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163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与专业人员的应对(2004年青岛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校本研究实施的条件及专业人员的应对策略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 孙玉洁目前,许多专家把校本研究的必要性论述得非常清楚。从理论上讲,要想改变学校的生存状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校本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一条正确而且可行的道路,也是今后现代学校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的中国教育界,尤其是广大基层的中小学,仍然处于一种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管理格局之中,如果不改变这种格局,真正校本研究的春天将会姗姗来迟。从2001年始,我国有四十个区市率先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阶段,但与之配套的制度创新并未真正到位。尽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不同的时期都发表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主要有1985年中共中

2、央公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可以说,十分重视。但是,四年过去了,从学校层面上看,总体来说进展缓慢,步履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学校尚缺乏对整体转型性变革的认识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基本上是由中央到地方,在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决策指引下自上而下的推进运动。文件出台不少,但基础教育学校改革任务是什么,采取哪些对策推进?从中央文件的出台到地方对文件的理解看,系统阐述得很不够。而且,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变革由上而下的推动模式,使包括基层学校领导在内的教育工作者,都

3、习惯于把改革看作是落实和贯彻中央的决定。不习惯于立足学校、研究学校系统内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校改革的综合整体认识,制定发展规划和策略。(叶澜)这种习惯与不习惯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校本研究方向的把握,尤其是在听了教育专家的各种“学术报告”后,面对众说纷纭中教育改革的各种“观点”与“指示”,学校难免会出现“盲人摸象”的状态,甚至失去了原本就不足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些校长感叹:“找不到北了”,一些教师说,“越学越不会教书了”就是这种困惑与矛盾的真实写照。难怪有专家说: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能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并不很容易。2、 尚未形成学校自主办学的机制与环境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

4、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学校要自主办学、要实行校长负责制。但实际上,直到今天,学校办学自主权并未落到实处,上级行政部门统得过死,使校长处于“迎来送往,进出会场”的尴尬之中,没有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法静心研究思考学校发展的问题,更无法深入一线研究教育教学现状。广大教师自主支配的时间就更少了。“每天疲于应付”是多数校长、老师们的真实写照。在开学初,我们对全区57名业务干部的工作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据统计,我区的业务干部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但每天能拿出2、5个小时(不足全日时间的40)从事教学指导的时间仅占被调查干部的33。34。对他们来说,应付临时性任务,完成领导交付的紧急事情成

5、为了他们工作的首选。大量的如排课表、长期兼课或临时代课、印卷子等事务性工作似乎一直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每学年他们要写大大小小的计划约为13种,总结20种。所以,在开放式问卷中,他们最多的困惑依然是时间问题:在“干业务的时间哪里去了”的回答中,最集中的答案是:教学管理以外的其他杂事太多,冲淡了教学研究的时间。学者肖川曾这样说过,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独到而深刻的感悟、体识、理解与把握。退一步说,在我们的积极号召下,有些学校或许产生了进行校本研究的热情,但外部环境没有改变,疲于应付的事情仍旧不能幸免,校本研究很难走向深入。照猫画虎、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的现象就会发生,因

6、为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3、 缺乏相应的专业引领校本研究需要三个条件: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余文森教授说:“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而就目前来看,让学校拿出相当多的资金来聘请专家,使这些人与老师们一样,深入课堂搞研究,许多学校尚缺乏条件,而大多数区县尚未真正形成一支有能力指导校本研究的专家队伍。当学校真的发出援助的呼声时,我们是否能及时伸出学校需要的那只有力的手还是个未知数。分析以上现状,不是让我们对校本研究的方向产生怀疑,而是应该冷静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我认为,在

7、现实中,不可能在外部条件充分具备以后才开始各项改革,社会发展、学生的成长都不能等待。因此,就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外部条件的改善,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变革的可能。为此,作为区及教育指导机构的人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为校本研究提供服务:1、帮助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九五”期间,上级领导就号召“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十五”期间,我们把这句话改为“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但是,十年快过去了,从研究的水平上看,真正有突破性的、有原创色彩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的研究成果很少,是否人人真的参与了研究更不敢考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课题

8、不是老师们需要解决的、能够研究的“真问题”。所以,在即将到来的“十一五”期间,我们建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走校本研究之路,即因地制宜,能搞科研课题的我们支持,能搞教研课题的我们也支持,两者都不能独立搞,跟着区里搞,成为区域课题研究基地的我们也欢迎。总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帮助学校领导,能够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为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而研究,让老师们在亲历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这就是下一步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也是校本研究的生命力和立足点。2、 建立必要的区级管理制度,为校本研究的实施提供外部条件校本研究作为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的适时提出是学校教育进入21世纪后的历史必然,更

9、是学校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的个性选择。它所面临的问题决不是教学研究自身所能解决的,更不是所谓“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等具体教研机制的改革问题。这是社会转型对学校教育转型的根本要求,背后涉及到一系列需要改革的内容。因此,孤立地探讨校本研究的方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真正实施校本研究,必须有一套良好的区域管理制度予以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上位制度中的学校自主权利的保障、学术自由氛围的建立、民主和谐的干群关系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形成等;下位制度中的保证教师有从事研究与实践反思的时间;有相应的外出学习、查找资料的条件,有人代替他们“看午休”、“看托管”,使其从事务性的繁杂劳务中解脱出来的实际措施;要减少各种检查

10、、评比活动,使业务干部能从“为评比而临时加班忙档案”“为应付上级而撰写无用总结”中解脱出来的具体办法,使其能有从事指导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能力等等。 3、苦练内功,为校本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区域教育指导机构的专业人员,要想成为受基层教师欢迎的专业引领人,就应该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他既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又要有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且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更多看中的是教师的潜质,更多注重教学效果的真实性和推广性,而不仅仅是当下那节课的完美性。就目前来看,受选拔人才渠道的限制,区县教育指导机构的专业人员还不具备集研究、指导、培训于一身的综合能力,当基层学校真的

11、需要上级教育指导部门进行专业引领时,我们的双手还不够有力。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区域专业指导人员,更应当通过外部的学习和内部的自培多种途径,使我们尽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确立指导方向,从调查研究入手,找出问题,寻求对策;在抓典型经验、组织教改项目的过程中探索教学规律。在提高自身的同时,把基层学校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的内容,作为研究的依据,不失时机地加以总结、推广教改经验;同时,要了解并掌握学校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积累的信息资料的分析,加强同类课题之间的沟通,逐步升华,形成区域研究的特色。在研究方式上,要由单枪匹马式的个人研究逐步过渡到群体大雁式的合作研究,为基层增加教育理论的含金量,使校本研究的成果不仅能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而且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