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264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引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2011年11月12日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理念,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从界定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出发,综述了在网络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明显优势,并讨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理念,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通常人们谈论的有两种所指: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

2、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显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给出定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 指南中还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

3、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不论作为“课程”还是作为“方式”都是以建立在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外部环境下包括书本、学习设备、教师、同学甚至整个社会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按这个理论,学习者是学习主体,环境是

4、促进因素,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意义建构,思考与反思是其中重要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要从学习者的认识规律和个体发展需要出发,重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经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协作学习。 近几年的研究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更多采取的是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更为有利。 二、在网络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5、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将引起教育传播乃至教育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与使用,网络教育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学习与认知方式,使得学习活动也从传统的课堂步入了网络环境中。网络连接的是巨大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库,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容易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的心理需求;网络的智能化、交互性特点使学习者可以控制信息、改变信息组织过程,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网上丰富的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6、 第一,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和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者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来说十分陌生。为了尽快地解决问题,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借助网络的搜索引擎功能,学习者可以快速查寻相关的信息,这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因特网上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的科普网站有近百个,如中国科普、科普之窗、趣味科普站、中国科普城、中国科普博览。各个科普网站都含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中国科普由科学

7、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主办,旨在让公众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栏目有科技新闻、政策法规、科普动态、科普辞典等。中国科普城内容上分为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电脑时代地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风土人情和文学艺术等78大类,98个小类。从选材上,所选内容兼顾青少年的需求,也适合成年人的需要,并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行业的人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形式上,目前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硬件条件的改善,将提供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提供服务。 第二,在网络上可以建构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因题而异、因人而异,不可预知、综合开放,需要个

8、别化的学习辅导,需要更大的师生比。单个教师辅导学生数的上升,将增加教师的辅导压力,在辅导领域上的深度和广度上受到限制,影响教师辅导的质量。这意味着需要将师生比限定在一个合适尺度内,同时有效的辅导还需要更多师生之间的研讨、交流与互助,形成合力,即表现为一群教师组成一个智慧的集合体,共同辅导一群学生,而不是一个教师辅导一个课题组。在网络上,可以组建集中的学习社区,任何教师或者热心教育的人士,都可以在网络平台注册成为导师,并表明自己适合的研究领域。他可以接受或选择任意一个学生的辅导请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申请成为自己的课题导师,导师和学生是双向互动的。 第三,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

9、了跨时空的交流、研讨平台。由于学习者可能解决的不是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这样,学习者既需要同步的集中交流,也需要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既需要身边的人合作与帮助,也需要更大范围内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导师的交流与互动。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跨时空的交流、研讨平台,如电子公告栏、新闻讨论组和聊天室,还有属于学习者自己的文字工具、交流工具、收藏工具、提示信息等。 随着教学活动在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进行,即利用虚拟技术模拟出实际并不存在但又和现实相近的网上校园、网上教室、网上图书馆、网上阅览室、网上实验室、网上实习基地等虚拟现实社会环境。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

10、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如历其事的学习环境。虚拟的环境不仅可以逼真、仿真,还可以超真,将一些现实中没有的或极难仿真的情景模拟再现。这个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又称虚拟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及教师组成的人机系统。由于信息是联系主客体的一桥梁,它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虚拟的完整的社会。因此,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为研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网络进入学习课程,把学校、家庭与整个社会联在了一起,各种学习空间也彼此互相连通,打破各种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实现了在各种环

11、境下更为广泛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以及各种活动的共同开展。例如,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组建学习研论中心,实现了跨校学习和辅导。 第四,网络中的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没有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约束,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习交流,并能道出真实的想法,个性潜力得到充分激发。学生兼具了主体与主导的双重身份,在学习场所上,打破了课堂中心;在学习内容上,打破了书本中心,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或下载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打破了教师中心,学生不必唯教师之命是从,可以自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教师不再是真理的象征,知识的代表,不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操纵

12、者,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成为本位。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里,呈现出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既可以在现实的学校中,又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中进行。学生需要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包括主动寻找导师,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主动查询各种资料,自主提交各种研究文档,主动与人交流、寻求帮助,积极自主发布、展示与推广等;教师需要更为主动地介入活动,随时了解活动进展、深入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利用各种智慧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拓展学生解决困难的途径。所以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应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环境和现实学习环

13、境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要以统一的视角制定各个阶段的教学指导策略。 1.情境体验阶段 教师组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如:日常课堂教学、课余兴趣活动、专题讲座、各类讨论会等,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生活体验,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困惑,产生并提出问题。此阶段,教师应有组织安排如下的重点教学活动:(1)专题讲座:研究性学习中,丰富的专业领域知识是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开展网上与网下丰富的专题讲座活动,在学习实施中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条件,因此,网上共享的专题讲座,可以解决学校的具体困难。专题讲座主题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社会关注的前沿热点,一种是学习者现在研究的热

14、点领域。专题讲座同时还要辅以讨论沙龙、交流研讨,才能有助于学习者发现问题,并激活知识储备。(2)热点讨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打破了班级建制,师生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BBS电子公告牌的异步交流特性,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局限。教师可以在校园网、或者公共网中的电子公告牌上开启话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这样的虚拟交流,教师可以初步确定面对面交流的基本话题和深入讨论的主题等。这个阶段网络平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浏览与热点交流。 2.课题准备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辅导活动以小组或个别辅导为主,教师要进一步分析学生所提出问题的明确程度,解决问题所需的背景资料,通过对问题诸要素的分析及学习者内部准备状态的

15、诊断,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在立项开题辅导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题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修订研究计划。此阶段可组织如下基本活动形式:小组咨询、个别辅导、方案交流、开题论证等,并安排如下的重要教学活动:(1)小组咨询和讨论:辅导教师与研究小组成员的面对面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澄清思路,明确基本概念;指导学习者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等等。(2)开题答辩论证:主要指开题论证。答辩活动主要就课题社会价值及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可以组织网下的答辩论证活动,由学生、辅导教师和专家组成;也可以开展虚拟的答辩活动,一般使用BBS和聊天室进行。就网络答辩方式而言,网络答辩可以是自主产生的,也

16、可以是有组织地进行。网络异步的答辩可以采用BBS,便于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也便于记录,谁与谁的对话也可以进行技术建档,有助于学习者和教师在对话后进行分析整理。网络同步的答辩可以使用聊天室,由答辩主持、答辩人、参与人、论证人组成。一般成熟的网络答辩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同步答辩应与异步答辩相结合,网下答辩和网上答辩相结合。这个阶段网络平台主要的作用是寻求专题资源,寻求智慧资源,充分交流对话,上传课题方案,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活动等。 3.研究实施阶段 此阶段,教师认真追踪研究活动动态,落实与协同小组成员协作分工,根据学习者遇到的具体困难,随时给予疑难咨询,提供 各类专项辅导。教师可组织如下的基本活动形式:社会调查、实验室工作、文献分析等,并结合网上和网下同时开展专项研讨活动。活动可以由质疑人、答疑人和参与人组成,一般先由遇到困难的学习者发出求助信息,然后集中研讨解决。研讨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