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950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36815(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上的红双圈,奚陈雅,2,黄蓓佳,1955年6月27日出生。江苏 如皋人。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 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1973年1月 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分配至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 年。1984年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副主席。 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想感情? (2

2、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3)“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5,(2)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

3、是九十八个红双圈。,6,(1)从哪里看出了兴奋? 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双红圈。 (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 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 挨到中午时间过得很慢,是一种煎熬。 溜过去速度很快地冲到报栏前,7,你平时发下来的作文上,老师也会画双红圈,你是否和作者一个细致得将个数都数出来,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8,(3)“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 ),然后又发表在( ),接着又发表在( )上,最后发表在( )上。,9,(3)“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

4、的作文,首先被贴在(校园报栏),然后又发表在(县办刊物),接着又发表在(地区刊物)上,最后发表在(上海正式刊物)上。 从小小的校园出发,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县城,走出了江苏省,传到了大城市上海,10,(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1,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1)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什么? 既然有一篇作文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试着再多写几篇呢? 父亲想告诉我:多写作文,你还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 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的作品。,12,(2

5、)“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思考为什么打引号? 折腾指的是写作文,对于当时在农村插队从事农业劳动的作者来说,看起来是有点“不务正业的” 下乡插队: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到文革后期和文革结束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当地。,13,(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14,你能用这样的

6、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吗? 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 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和欣赏。 或许不会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 或许也不会发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如此多的成就,15,“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是否可以改一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个效果好一些?为什么? 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坚定,16,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17,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18,“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该如何理解? 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会遇见许多这样的事例 联系生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红双圈”一直激励着你呢? (红双圈,可以是_,可以是_,还可以是_),19,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