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17368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长沙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 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8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长沙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

2、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围绕“两型社会”和把长沙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四化融城、信息惠民”为目标,构建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智能融合的信息化应用、高端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的创新发展环境和可靠的信息安全体系。大力提升长沙信息化水平,逐步满足政府、企业和市民对信息化的需求,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指数,营造“惠民、兴业、善政”的社会环境,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性智慧城市,国家创新创意、智能制造中心城

3、市,率先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幸福梦。(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普惠全民。以保障民生为根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目的,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应用效益,构建民生服务新体系,向市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建立高度包容的信息社会,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以人为本的市民数字生活。2资源整合、互联共享。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建设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体系,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信息资源,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3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产

4、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加强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融合,以信息化实现科学、高效、动态的资源配置,促进在更高层次上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构筑现代“两型”产业体系和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4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培育信息化建设主体,完善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市场运作体系,

5、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智慧长沙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营。5应用带动、夯实产业。智慧化和信息化的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提升相关产业大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发掘数据资源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潜力,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学习兄弟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带动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在着力培育本地明星企业的同时,针对我市信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缺少龙头大型企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弱等问题,强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落户长沙,促进我市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6完善基础、安全可控。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城市网络等信息

6、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信息设备、系统国产化进程,信息设备系统尽可能采用国产自主可控产品,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责任机制,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安全可控。(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长沙的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智慧化应用覆盖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智慧经济成为经济的主要形态,智慧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城市全面实现智能化运行,信息化总指数达到90,建成信息化促进“两型产业”发展的先行城市、三网融合网络覆盖城乡的互联城市、电子商务与数字文化繁荣的活力城市、智能化管

7、理与高效政务的服务城市、数字化信用与信息安全的可信城市,着力把长沙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智慧之都、两型之都、创新之都、绿色之都。1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以宽带长沙、无线长沙、三网融合为核心,构建以3G/4G/WLAN等无线技术为基础的无处不在的高速信息智能通道,使市民享受100M的4G高速上网宽带,打造全市高速泛在的信息网络。互联网城域出口宽带达到1500G,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城区1000M到楼、100M入户,农村50M入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效果突显。实现统一的长沙市物联监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

8、平显著提高。无线长沙、宽带长沙、长沙大数据中心建成,三网融合全面实现。2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信息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产业。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达到千亿级,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大数据产业分别达到500亿元。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90,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3建成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智慧政务体系。信息化全面支撑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智慧政务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市县两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100%,依法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城市管理100%实现

9、网格化。推进政务云平台等一批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城市安全水平和应急指挥能力,使政府运行、服务和管理更加高效和智慧,长沙成为全国电子政务领先城市。4电子商务全国领先。以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雨花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三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基础框架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形成,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7600亿元。移动电子商务、电视购物及移动支付平台全国领先,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例超过80%,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例超过95%,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出交易额过百亿元、在国内外有一定

10、影响力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一批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及年交易规模超百亿元的特大电子商务企业,重点打造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推动58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5民生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各领域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逐步实现办事出行“一卡通”、居家生活“一点通”、学习工作“一网通”。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全市医疗保险实现异地跨省就医即时结算,基于社会保障卡的医疗保健卡和电子健康档案覆盖95%城乡居民,电子病历覆盖95%的医院。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100%的学校,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远程互动和多媒体教学。劳动就业公共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业务

11、涵盖社保、医疗、民政、公积金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卡持有人数突破700万张,形成“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数字化民生服务体系。全社会信息化应用广泛深入,智慧化生活丰富多彩,公众信息化素质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6信息化和智慧化在解决交通、污染、食品药品安全、资源浪费等城市化问题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性进展。二、总体架构智慧长沙实施669计划,即完成6大任务,建设6大重点工程、构建9朵云。主要内容包括: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市民数字生活、发展智慧产业、创新城市综合管理、促进四化融合发展、推进两型和谐社会等六大任务;实施宽带长沙工程、无线长沙工程、三网融合工程、长沙大数据中心工程、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新一代

12、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等六大工程;构建民生云、政务云、惠农云、工业云、商务云、创新创业云、警务云、交通云、城市建设管理云等九朵云,实现系列智慧化应用。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标准规范,以政策法规为引导,以人才资金为保障,形成总体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结合的推进体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智慧长沙两型生态系统。三、主要任务(一)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无线长沙工程,围绕重点行业和民生工程建设无线城市应用平台,实现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移动民生应用等无线网络服务,积极推动3G/4G等网络全面深度覆盖。推进宽带长沙工程,实施光纤到户工程,

13、实现城市1000M光纤到楼、100M光纤到户,农村50M光纤到户。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设施建设,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大力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加快建设和完善空间地理、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宏观经济、建筑物等基础数据库,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建成长沙大数据中心,推动行业部门数据交换,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二)构建市民数字生活建设安全

14、、高效、便捷、绿色的市民数字生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广大数据应用示范,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继续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程”,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基于社会保障卡的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广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医疗咨询、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15、体系建设,推进长沙社会保障一卡通,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规范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行为,推进食品药品网上阳光采购,强化质量安全。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三)发展智慧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扶持智能终端、智能仪器仪表、金融电子、医疗电子、军工电子、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麒麟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大力发展电力、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大力发展面向教育、医疗、社保、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公用事业领域的应用软件,大力发展工控软件、嵌入式软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动漫游戏、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网络增值、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运营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借助业界成熟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大数据与重点行业领域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需求的深度融合。(四)创新城市综合管理将城市运行和管理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