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052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能源第21课时信息传递训练人教版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时信息传递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江苏盐城中考)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A.微波B.次声波C.超声波D.红外线答案A2.(2018山东临沂中考)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 m范围内B.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大小只与长度有关C.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D.用手机收看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答案D3.(2018江苏宿迁中考)下列关于声波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幅有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C.电磁波

2、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为3.0108 m/sD.密闭的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答案D4.(2018湖南岳阳中考)2018年5月21日,我国鹊桥号卫星由长征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将搭建地月信息联通之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时没有惯性B.卫星进入轨道后靠电磁波与地面联系C.火箭加速上升,其动能保持不变D.火箭发动机采用热值小的燃料答案B模拟预测1.以下设备中,利用电磁波的信息特征进行工作的是()A.手机B.消毒柜C.微波炉D.电吹风答案A解析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A符合题意;消毒柜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微波炉是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荡从而加热食物的,利用了电

3、磁波,但不是利用电磁波的信息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电吹风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磁波的信息特征进行工作,故D不符合题意。2.已知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长微波红外线紫外线,则它们的频率()A.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B.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C.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D.f紫外线f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所以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3.1966年,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的设想。光纤通信传输信息的载体是()A.电流B.超声波C.无线电波D.光波答案D解析光纤通信是激光在光纤中传播,所以光纤通信传输信息的载体是光波。4.现在车辆常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可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实

4、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和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通过的是()A.激光B.电磁波C.红外线D.紫外线答案B解析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故正确的选项是B。5.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下图是它们的家族谱。对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B.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C.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答案C解析任何光波都是一种电磁波,故A选项说法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故B选项说法正确;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选项说法错误;由于电磁波

5、传播速度不变,则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D选项说法正确。6.下列对电磁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冰箱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B.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C.电磁波可以用来传播信息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5 m/s答案C解析电冰箱是利用物态变化时的吸热和放热原理制冷的,不是利用的电磁波,选项A错误;可见光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选项B错误;电磁波可以用来传播信息,现代通信主要应用的是电磁波,选项C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选项D错误。7.近一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4G手机通信业务已经逐渐推广,使用4G手机不仅通话信号好,在利用无线网络上网时效果更佳。下列说法正确的

6、是()A.电磁波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2 km/sB.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电磁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不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而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和声波都能传递能量。故选C。8.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光和无线电波都能传递信息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有线网络通

7、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声、光和无线电波中,声能传递信息,光和无线电波也能传递信息,所以选项A正确;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是不需要介质的,选项B错误;固定电话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选项C错误;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网络通信是利用电流或电磁波传递信息,故选项D错误。9.右图是2013年12月14日登陆月球表面的玉兔号月球车,呈长方形,长1.5 m,宽1 m,高1.1 m,携带有红外成像光谱仪、激光点阵器等10多套科学探测仪器,科学探测得到的图像和数据是通过(选填“声波”或“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

8、8105 km,则把信息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是s(c=3105 km/s,保留两位小数)。答案电磁波1.27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科学探测得到的图像和数据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信息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t=sv=3.8105km3105km/s1.27s。10.能有效避开雷达探测的飞机被称为“隐形飞机”,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选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飞机时,被飞机反射回雷达设备的电磁波强度(选填“增强”或“减弱”)。答案增强减弱解析“隐形飞机”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

9、状,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飞机时,被飞机反射回雷达设备的电磁波强度减弱。11.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特性;手机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答案音色电磁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传递信息的工具手机的了解以及音色、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音色;手机既是电磁波的接收台,也是电磁波的发射台,所以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信息传递的。12.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

10、。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答案实验器材:两部手机实验方法:把一部正常的手机放在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这部手机的号码,听手机是否放出铃声。判断方法:如果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的手机不响,说明它接收不到信号,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手机铃响,说明它接收到信号,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解析要探究电磁波是否能够被屏蔽,首先要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接收,然后将电磁波的接收装置置于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看看电磁波是否能够被接收,据此可选择相应的器材,设计方法进行实验

11、。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地球同步卫星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和调整姿态两个阶段。从地面上看,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与地球转动同步,故称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约为36000km的高度上布设3颗通信卫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信、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1)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点火加速阶段中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内能能。(3)从地面发送电磁波信号通过同步卫星返回至少需要s。(4)同步卫星的用途有(答出两种即可)。答案(1)静止(2)机械(3)0.24(4)通信、广播电视解析(1)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同步转动,它们相对静止;(2)点火加速阶段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3)从地面发送电磁波信号通过同步卫星返回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2sv=23.6107m3108m/s=0.24s;(4)由短文可以知道“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信、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从中提炼答案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