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962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真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四要”、“四戒”如东县栟茶镇浒澪小学 缪小兰真学课堂有效推进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是目前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各自便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交换知识”,二是“彼此可以鼓励”,三是“可以互益兴趣”。我们在推进真学课堂建设中听了很多课,发现小组合作讨论

2、使用率高达98.3%。但我们发现合作讨论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忧虑。有些合作讨论学习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为了保障讨论的效果,我认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四戒”:戒“闲谈”,戒“盲从”,戒“成见”、戒“武断”的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的精辟言论,让我们对小组互助学习策略的探索研究眼前一亮。一、引导学生要“抓住讨论主题”,戒“闲谈”。陶行知先生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闲谈所产生的一些弊端做了如下的阐述:“难中肯綮,隔靴搔痒,徒作捕光掠影之谈,最足以眩惑是非也。”的确,在学生讨论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老师所要求讨论的问题或只作表面的探讨,流于形式;或偏离讨论主题,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海阔天空地谈一些无关紧要、不得要

3、领的话题;或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或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做记录,缺乏实质意义上的学习。记得顾泠沅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一次他在听课前在每个小组中放了一个微型录音机,把学生讨论的内容全程录下来,待课后他把学生讨论的过程全部听一遍后,竟然发现有70%的学生讨论的话题与上课老师所要求的讨论主题没有什么联系。于是,他惊呼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究竟能有多少成效,对学生的学习又有多大的帮助。这一怪现象也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和反思,如任由发展下去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我以为在组织

4、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进行讨论是顺利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一定要把讨论的主题向学生交代清楚,主题要有吸引力。应该是解题方法多样,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同时应注意所布置的讨论主题不要过多,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无从下“嘴”而产生“离题”现象。比如我在教学亿以内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用5个5,4个0组成九位数”要求(1)一个“零”也不读 ,(2)只读出一个“零”,(3)读出两个“零”,(4)所有的 “零”都出来。这样的讨论题说难不难,一般同学都能想出几个,但要多想几个,怎样才能一个不漏,也并非易事,像这类起点比较低的合作

5、题,中下等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学生的兴趣较高。另外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我们教师不要高高在上,事不关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做好引导者,发挥督导和介入的作用,这些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教师平时一点一滴指导下养成的,教师要不断地指导,渗透向合作学习要效率,惜时的观念。及时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对“离题”的小组即使“拉回来”。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我们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最终目的。二、指导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戒“盲从”。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或沉默不语,或只会点头,或对别的同学发表的意见随声附和,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敢对别的同学发表的意见提

6、出质疑。陶行知先生称之为“胸无定见,人云亦云,实不足以言讨论也。”这也违背了我们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初衷,即小组讨论学习应该以个体学习为基础,让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与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应强调小组学生之间进行轮流发言,优秀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说“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的表现吧!”下面是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的课堂实录:我们曾经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四人小组内讨论讨论。生4:用转化推导过平行四

7、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还有梯形面积公式。(能一下子就想出这么多,实属不易。)生1:分数除法是转化成分数乘法的,我们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时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翻书中获得了提示。)生2:我记得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的。生4:计算小数的除法也用过转化。在以上这个环节的讨论中,学生发言的人次率100%,小组发言率75%,生4的主动性强,思维敏捷,交流的质量高。生1能借助于阅读文本给交流讨论更多的新鲜元素,能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交流,同时他的发言也引发了组员更多的数学记忆与联想,生2不盲从,继续换角度,说出体积推导时的转化,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发表意见,在相关领域转化梳理中,转化策略

8、的价值尽情彰显。当然这一环节中生3比较腼腆,参与了倾听,但没有获得发言权,或许时间充裕,也可获得表现的机会。我以为只有让学生学会互助讨论的技巧,才能开展好合作学习。课堂中采用的交流方法有这样几种:补充交流:先由教师指定某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加以补充、完善,最后学生归纳。辩论交流:由每一个小组自己选代表,依次发表意见,经过争论、说明,由学生们自己统一意见。 共同探讨交流:在实际操作时,全组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如讲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让两名学生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另外两名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三、鼓励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戒“成见”。陶行知先生指出:“盲从固陋,拘执亦非,

9、盖有成见在胸,则自是其是,不能容纳真理。”可见,在学生小组讨论中,对合作学习讨论题,教师不要急于暗示,对问题进行定性,将学生往教师预设的结论方向上引。如果这样让学生就带有“成见”来参与讨论,表面是让学生讨论,实际是简单重复,只会把学生智慧的火花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如果学生带有“成见”参加讨论,在其他学生发表自己意见时,就会随意打岔,随意插嘴,随意评价,势必会影响小组讨论的效果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因此,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做到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领会要点。要能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处别人是怎样的见解。这样,在听别人的

10、基础上,使自己的发言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四、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戒“武断”。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也会经常发现一些在小组中个性较强,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自以为自己所观、所思、所想、所言是绝对正确的,自己就是小组中的权威,对别的同学提出的合理建议或正确观点置之不理。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不先论事理之果何如,而遽下判断,非持抑他人之思想,亦且失研究之真诠。”对于互助学习中的学霸、话霸,如果不加以积极的引导,很难做到真正的互助学习,教师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关注每一个,进步每一个,体现教育的人文性。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善

11、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更正、补充自己的见解,学会求同存异。要让每一个同学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同学负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式防止小组个别同学太活跃。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在互助学习前正面教给方法,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归纳出要点,并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请对方作进一步解释”,“及时修正自己意见”,“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询问不明白的问题”,“认真听同学发言,穿插说出你的看法、意见”,“认真听,评出最佳选手,说明理由”。教师也可以在小组互助学习时,个别引导,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培养互助意识,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学会互助学习的策略,做到“润物细无声”。 综上所述,在“真学课堂”实践中,我们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做到四“要”,同时铭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四“戒”,才能真正发挥小组讨论学习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使小组讨论学习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奏出真学课堂最强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