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8917660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离退休干部事迹材料三篇【篇一】他放眼未来,情系下一代;他奉献教育,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他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职时勤奋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退休后不辞辛劳,满腔热忱服务为下一代。他便是深受当地干部群众敬重和爱戴的*市“重教兴学功勋人物”70岁的退休干部*。家庭会议 动员全家捐资兴学*市*中学是一所位于*西南边陲的乡村中学,退休前,*曾在这里担任过校长,他深知*中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退休后,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扶助优秀学生,廖老一方面大力宣传*教育历来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为学校争取支持。尽管每年也能募集到一些助学资金,但在廖老看来这些外来

2、支持还是不够,也不稳定。于是,在2017年春节,廖老利用全家团圆之际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会上,廖老向儿女们详细介绍了*中学的现状以及边远地区学生求学的不易,有很多优秀的农村学生生活费都是个问题。然后,他提议全家出资成立一个奖学基金,目的就是激励扶助优秀农村学生。让他们通过读书,走出农村改变人生。廖老刚说完,全家人全部支持,积极响应,以儿子廖铁钢为主,全家出资200万元,成立奖学基金。“金石”为开 *中学成绩喜人2017年春节刚过,廖老一家就拿出200万元准备成立奖学基金会。学校提出以廖老的名字命名这个基金,廖老当即否定,并约法三章:一、决不能以他的名字命名;二、基金奖学的制度一定要科学完善;三

3、、他们全家都不参与不干涉基金的具体运转。廖老说“教书育人,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用心投入,就一定会看到他们成长成才”。于是,一个名叫*中学“金石”奖学基金会正式成立。自奖学基金成立以来,“金石”奖学基金奖励*中学优秀学生55人,发放奖金近12万元。有个连续两次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学生说:“我的奖学金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还有一些多余,可以补贴家用,现在能够更专心的读书啦!”在“金石”奖学金的激励下,*中学的学生读书更有动力,整个学校的教学成绩也大幅提升,在2018年升学会考中,*中学升学成绩在*市农村中学排名第二。“永红”基金 情暖边远小学师生在*镇有一个地处边远的马园小

4、学,整个学校有70多个学生,一个正式编制的老师。为了保持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临聘了5名老师,但是临聘老师的工资每个月只有1400元。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廖老当即来到学校跟校长说,他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钱,成立“永红”奖教奖学基金,专门奖励教学突出的老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自基金2017年成立以来,共奖励马园小学优秀学生38人次,优秀老师10人次,发放奖金23000元。廖老表示,“永红”基金每个学期大概奖金是6千元,只要学校教学成绩达到基金章程要求,这个奖金就会一直发放下去,不设期限。发挥特长 义务辅导分文不取廖老有书画的特长,他知道在农村学生中有一批书法绘画爱好者,他们想学习书法绘画,但是课

5、外辅导费太贵。于是,退休后的廖老发挥他的特长优势,在家里办起了书法班,义务辅导学生。一些距离较远的学生,跟廖老学习书画的时候,连吃住都是在廖老家。廖老说:“只要学生想学,他分文不取。”当得知,有学生因为书画特长在高考中加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时,廖老表示,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篇二】*,1935年10月出生,原*科技大学教授。退休后,于2004年同妻子*(*市卫生局退休干部)一起回到了老家*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组定居。14年来,夫妇俩甘洒夕阳热,回乡“种文化”,为老百姓和青少年儿童做过许许多多的实事。2014年10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走基层我眼中的乡贤”,播出了*的事迹;201

6、4年,他被评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2015年9月,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和妻子*又荣获“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称号。斗争病魔 回乡躬耕文化田12年前,*罹患胃癌,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躺在病床上,他格外想念家乡。手术后他拒绝儿女留他在城市休养,和老伴*回到了家乡。有人调侃他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却说:“现在的农村,我有好多都不懂,别人说我是教授,其实我是来受教的。”望着田野,听着蛙鸣,*有“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快意。他喜欢打着赤脚、戴着草帽走在田间小路上。谁家插秧,他还上前帮上一把,裤腿上沾满湿润的泥。乡亲们叫他“赤脚教授”。家乡更美了,一幢幢小楼砌起来

7、、水泥路也四通八达。然而村里的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只有打牌、或者看打牌。“乡村也应当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城里有文化,我的家乡也要有。”12年来,*做回了“耕夫”,他不种稻田“种文化”,为乡亲们耕种出一片“文化田”。假日学校 留守儿童欢乐多回到家乡,夏老最关心的还是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而且多半是跟着爷爷奶奶在牌桌边长大,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读书能改变命运,知识能让人进步。”*特别看重这个农家书屋,常常自掏腰包添置新书。他还向自己的学生要书,出版社的学生、北京的学生、县里的领导,都为这个农家书屋做过贡献。如今书屋里的书多达5000余册。

8、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以借阅数量和所写的读书报告为依据,给孩子们颁发“文学小硕士”“文学小博士”等“学位证书”,奖品是一本本新书。2012年,*还和老伴商量着办起了高桥少儿假期学校。假日学校创办6年来,从不收取学生一分钱,从幼儿园到初中二年级,参与的学生已达 575人,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在假日学校,夏老除了定期亲自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外,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他东奔西走,动员镇里学校的一批老师前来支教,免费开设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智力游戏等课程。*科技大学每年派来一批学生志愿者支教;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谭琼,也被邀请来教孩子唱歌跳舞;县一中高级教师刘正茂,给孩子们讲授三字经;村里德高望重的

9、老人*起讲述亲身经历的抗日战争,给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来上学的孩子们越来越多,甚至有相隔几个村庄的家长每天骑着摩托车把自己孩子送过来。有些家长特意送点吃的表示感谢,*都婉拒了:“如果想送点什么,那送点书就是最好的礼物啦!”有教无类 桃李芬芳香满园当看到一些寒门学子上学不易,夏老提出修缮夏家祠堂,并设立高桥奖学基金。“没事设立奖学金做什么?”基金开始设立时,有些人不太理解,*就把夏家祖先早年为鼓励族人读书设立读书津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听了深为感动。*把自己这些年获得“书香家庭”“感动*十大人物”等奖项的奖金全捐了出来。他说:“如今我们是一个大家,设奖学基金就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娃娃成才、有出

10、息。”几年来,基金会已经奖励了15名学生,其中研究生4名。一位受助大学生特意写信给*:“钱虽不多,对我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更愿意把它看做是教授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承。”村里出息的孩子越来越多,村民们也渐渐感受到了基金的作用。今年春节,在外务工的村民们回乡聚会联谊时,特意集体为基金捐了一笔款。在*眼里,没有坏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关心。村里有个叫夏舟的孩子,本来学习一直不错,高中时突然自暴自弃,不想读书。*知道后,自己跑到学校去找班主任、校长,一起千方百计做好思想工作。夏舟重振旗鼓,刻苦读书,考取了本科院校。他说:“没有夏老师,就没有我的现在。”如今,*忙完公共事务之余,也种菜养花,坚持散步

11、、阅读,怡然自得。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而今年近耄耋,他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逢人便说:“我感觉我的病完全好了,我们种的是文化,收获的是健康。”曾经的同事、现任*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罗伟雄听闻*的事迹,发出感叹:“病魔不知何处去,夏公依旧笑春风。”【篇三】每天,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收发室的某一时间段,师生们总会看到一位面庞俊朗,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老者,雷打不动地到传达室退休办的报箱中取出报纸,他就是学院退休的原后勤处书记、老共产党员*。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查老在任职期间便酷爱读书,天性乐观,深得师生的爱戴。学院的后勤工作就如小巷总理一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管,平时需要对外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更可以为

12、自己捞些好处。然而,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告诫自己身为党的干部,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决不给党的脸上抹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学院有人背地里称他“木处长”,有人以他为原形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莫科长”(电力机车报1994年7月25日)。退休后的查老认为,人退休决不意味着“三个饱二个倒”地走向坟地,而是工作环境变了,人生的时间可由自己来安排了,可以来耕耘自己的“自留地”,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唱歌、摄影.;还可以为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党为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的发展做点事情,这可以防止患上“政治老年痴呆症”。做学习楷模,影响身边人。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查老认真地学习党中央

13、的文件,并把院退管处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晚报等定时地夹到退休员工活动室的报架上,供大家阅读。夹报纸的这份工作是他毛遂自荐找来的义务工作,他一做就是好多年。他常对人说:“每天学习、读报如同人要吃饭一样。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支撑,要有一点理想和信念。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能战胜千难万险,战胜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人民的支持。”在学院开展三严三实的学习中,他不但自己认真学习,做笔记、写心得,还再三叮嘱子女认真学习党中央文件精神,并鼓励他们多讲多谈学习体会。查老认为孩子们的生活五彩斑澜,不学习就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下一代人,不对他们经常地注入反腐教育的预防针,将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

14、渊。正如纪实片永远在路上,以铁的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真理:要想党风清正、廉洁,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小善要为之,小恶一定不能为,才能永保革命青春。学院党委组织学习中央文件,退管处要求退休员工写写心得、体会。查老便结合学院的实际写了一篇文章,被选上了*教育网,受到领导的表扬。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他认真地对照党员要求写出心得、体会,被评为了二等奖并上了学院的院报。做行动表率,关心老同志。退休后,查老担起了退休管理处的小组长工作,别人笑他降级了。他却十分认真地当回事干,每一次的活动、学习、通知,他会尽可能地一个个通知到位。离学院较远的员工家,他则利用晚上散步的方式进行走访通知。*铁道职

15、业技术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退休的员工有好几百人。查老只要听到学院退休员工生病住院,他都会积极与退管处的其他同志一同去慰问。由于学院还有不少独居的退休老人,退管处年年都会组织走访、慰问,查老几乎每次都会参与。有一年的春节走访,正赶上冰天雪地,查老同其他同志一道背着慰问品一家一家地送到老员工们的手中,这些老员工接到慰问品后甚是感动,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做快乐老人,增添正能量。七十岁的查老,当别人问起他的年龄时,他总会爽朗地对别人说“我今年三十五公岁!”他牢记母亲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七十二岁还学巧!”他的爱人喜欢写文章,许多文章要配一点相片,这项工作一直是孩子们的专利。查老退休后便学起了电脑和相片制作,为爱人的文章配相片,先后被*日报、*晚报采用,他认为给爱人当好秘书也是工作。后来爱人还写了一篇文章老伴给我当秘书(见*日报年月日)。他还将一些*湘江风光带的小视频发给曾在*生活和工作过的朋友和亲人,一起来分享*的发展成果。他爱唱歌,曾多次参加了*市举办的各种合唱演出,并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他常说*是第二故乡,只能为自己的故乡添彩,不能抹黑。只要能为故乡*出一点力的事情,他都会乐此不疲的去做。他退休后,不断将自己的爱好进行拓展。参加多彩*征文,并将打印好的文稿亲自送到*市委秘书处,当时就受到了肯定和认可。他还参与了*市两次关于“水文明湘江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