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917973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课件中图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7课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夯实基础,课前学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3月、列宁,用固定的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自由贸易,课前学案,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1922,课前学案,19281937,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937,课前学案,1936,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使苏联的经济 实力迅速增长,权力高度集中,课堂导案,合作与探究 探究: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问题。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全集,课堂导案,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和实行 该政策的目的有哪些?,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保障战争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课堂导案,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的含义。,含义:新经

3、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课堂导案,材料三: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课堂导案,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 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编辑,课堂导案,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原因: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先后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4、体制(斯大林模式)。,随堂训练,知识点一: 新经济政策 1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里的“错误”以及纠正的措施分别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农奴制改革 C沙皇专制统治 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A,随堂训练,B,2(2018孝感)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5、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随堂训练,3(2018青岛)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 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 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 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下列各项 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土地法令 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B,随堂训练,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2018贵阳)“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

6、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D,随堂训练,C,2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 作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 经济建设,随堂训练,C,3(2018邵阳)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 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 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 迟钝最终导致经济

7、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课后练案,B,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却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课后练案,B,2(2018黄石)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 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 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 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

8、农业集体化 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课后练案,A,31923年,在苏联境内允许存在的现象有 ( ) 在市场里进行自由贸易 私人租赁经营一些工矿企业 农民将富余的粮食出卖 外国资本在俄国进行允许范围内的投资 A B C D,课后练案,C,课后练案,D,5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 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 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的这段话表明 ( ) A苏联准备实行农业集体化 B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找到了工业化的正确途径 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课后练案,D,6(2018黄冈)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 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

9、联某年度国家收购 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 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 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 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课后练案,C,7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 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 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 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 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

10、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课后练案,D,8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 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D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课后练案,91941年,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 之后,苏联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 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 地。这主要说明( )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D斯大林模式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 率,D,课后练案,10苏联流传着一段

11、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B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 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C,课后练案,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课后练案,材料二: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2、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 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 672架,是1928年的4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 专题讲座,课后练案,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 学用书,课后练案,(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 的原因。,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推动。,课后练案,(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 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19201940年,生产了大量枪炮、坦克、飞机等常规武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装备了火箭炮、强击机等新型武器;1949年到70年代初,发展了核武器。,课后练案,(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 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使俄罗斯有了一流的军事实力,为俄罗斯拥有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