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吃的历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3087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吃的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吃的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吃的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吃的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吃的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吃的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吃的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吃的历史姓名:李琪学号:20130704011024班级:13级生物科学1班【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吃”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吃”的踪影。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到处都有“吃”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品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原始社会

2、到丰富多彩的现在,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词】:变化,交流,学习,中国饮食文化引言:“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如:岗位叫饭碗,谋生叫糊口,受雇叫混饭,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受人照顾叫吃小灶,花积蓄叫吃老本,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男人老是用女人的钱叫吃软饭,干活多了叫吃不消,受人伤害叫吃亏,男女嫉妒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办事不力叫吃干饭,付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可见“吃”在历史的变迁中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随着阅读的深入,将让你体会到不同时期“吃”的文化,了解“吃”的历史,进入到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

3、里。正文:一、原始社会饮食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起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主要分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时期。1、有巢氏(旧石器时代)生吞活剥的食祖,当时人们只会使用石器对食物进行块状分割,发明了“脍”和“捣”处理方法,“脯”肉食保存处理法,但人们那时还不懂得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谈不上烹饪。2、燧人氏(旧时代石器中期)钻木取火的食祖,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的烹饪方法:A、炮:钻火直接烤果子、肉类;B、煲:用泥土裹果子和肉类进行烧烤;C、炙:把肉割成小片串起来烧烤;D、烙: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熟

4、;E、熬:将石器盛有水,把食物放在水里再移到火上煮。3、伏羲氏(新石器早期)开创肉食的食祖,在饮食上,织网捕鱼,创立了渔业,驯养牲畜,创立了畜业。4、神农氏(新石器中期)发掘草蔬的食祖,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确立了食物中的植物种类。发明耕具,教民耕种,开创人工种植,开始了农耕和定居生活。神农是中国治陶业的开创者,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保存、加热、制作发酵食品提供了可能。有了一定的食材和相应的盛食陶具,于是酿酒、制酱、制醋也就开始了。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5黄帝兴灶作炊的食祖,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有得到了改善,黄帝作灶,始为灶神,他发明了最早的蒸锅,教人作灶,这可集中火

5、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这是食品烹饪史上的一大变化。煮海水为盐是人类饮食史上的又一个飞跃,从此有烹有调,不仅使食品的滋味更加鲜美,而且更有益于人体健康。6、尧舜禹时期在饮食方面主要特点:A、在烹饪时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烧石烤法,而普遍采用了蒸煮方式;B、碎食工具石盘、石棒等已经出现;C、出现了素食,但此时的素食只是供奴隶食用的粗劣食品;D、诞生了“五味调羹”,“羹”即菜汤,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大羹”,而“五味调羹”则是由彭祖发明的;E、出现了酒,作为饮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原始社会的历程最为漫长,人们的生活也最为艰辛。人们在艰难中慢慢地进

6、步,从被动的采集、渔猎到主动的种植、养殖;餐饮方式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用火熟食;从无炊具的火烹到借助石板的石烹,再到使用陶器的陶烹;从原始的烹饪到调味料的使用;从单纯的满足口腹到祭祀、食礼的出现。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开始萌生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食品已经初步具有文化的意味。这一阶段称之为食品文化的萌芽阶段。二、夏商周饮食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在此期间,他们衣食丰足,便开始追求食品带来的口腹的享受,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到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结构的变化,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了不断丰富的饮食文化。1、食品原料大大增加三代的烹饪原料显著增加,并习惯以

7、“五”为系列,如五谷、五菜(葵、藿香、蒜头、葱、韭)、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粮食作物增加,新增了“梁”等作物。肉类最多,仅从殷墟挖掘出土的六千多件动物骨骼中,就含有哺乳动物29种。蔬菜20多种,水果近30种。2、食品初加工的精进周代石磨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周代还出现了肉类的加工,分辨出有病、健康的牲畜,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3、出现了菜园和果园商代出现了菜园,周代出现了果园。4、人们开始食用冰上层社会命令奴隶们白天凿冰,并把它存入冰窖里,用来酷暑吃冰消暑。5、饮食器具和烹饪技术的进步三代时期对烹饪起最

8、大促进的是发明了铜器,饮食逐步进入“铜烹时期”。有用来煮鱼和盛鱼肉的鼎,用来煮水和煮食物的鬲,这些餐具都很注重形状和质地。还专门设立了“疱正”、“膳夫”之类的官,具体负责饮、食、膳事宜。新的烹饪工具使人们学会了丁、条、丝、片等刀工和炸、熘、炒等烹调方法,并提出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调味原则,人类进入鼎香四溢的美味时代。6、始兴宴席夏商周时期的饮食按性状可分为常食和筳宴。常食是出于生理需要而定时吃饭,出现一日两餐制。筳宴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礼”的关系而形成的就餐形式,社会和谐性质浓烈,还有音乐歌舞助兴,因此该时期也称“钟鸣鼎食”时期。7、早期的陕派菜系基本形成其中以周代王室的“周

9、八珍”为代表,约有四五百种以上佳肴菜品,还有王侯贵族之家的家常美味佳肴,总计在千种以上。周代的“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饮食的科学性。8、吃与政治相联系如鼎慢慢由餐具变成礼器等。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奴隶制度,使食物也分等级了,奴隶吃素食,贵族吃美味佳肴,也会把饮食与政治结合,更会享受食品带来的方便,会在吃饭时用歌舞增加氛围,达到一些目的,。三、春秋战国饮食这是一个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的时代,也是群情迸放、文化灿烂的时代。各诸侯为了争夺天下,他们高度重视制铁业,使制铁农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的发展,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1、肉食品

10、相对紧缺这一阶段粮食、蔬菜是老百姓的主要食物,畜产品远离了千家万户。但是,在上层社会仍保留着肉食的传统。因此,统治者被人称为“肉食者”。2、水产品备受青睐在北方、南方,水产品都受人们的喜爱。3、出现了南北食系由于战争带来了诸多问题,再加上自然地理的差异,各地物产的不同,风俗习惯又不一样,逐步形成了南北两大食系,即中原食系和荆楚(含吴、越)食系,中原食系以粟、麦为主食,肉食主要靠羊、猪、鹿之类,而荆楚食系则是以稻米为主食,以鱼类为副食。至于菜蔬和水果,南北食系也不一样。4、注重饮食礼仪在春秋战国,人们分外注重饮食礼仪。据史书记载,日常进食应体现出孝亲敬师。至于宴会上的礼仪,则更多,主要有以下六条

11、:A、 宾主入座后,食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B、 咀嚼时不要出声,不要把嚼过的食物放回盛器里,也不要专挑爱吃的饭菜食用;C、 不要吃饭时当众剔牙;D、 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E、 父母若生病,吃肉只能稍尝其味,酒也不能多饮;F、 不要用食具扬起饭羹以散热气。5、讲究饮食卫生孔子在饮食方面的规矩很多,明确提出“十不吃”原则,还强调“不多食”、“食不语”、以及“不为酒困”等至理名言。6、饮食学论著问世战国末年,首次出现了饮食学论著,那就是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的本味,首次总结了先秦烹调经验,介绍当时的美味饮食制作,对火候及调味作了专门的论述,第一次将厨师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

12、论,是中国烹饪史上最早的理论性文字。关于食疗的黄帝内经,它从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人们设计了“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助、五果为益”的营养方案,提倡“以素食、五谷为主,以荤食为辅,不偏食、不过饱”的饮食禁忌。7、进入铁烹时期该时期烹饪的一大进步就是铁的发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为烹饪提供了廉价、方便、实用的工具。铁质锅的问世催生了油烹法的盛行,使此时的饮食烹调技艺更加丰富、成熟。8、传世食料食品油(动物油)、盐、酱、醋、茶、糖(麦芽糖)、粥、羹(菜汤)、太史饼(太师饼)、馓子(一种油炸食品)、粽子、苏州年糕、千层酥(山东名食)等。虽然人们处在战争之中,但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

13、的文化、习俗都汇聚在一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饮食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南北菜系,饮食礼仪,饮食卫生等,其中的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规则我们现在都还在使用,这些更加完善了饮食文化。四、秦汉饮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饮食上的大革命时期。由于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使得江山得到统一,大兴农业水利建设,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旅店,使餐饮业更趋发达,尤其是张赛出使西域后,中外交流日趋广泛,烹饪原料、调味品种迅速增多,烹饪技术也显著提高。出现了很多新情况。1、 面食代替粒食此时,石磨已遍布各地,而小麦磨出的面粉又白又细,最好吃。人们改“粒食”为“面食”,随

14、着面的出现,各种饼也相继出现。2、两餐变为三餐从汉代起,传统的一日两餐制开始向一日三餐制转变,第一餐为早餐,在天色微明;第二餐为午饭,在正午时刻;第三餐为晚餐,大约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3、三大菜系趋形成一个菜系的形成是和它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秦汉时期,鲁、川、粤三大菜系已经形成。4、注重食养食疗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药食同源”之说。到秦汉时期的人们普遍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当时人们一旦生病,也往往以食为药,实行饮食疗法。5、筷子已经普及筷子起源于中国,古代叫箸。秦末时期,筷子有时还成为一种与文化有关的器物。还有很多筷

15、子的用法和规矩。6、羊肉备受青睐羊肉在当时被奉为上品。7、饮食差异巨大在秦汉,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饮食水平有天壤之别。皇帝、贵族吃的是山珍海味,饮食生活分外奢侈。至于普通百姓,往往连菜食也填不饱肚子。8、外来食品的出现汉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但将中国茶叶等国粹传到国外,也从国外引进一些新食品。如:石榴、葡萄、葡萄酒、青瓜、大蒜等。9、新生食品增多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食品,豆腐诞生于西汉时期,还有腊八粥、在元宵节吃元宵,还有蒸饼、白饼、烧饼、汤饼、髓饼、鸡鸭子饼、截饼和豚皮饼八大品种的饼。五、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共经历了三百六十年。三国是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因为战争导致大量中原移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长期居住在边境上的五个少数民族也大规模的内迁,这使得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大融合,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大融合,都给饮食领域带来许多富有生气的新东西。1、 食品原料增多乳传入中原后,不但新增了酪、而且从酪生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2、 李子誉冠群果当时社会上已经有数十种水果,但因为李子适应性强,品种多,达十五个品种,李子分春季、秋季、冬季,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成熟,所以李子誉冠群果。3、 苏菜开始形成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系为代表构成的。苏菜与当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