结 D顺应了废除丞相制度的需要 29 “其合众国人泊船寄居处所,商民、水手人等止准在近地行走,不准远赴内地乡村,任意闲游, 万不得赴市镇私行贸易。应由五港口地方官,各就民情地势,与领事官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 永久彼此相安。 ”该条文 A促进中美友好交往 B埋下中外纠纷隐患 C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D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30.1896 年盛宣怀上折直言银行之便利,认为“英、法、德、俄之银行,流通一国之财货,而得国 家之保护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枢机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

4、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 持。 ”材料强调 A清政府支持创立华资银行 B。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C华资银行可抵御列强经济侵略 D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1.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 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开展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局面迎来根本好转 32.19 38 年,学者熊十力在中国历史讲话中写道:“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古 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己。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则是一家 骨

5、肉也。 ”这一观点体现了 A军阀混战导致各民族关系紧张 B知识分子超然世外专心学术研究 C家国同构和宗法观念历久弥新 D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 33.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 3 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推动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34.到 1958 年 8 月底,河南遂平县 10 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 多所,学员达到 10 万多 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 44 所“大学” ;某

6、师范大学一 个文学班 26 人苦战四昼夜,读了 290 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 “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C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35.19 66 年之后,与中国建交和半建交的 40 多个国家,30 个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4 个宣布与中 国断交。毛泽东承认“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 。面对这样的外交局面,中国决定 A “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研制原子弹加强国防力量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必须改善与美国的

7、外交关系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罗香林教授认 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 动。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 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 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容家大本营向外

8、迁 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 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4 第五次:清朝咸丰(1851-18 64 年)以后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 人走向世界。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 材料二 1978 年至 1983 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 200 万人:而到 1987 年流动人口数量就 猛增至 1810 万人。进入 90 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 1995 年全国流动人口数 量达到 7073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 5. 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 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1)依据材

9、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以前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概括第五次迁徙中部分客家人迁 往海外的历史背景。 (12 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 动与历史上客家迁徙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 分) 43.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 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请考生在请考生在 46、47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 2B 铅笔铅笔

10、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6.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5 材料高宗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 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相当数 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 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 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 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651 年,隋朝和初唐最

11、高级的秀才考试中断;656 年新设专 科数学考试,与原有的两种考试一样,专为低级官员和庶民的儿子举办;658 年创设了为特定应试 人举行的殿试:681 年明确了明经科考经书及其注疏,进士科考政治事务,从而再次确定了唐朝其 后时间的科举形式。为了从取得当官资格的人当中选人担任实职,选举制被采用了。因此,国家的 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 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 传下来的。 一一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高宗的科举改革。 (9 分) 47.【历史一选修 4:

1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伍延芳(18421922),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获律师资格。 1882 年回国任李鸿章幕僚,译西法、办交涉、管铁路、修法律。1896 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 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1906 年,伍廷芳起草了诉讼 法草案,沿用英、美、法等国的规定,采取陪审制度。1911 年,年届七旬的他接受了革命党的邀 请,奋然投身革命,在军政府担任外交工作,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使清室退位的协议。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掌权后,伍延芳隐退并拒绝了袁氏的高官犀禄,五年未任公职。 袁世凯复辟

13、帝制后,他坚决反对,表示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至万万年。1917 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 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等。1922 年,陈炯明叛变阻挠北伐,伍忧愤成疾,在广州病逝。 一摘编自丁贤俊、喻作风伍延芳评传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廷芳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贡献。 (6 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演变的角度简要分析伍廷芳的人生经历。 (9 分) 6 历史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 24.A 25.C 26.D 27.A 28.8 29.B 30.C 31.B 32.D 33.B 34.C 35.D 42(1)原因:战乱;人地矛盾;经济重心南移;官职迁调或经商。 (6 分,任答 3

14、点即可) 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朝闭关政策被打破;通商口岸的开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等动乱;列强贩卖华工出国。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1978-1983 年:人口流动较少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主要劳力集中在发展农业 上(或城市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 (2 分) 1987 年后:人口流动猛增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扩大,如设立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2 分) 90 年代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增多。 (4 分) 变化:由多发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到发生在和平时期;由被动流动到

15、主动流动为主;原因由政治(战 争)因素到经济因素为主;由大规模迁移到分散流动为主;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举族迁 移到以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为主。 (5 分,任答 3 点即可) 43.示例: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改变了国人的生活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西方工业文 明开始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并逐渐传播。火车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密切了各地间的联系,加快 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电影机丰富了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成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与艺术 表现形式;大众传媒提供了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也给国人生活带来便利。 综上所述,近代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从多个方面显著改变了国人的生活。 4

16、6(1)内容:注重科举选官的作用;大力调整科举制,增设新的考试科目;扩大参加考试的人员 范围;确立新的官员选举制。 (6 分,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 (2)评价: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抑制了 1 日士族的影响;为唐代确立了选官标准;出发点是巩固 其统治。 (9 分,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 47(1)贡献:参与近代外交,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司法改革;参加辛亥革命,促成清帝退位;反 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参加护法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 (6 分) (2)经历:早年受到洋务派的思想影响;清末新政,其立场接近立宪派对朝廷改革的支持;辛亥革 命爆发,投身革命,接受了革命派的思想;晚年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伍廷芳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近代国人追求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也表明其思 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9 分) 7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