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载体演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999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载体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阅读载体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阅读载体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阅读载体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阅读载体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载体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载体演变(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载体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0134203023 梅洪,阅读文献载体的划分类型,刻写型文献: 如古代的甲骨文、金饰纹、棉帛文、竹木文以及现今的会议录、手稿等等 印刷型文献: 印刷型文献是指印刷术发明以后,以纸张为存贮载体,通过油印、铅印、胶印、复印等手段,将文字固化在纸张上所形成的文献。如图书、期刊、报纸等等。 视听型文献: 视听型文献也称为声像型文献。它是以磁性材料或者感光材料为存贮载体,借助特定的机械设备直接记录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所形成的文献。,阅读文献载体的划分类型,缩微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也称为缩微复制品文献。它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印刷型文献为母本,采用光学摄影技术,将文献的体积浓缩

2、而固化到载体上。如缩微卡片、胶卷等。 机读型文献: 机读型文献以磁性材料为存贮载体,以穿孔、打字或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文献。如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机读文献包括文摘、题录、全文等各种类型数据库。,目录,前纸时代: 商周:甲骨、淘器 两周:金石 战国至魏晋南北朝:简牍、缣帛 其他地区:贝多罗树叶、莎草纸、泥板、兽皮,目录,纸的时代: 纸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印刷术的发展与运用 中国古籍装帧艺术,目录,后纸时代: 磁带与胶片 电纸书 读屏时代,目录,阅读载体发展趋势: 新旧并用 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纸的时代商周:甲骨,商代的文献主要契刻在龟甲兽骨之上。但凡殷人要祭祀祖先、征伐、狩猎等,必

3、事先占卜,以定吉凶。占卜时,先在龟甲或卜骨上凿穴,凿而不透,接着放在火上烤,看上面的裂纹以定吉凶。“卜”字就是裂纹之状。然后在裂纹附近刻上卜辞,包括时间、事件、占卜人、占卜结果。事后,还要记上灵验与否,叫验词。,商周:甲骨,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狩猎、农业、畜牧业、疾病、灾害、天象、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重要文献,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商代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为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从而又保留了我国早期的象形文字,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商周:甲骨,商周:甲骨,光绪二十五(1899年):最先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

4、现被当作中药材“龙骨”出售的甲骨上竟然刻有古文字,遂四处搜求,得1500片。 1903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1058片,拓印成铁云藏龟。 次年,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开始。 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性论著已超过1400余种。,商周:甲骨,比较知名的甲骨学者: 早期: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王襄、内藤湖南、唐兰、杨树达、郭沫若、容庚、于省吾、金祥恒、岛邦男、松丸道雄、张秉权、姚孝遂、陈梦家、刘渊临、董作宾、胡厚宣、李孝定等等。 现代:裘锡圭(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李学勤(大陆清华大学)、林沄(吉林大学)、黄天树(首都师范大学)、蔡哲茂(台湾中研

5、院史语所)、李宗焜(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家浩(北京大学)、刘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饶宗颐(香港中文大学)等等。,商周:甲骨,继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商代甲骨后,又陆续在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发现了周代甲骨文,尤其是1977年在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甲骨17000片,其中共有单字600多个,不仅为我们研究周初历史、地理和官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使人们改变了只有商代才有甲骨文的传统看法。,商周:甲骨,甲骨文是中国有记录的第一种文字,记录了商周时期的重要史实,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作用。以甲骨形式记录文字作为阅读载体也是第一种形式

6、,在此之前有结绳记事、木竹刻画等形式,但因缺少最为关键的文字而不能作为真正的载体。 其次,甲骨文主要为占卜之用,受制于社会发展和统治需要,阅读主体主要还是一小部分的统治阶级和巫师,影响有限,普通受奴役者还是用较为原始的记事方法。,纸的时代西周 春秋:金石,周代的文献,主要是铸刻在青铜器和石科上的。 金文献的载体:礼器、乐器、兵器、农器、度量衡、钱币、符玺、日用器。 石文献的载体:碣、摩崖、碑。,西周 春秋:金石,金石,是青铜器与刻石的总称。金石文是商周时代使用的文字,因为它铸或刻在钟鼎等金属器具上,所以又称钟鼎文、吉金文、金文。同时期的文字也有记载在石鼓上、玉石上(盟书)的,两者合称金石文。,

7、西周 春秋:金石,金文盛行的时代为商周秦汉,其中以周代为最多。青铜器为铜和锡的合金。金文内容主要是祭祀典礼、征伐战功、训告等。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实物藏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毛公鼎记载的文字最多,铭文497字,比尚书中144字的汤誓几乎多三倍。 青铜器铭文, 字数多寡不一。迄今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器一万多件,一般说来,商代的铭文字数较少,常见的只有几个字,而周代铭文的字数则有大幅度地增加,至春秋时又趋于简要。,西周 春秋:金石,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名称和种类大致可分为鼎、鬲(l)、甗(yn)、角、斝(ji)、觚(g)、觯(zh)、兕觥(sgng)、尊、卣(yu)、盉(h)、勺、罍(li) 、壶、盘、盂、簠(

8、 f )、盨(x)、敦(du)、豆、爵、车马器、兵器、度量器、工具、乐器、水器、杂器。,西周 春秋:金石,鼎:烹饪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西周大克鼎,司母戊方鼎,西周 春秋:金石,青铜兽面鬲,鬲(l):烹饪器: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甗(yn):烹饪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兽面纹角,西周 春秋:金石,斝(jia,音甲):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觚(gu,音姑):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

9、叭状。,觯(zhi,音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网纹斝,兽面纹觚,山妇觯,西周 春秋:金石,兕觥(si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兽面纹兕觥,三羊尊,毌父戊方卣,西周 春秋:金石,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10、,方彝: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匜(yi,音仪):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弦纹盉,王生女方彝,兽形匜,西周 春秋:金石,铭文不论长短,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盘,铭文共111 字,用韵文写成, 是一篇很好的散文诗,与诗的雅、颂极为相似。据左传记载, 春秋时郑国和晋国都曾在鼎上铸刻刑书,他们可以算是以青铜器为载体的完整意义上的书。在文字方面,金文中用形声造字的字比甲骨文更多。可见, 金文

11、在当时是较进步的文字。秦汉时代, 铭文字体则转向小篆和隶书。,西周 春秋:金石,石刻文字起源也比较早,由于在铜器上刻铸文字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自秦代以后,石刻渐渐取代了金刻。石文价值不在金文之下,后人取以考证经史,便以金石并称。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与青铜器相比, 石头的性质更坚固,,取材更便利。因此,秦汉时期,统治者更愿意用石刻文而不是铭文来记载国家大事, 或为自己树碑立传, 歌功颂德。,西周 春秋:金石,碣。说文:“碣,特立之石。”李贤曰:“方者谓之碑,员者谓之碣。”(后汉书窦宪传注)碣就是高石柱子,上小下大,形在方圆之间。现存较早的是石鼓文,字体是秦统一文字之

12、前的大篆,属于秦统一之前的刻石,具体年代有争议,出土于唐代初年天兴(今陕西宝鸡)。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刻石。,西周 春秋:金石,西周 春秋:金石,摩崖:刻于崖壁,天然之石。秦刻石中的碣石,刻于碣石门,可能是摩崖。汉代著名的石门颂(全名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记杨孟文修理石门道事,汉建和二年(148)十一月刻,王升撰,隶书。在陕西褒城县,唐代纪太山铭,在泰山东岳庙后石崖,开元十四年(726)玄宗撰文,亲以隶书书之,汉以来石刻之雄壮未有及此者。摩崖刻石因为简易速成,所以名山崖壁随处可见。泰山石经峪金刚经,属于大摩崖石刻,富盛名,书法隶楷兼半。潜山县天柱山麓山谷流泉、枞阳县浮山中学

13、境内的摩崖石刻。,西周 春秋:金石,西周 春秋:金石,碑。西汉开始有碑刻文字,但极少。东汉则忽然勃兴,现在说的汉碑,一般指东汉碑。碑的主体碑身部分是长方体的石块,所以又称“碑板”,上有碑首(东汉时与碑身连在一块),下有碑座。碑正面叫阳,背面叫阴,左右叫侧,首叫额,座叫趺。,西周 春秋:金石,唐刘禹锡刘梦得集奚公神道碑:“螭首龟趺,德辉是纪。”(螭,传说中的无角龙)说的是较华美的碑。碑额刻标题,碑阳刻碑文,碑阴、碑侧刻题名,这是通例。也有阴阳各刻一文的,有阳面刻不完接到阴面的。枞阳县城明大学士何如宠的碑刻。 最高的明永乐皇帝为洪武皇帝凿刻的纪功碑(阳山碑材),碑身49.4米,全长近90米。,朱元

14、璋的大明诏旨碑,此碑位于大殿古祭台东约四米御碑亭内,用料为石灰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碑首、碑身连为一体,与碑座榫铆连接。整碑通高 6.8米,宽2.2米,厚0.34米, 大明诏旨碑额题“大明诏旨”四字,篆书,字高30.5厘米,宽22厘米,阳刻。碑身正文为正楷大字,阴刻,碑文竖排19行,539字,每字高7.5厘米,宽6.2厘米。大明诏旨碑可以说是“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碑,宣扬的是朱元璋不同于前代统治者的祭神主张。,西周 春秋:金石,墓碑立在墓前,又叫神道碑,是供人们瞻仰的。曲阜孔林随处可见。东汉时产生了墓志铭,记生卒年月、姓名、事迹,并系以铭,内容与碑文相似,但埋在墓圹中。魏晋南北朝

15、时期曾屡次禁碑,原因是立碑刻文多虚美,且浪费钱财。禁碑刺激了墓志铭的发展,所以出土的六朝墓志铭特别多,这一时期墓志铭也极发达。 碑除了大量用于丧葬外,还用于纪功纪事,表彰功德。从唐代开始,还有进士题名碑。,西周 春秋:金石,东汉以降,历代封建统治者还往往把整部的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经”。我国最早的石经出现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唐文宗太和七年至开成二年间,用楷书刻了12部儒家经典,称为“开成石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石经丛书。乾隆石经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石经丛书。西安碑林还保存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历史地图禹迹图和华夷图。,西周 春秋:金石,金石文献是我国早

16、期重要的文献典籍,也是校勘古籍文献的重要依据,史书中讹谬有多种因素,而金石文献由于自己的特点是“当时所立,可信不疑”,这就决定了它在古文献学中的价值,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后代的人们通过金石文献,直接接触到古人的制作,也就如同亲见古人之面,听到古人的说话,就会受到感化。 其次,金石文献对于了解古代的礼仪,亲自感受古人的内心,有重要的意义。文献书本上的记载经过千万传之后,离亲承之道”很远, 而金石文献保存下来原始风貌,通过这些金石文献,可以感受到亲承之道。 最后,通过古人亲手书写碑刻字画,见古人的“风猷”,学习这些文献可以受到熏陶。,西周 春秋:金石,在学术史上,对金石文献的研究从南北朝即开始了,较为著名的有碑英,但并未流传于后世。宋代在金石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金石文献的整理研究形成一门学问。曾巩想作金石录没有做成,在南丰类稿还能见到他写的一条序。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现,标志金石学的形成。 从18 世纪一直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