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8917659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三篇【篇一】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见证

2、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在西柏坡展览馆,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精髓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

3、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具,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

4、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我们参观西柏坡身临其境,缅怀历史,对西柏坡精神所赋予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撼,也引发了很多感想。重温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有几点体会:一、要坚定一个信念这信念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在西柏坡时期,虽然西柏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涌跃奔赴西柏坡,使西柏坡成为了领导全国抗日的一方热土、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当时,人们就已经

5、认定了这一信念,诚如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西柏坡所说:“中国的希望在西柏坡,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到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建国多年来祖国发生的变化,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不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能建设好江山社稷。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坚定这一信仰。二、要弘扬一种精神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我觉得西柏坡精神和“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重大

6、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指在生活上节俭、节约、艰苦朴素,它更应该是在工作上的一种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要节俭,不要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在工作上,我们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自己看到差距,不主观武断,不自视清高,不固执己见。特别是自已在工作中,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工作经验上,都与身边的同事有很大的差距,更要牢记“两个务必

7、”,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浮躁、不张扬、不自满,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经过六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此行的第一站首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站在五大伟人铜像前,我们面对鲜艳的党旗重温入党誓

8、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霎时我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个声音同我们一起向党旗郑重宣誓,这铿锵有力的誓言将代替我们的身影,我们的名字,永远地回荡在革命圣地,回荡在先辈们矢志追随的党旗下。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我们又来到西柏坡革命遗址,它向我们展示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尽管是复原旧址,但它们依然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依稀可以从中望见伟人们的身影。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

9、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最后我们来到西柏坡国家安全馆,听取了馆长助理赵福田关于“缅怀领袖业绩、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强国富民之梦”的主题报告。也是我对革命圣地西柏坡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带着西柏坡精神,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将始终萦绕于耳,敦促我努力向前,以实际行动回报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感谢党组织给予我这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篇二】西柏坡,这个在中国地图上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地方

10、,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所在地。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发出了一封封决定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电码,孕育出新中国诞生前最后一批重大决策的产生。与井冈山、延安相比,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恰恰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山村,对于新中国成立后能够迅速成长、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逐渐理解了什么是西柏坡精神,体会到了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和内涵。西柏坡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

11、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则可以总结为:“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以及“两个坚持”。69年前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是一种教诲,是一种嘱咐,更是一种警示。经过在西柏坡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的亲身教育,我内心深刻体会到了“赶考”精神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指引作用。它告诉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在此,再重温一遍入职宣誓誓词: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

12、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篇三】1948年5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从此,中国革命的步伐在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作了短暂的驻足,然而正是这次短暂的驻足把中国革命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历史的大跨越、大转折,托起了新中国的红日。从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中共中央离开此地,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但这一段不算长的历史却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聚焦点,更为可贵的是,党在这段时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这么短暂的时

13、间,能够孕育出如此伟大的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独特魅力何在?解读西柏坡精神,就不能不注意到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时刻,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是国民党反动派即将被推翻、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转折,是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是党从革命领导主体向中国社会领导主体的转变。作为转折时期,它不是量变的过程,而是质变的飞跃,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转折的关键时刻,历史给我党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否善于把革命的胜利转化为持久的政治胜利,是否能够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从革命

14、战争转向和平建设;能否为实现历史性转变而制定出完整的建国方略和政策策略;能否在取得全国胜利后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我们党在对上述历史性课题的回答中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也正是在对上述历史性课题的回答中形成了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期待着、实践着,他们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发挥。他们在西柏坡时期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造精神;严守纪律、军民一致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尤其是

15、坚持两个“务必”,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对于完成当时的历史跨越起到了关键作用。胜利前夜的心情不仅是喜悦,更有迷茫、沉重和彷徨。能不能经受得起大转折的考验是对一个政党是不是成熟,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前进方向的检验。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先进的政党,她在历史转折时刻表现出的胆识与自信,清醒与睿智,从容与坚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阶级政权所不具备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和风范,赋予了西柏坡精神强大的感召力和独特的魅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西柏坡精神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中国共产党要把为人民谋幸福看作一场不会结束的“赶考”,永不懈怠地加强自身建设。“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今天,我们依然接受着它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