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1267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合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江思源实验学校视察活动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们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为了能够让各位领导更好地了解昌江思源学校的办学情况及昌江教育扶贫移民的基本情况,我们分成五个板块将昌江教育扶贫移民的情况向大家一一介绍。一、“教育扶贫移民的春天”板块解说词1、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办学情况(孙玄汇报)海南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社会捐资,政府扶持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全寄宿教育移民学校,地处昌江大道旁,距县政府两公里,距西线高速五公里。2008年8月1日奠基开工,2009年9月1日投入使用,是海南省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200万元,省政府扶

2、持500万元、昌江县政府配套8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119亩,校舍建筑面积14451。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综合实验楼设有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报告厅、实验室、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均按省级规范化学校装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香港言爱基金会“教育扶贫移民”的设想,接收家庭处于生态核心区和家庭贫困的1500名学生就读,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学好知识,练好技能,走出山区,彻底脱贫。学生就读不但免收学杂费、住宿费,还发放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学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配备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学校

3、面向全国招聘校长和学科带头人,领导班子成员在全县选聘最优秀的领导担任;116名任课教师中有38名本科学历特岗教师,其余是县内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学校将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取得最大的成功”的办学理念;秉承“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效,质量名校”的治校方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校长负责、教师聘任,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奖惩激励,民主决策”的学校管理机制;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艺术教育、爱心育人等方面,实践创新,形成特色;把学校建成一所实验性、示

4、范性、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和昌江县教育改革创新的实验基地。2、教育扶贫移民的由来(唐书记汇报)2006年8月,针对王下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上学条件艰苦的实际,昌江县委、县政府在总结15年来王下乡扶贫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了以往对王下乡就地经济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的做法,从扶贫先扶智入手,采取了异地教育扶贫的方式,率先在王下乡实施了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把王下乡271名初中生整体迁入县城中学读书,以此拓展异地扶贫的内涵,逐步减少王下乡人口,以达到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又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省委书记卫留成在调研中发现了昌江教育扶贫移民这一典型,及时给予肯定,

5、并倡导在全省10个贫困县实施“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将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边远村庄的小学和初中生,转移到就近条件较好的乡镇学校或县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免费就读。教育移民实质上是让贫困山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昌江县政府对实施教育扶贫移民的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入学),费用基本全免,并建立移民学生医疗费报销制度,对移民学生的医疗费实报实销,保障了学生在县城安心就读。贫困山区的学生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后,学习成绩有了普遍的提高。教育扶贫移民的实施,走出了一条通过“教育移民”使边远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皮致富、可持续发展的新

6、路子,开辟了教育扶贫的新途径。3、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深化(唐书记汇报)为了扩大教育扶贫工程的覆盖面、巩固教育扶贫移民的成果,昌江县确定了“贫困边远农村学生易地搬迁读书职业教育城镇就业”的思路,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移民的关键环节,采取了城乡两级移民并举,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和政府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教育移民学校(即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将农村贫困边远山区小学生移民到乡镇中心小学读书,将农村贫困边远山区初中生移民到县城中学,并通过职业教育“四免一补”(免学费、课本费、信息费、住宿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普通高“两免”(免学费和课本费)政策,促使移民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小

7、学初中高中(职校)“三段式”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截止目前,我县已对580名贫困地区村级小学学生实施乡级移民,对3800名初中生实施了县级移民。昌江把教育扶贫移民与当地优质资源、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以及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有效结合,为边远贫困地区今后的发展和家庭的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让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真正成为贫困地区提高人口素质、解决就业、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4、全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由胡光辉汇报,省教育厅提供)二、“教育教学的乐园”板块解说词(孙玄汇报)各位领导,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学校教育教学区。学校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6921平方米,分三个区域:一是在“创新楼”设置小学部(26年级

8、),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967人;二是在“至善楼”设置初中部,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834人;三是在“求真楼”设置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报告厅,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物、化、生实验室和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电脑网络教室配备计算机99台;5间教师办公室每间配计算机2台;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报告厅各配置计算机2台、投影机1台;其它教学仪器设备均按省级规范化学校配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备齐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学校始终遵循“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取得最大成功”的办学理念;秉承“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的办学宗旨;建立“科学、规

9、范、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校长负责、教师聘任,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奖惩激励,民主决策”的学校管理机制。教师实行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技术教学,形成了“重方法、抓基础、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特点,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艺术、体育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作品展,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为学生展现自己特长提供了平台。体现了学校“合格+特长”的办学理

10、念,实现了“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学生学习的学园和成长的乐园”的办学愿景。(领导与学生互动场景解说词待完善补充)三、“学生实践的课堂”板块解说词(孙玄汇报)各位领导,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学校兴办初期建设的生态园。生态园占地面积12.5亩。在这块12.5亩的小天地里,我们规划为花圃区1亩、蔬菜区8亩、养殖区2.5亩,同时,还附设有沼气池。包括建设项目和种养项目共投资99万元。蔬菜区种植黄瓜、青瓜、西红柿、茄子等适宜当地气候种植的各类蔬菜;养殖区有圈养猪30头,放养鸭300只,池养鱼6000尾。这块种植养殖基地,我们分片分块包到班级种植养殖和管理。让我校1700多名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劳动,感

11、受劳动成果,又可以为学校食堂提供新鲜绿色的食品原料、降低学生的伙食成本,学生在亲历实践中体验劳动、尊重劳动,又可以为学校食堂提供食品原料,降低伙食成本。自从生态园建设以来,每天为学校食堂提供300至400斤黄瓜、青瓜、西红柿各类蔬菜及猪肉、鸭肉。在生态园,我们还设置生物园功能,使之成为集生物教学、环保科普、校园美化、学习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地。学生在亲自参与种植、养殖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科技知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启蒙。这样一来,有效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搭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平台,真正将“人与生物圈”教育落到实处。四、“祖国未来的希望”板块解说词(孙玄汇报)活动小广场:各位领导,我们现在看到的

12、是黎族打柴舞,也是这里学校的特色教学内容。黎族打柴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色彩,是黎族人民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 老少皆宜。古代黎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之余,架起竹竿,呼朋引伴,在跳打柴舞的过程中交流生产技术,交流狩猎、捕鱼等经验。打柴舞讲究的节奏一致,不能慢一拍半拍或者快一拍半拍,否则会打到手和脚,无法跳下去,所以要学会团结协作。学校每个周未都要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正在跳打柴舞的是来自各个乡镇的贫困学生,有黎族生,也有汉族生,让不同地方、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跳打柴舞,是为了让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并学会团结互助,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管理理念集中体现。学生公寓:这里是学生公寓楼,共有2栋,可以住1448人。学校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等一系列的评比活动,不断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增强了学生独立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食堂:这里是学生食堂,可以容纳1600多人就餐,学校强化食堂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用餐环境。学校按照国家营养和卫生健康标准提供学生用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能量去攀登知识之峰,确保学生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