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067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训练人教版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密度力压强浮力第6课时质量与密度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山东枣庄中考)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C.物体的状态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答案A2.(2018湖北宜昌中考)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变的是()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答案A3.(2018贵州安顺中考)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3,容器的质量是 g。实验次数1234液体体积V/cm31522508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2、6772.695119答案0.8554.(2018湖北十堰中考)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道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m为 g;(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V为 cm3;(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 g/cm3;(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选填“大”或“小”)。答案(1)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上(2)27(3)10(4)2.7(

3、5)大5.(2018山东潍坊中考)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g;(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 mL;(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 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 kg/m3;(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大”“小”或“不变”)。答案(1)73.4(2)40(3)0.81103(4)大模拟预测1.下列估测最接

4、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平均体重约为80 kgB.农村房檐上的水滴落到地面上的时间约为10 s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6 D.1张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答案D解析初中生的平均体重约为50kg,A不符合实际;农村房檐上的水滴落到地上的时间约为1s,B不符合实际;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不符合实际;1张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cm,D符合实际。2.下列情况,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磨掉一个角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答案A解析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A正确;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B错误;铁块轧

5、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C错误;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A。3.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答案D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不能移动游码。故正确的选项是D。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答案B解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密度,同种物质的

6、密度相同,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成正比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B坐标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5.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A.20 g0.8103 kg/m3B.60 g0.8103 kg/m3C.60 g1.0103 kg/m3D.20 g1.0103 kg/m3答案D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g,所以烧杯质量为20g;当体积为60cm3时质量为80g,液体质量为80g-20g=60g,则=m

7、V=60g60cm3=1g/cm3=1.0103kg/m3。6.小明在一次郊游时拾到一块疑似玉石的小物件,小明想知道“玉石”的质量,于是带回学校,用天平进行测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将该“玉石”通过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为g。答案16.4解析标尺一个大格是1g,又分了5份,所以一个小格是0.2g,此时砝码的质量是15g,游码所对的数值是1.4g,故物体的质量是16.4g;由于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是无关的,所以如果将该“玉石”通过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仍为16.4g。7.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

8、过程中质量,密度。(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不变变小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及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故水结冰质量不变;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由=mV可知,密度变小。8.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cm3,其质量是g。答案240解析由题图可知,当橡皮泥的体积V1=30cm3时,其质量m1=60g则橡皮泥的密度=m1V1=60g30cm3=2g/cm3当橡皮泥的体积V2=20cm3时,其质量m=V2=2g/cm320cm3=40g。9.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

9、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答案变大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解析封闭在锥形瓶内气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当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橡皮膜下凹,表明气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根据密度公式=mV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根据气体温度高、密度小的规律,在发生火灾时,燃烧后的有毒气体由于温度高、密度小而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10.小明在

10、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容器的质量为。实验次数1234液体体积/cm35.87.916.735.1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10.712.821.640.0答案1 g/cm34.9 g解析m液=12.8g-10.7g=2.1g,V液=7.9cm3-5.8cm3=2.1cm3,=m液V液=2.1g2.1cm3=1g/cm3;m1=V1=1g/cm35.8cm3=5.8g,m容器=m总-m1=10.7g-5.8g=4.9g。11.科技实践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如图汽车空调使用时吹风的风向选择有学问:开冷气时将出风口向上,开暖气时将出风口向下,这样才

11、利于发挥空调的最佳效果。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好处:。答案(1)开冷气时将出风口向上,吹出的空气温度比较低,空气密度比较大,快速下沉流向下方,使整个车厢温度很快均匀降低;(2)开暖气时将出风口向下,吹出的空气温度比较高,空气密度比较小,快速上升到车厢的上部,使整个车厢的温度很快均匀升高1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大理石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步骤如下: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处;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实验过程:用调好的天平测大理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大理

12、石的质量是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大理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大理石的体积是cm3,此大理石的密度是kg/m3。(3)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答案(1)水平零刻度线(或“0”点)(2)43.2152.88103(3)偏大解析(1)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由题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大理石的质量m=20g+20g+3.2g=43.2g;由题图乙知,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为45mL,则大理石的体积V=45mL-30mL=1

13、5mL=15cm3;大理石的密度=mV=43.2g15cm3=2.88g/cm3=2.88103kg/m3。(3)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这样会使得所测大理石的体积偏小,测量大理石的密度偏大。13.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奶=cm3;则酸奶的密度=g/cm3。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

14、度。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答案(1)81.4401.1将酸奶倒入量筒中时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量的体积偏小(2)实验过程: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奶=m2-m0m1-m0水。解析(1)由题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50g+20g+10g+1.4g=81.4g;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40cm3;酸奶的质量为m=81.4g-37.4g=44g,酸奶的密度=mV=44g40cm3=1.1g/cm3。由题意知,当将酸奶倒入量筒时,不能倒干净,所以所测酸奶的体积偏小,根据公式=mV可知,所测酸奶的密度偏大。(2)先测出小玻璃瓶的质量,再在小瓶中倒满水,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计算出水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水的体积,然后倒出水装满酸奶,同样测出酸奶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