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119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藏 缂丝 书画精品欣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宫藏缂丝书画精品欣赏故宫藏缂丝书画精品欣赏2011-05-1500:42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又称刻丝、克丝等,以通经断纬为基本技法,即以本色丝作经,各色彩丝作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织制图案。中国古代缂丝工艺的出现至迟不晚于7世纪,但缂丝真正在艺术领域登堂入室乃始于北宋末年,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开始以摹缂名人书画为能事,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甚或造及胜于原作的境界。历经元、明两代,皆有精品传世,至清代乾隆朝,随着天下的富庶繁盛,缂丝艺术的发展继而登上了宋以后的又一高峰。当时缂丝艺术品大量织造,并被收进皇家的书画著录,举凡花鸟草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吉

2、祥图案、诗文法书及佛像梵经,无不精细粹美。古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历来多为皇家宝藏。就传世品而论,以故宫所藏为大宗,且最具代表性。本展览从故宫藏珍品中遴选出自宋至清的24件精品,以使大家充分领略缂丝艺术的独特魅力。缂丝花鸟图轴宋,纵26cm,横24cm宋以后的缂丝技法比前更为丰富多变,作品多以名人书画为稿本摹缂,追求以丝彩再现原作神韵的境界。此幅缂丝花鸟图轴即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粉本而摹缂的,采用了平缂、搭缂、盘梭、长短戗、木梳戗、合色线等技法将花叶层次及鸟羽纹理表现得惟妙惟肖,行梭运丝细巧,所缂织的物象线条柔美,色泽鲜丽,体现出原画细腻柔丽、高雅

3、华贵的风韵。作品上缂葫芦形朱印御书和赵佶的天下一人印。青碧山水图轴南宋,沈子蕃作,纵88cm,横37cm沈子蕃为南宋缂丝名师,其作多以山水、花鸟和人物为题材,讲究色彩的配置和缂丝技巧的运用。此图以宋人院体山水画为粉本进行摹缂。画面设色以蓝、绿两色为主,表现江南山水的青碧旖旎以及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闲雅旷怡之趣。图轴的缂织运用了平缂、构缂、长短戗和子母经等技法,只在山、水和云等细部加淡彩渲染,以追摹原作大青绿山水技法的神韵,不仅显示出沈子蕃缂技之娴熟,也可见其对绘画艺术精到的领悟。画幅左边缂子蕃制款和沈孳朱章,左下角钤张爰、周大文印二方印,右下角钤戴植培之鉴赏、黄明四氏家藏二方印。缂丝八仙图轴元,

4、纵100cm,横45cm。清宫旧藏作者仿工笔绘画之勾勒法缂织八仙向南极仙翁祝寿的情形。以平缂表现人物的服装色彩,色彩变化时用搭梭,使两色交界处既有明显的裂隙又能紧密相连而不致断开。山石色调的变化之处则用长短戗、木梳戗、掺和戗等技法表现。图轴各种技法的运用变化巧妙,缂工娴熟,且以少量缂金使画面增加了富丽华美之气。此图轴原藏御书房。缂丝仙山楼阁图明,纵247cm,横60cm图轴在本色地上以平缂、构缂、搭缂、长短戗等技法彩缂崇山、楼阁、人物、翔鹤、碧波、竹石和小草等纹样,设色适宜,缂织精细。画中山石的表现深受大青绿山水绘画的影响。山石勾勒无皴,而以石青、石绿敷彩,其色彩厚重,格调富丽。画面云雾缭绕,

5、祥鹤飞舞,宛然仙境。缂丝瑶池吉庆图轴明,纵260cm,横205cm。清宫旧藏图轴描绘西王母瑶池庆寿的胜景。9位仙女捧持各种寿礼,又有凤凰、鹤、鹿以及各种祥瑞树木花草点缀于各处。画幅纵横均两米有余,是现存明代最大的缂丝作品,其织机之巨大、织造之浩繁为历代所鲜见。但其缂织并不因大而失于精细,画面行梭运丝巧于变幻,除常见的平缂、搭缂外,细部晕色采用长短戗、木梳戗及凤尾戗,又以构缂刻画人物衣裳,以结做祥云之晕色等等,各种缂织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装饰性极强。图轴饱满大气,设色华丽精妙,缂织技法高超,是中国古代缂丝艺术的杰作。此图轴原藏乾清宫。缂丝芦雁图轴清康熙,纵104cm,横45cm图轴于本色地上彩缂

6、芦雁、坡陀和小草等纹样。采用平缂、缂鳞、构缂和搭缂等技法缂织。画面基本以绿色、棕色、湖色、香色、墨绿等稳重的色丝搭配,构图简洁,造型写实。作者娴熟地处理线条的弯转变化,将被风吹拂下的芦苇的飘动和叶子的翻折及明暗变化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两只芦雁神态安详,怡然自得。画面动静结合,富于自然逸趣。缂丝乾隆御笔朱竹图轴清乾隆,纵123cm,横43cm。清宫旧藏此幅摹乾隆皇帝御笔画稿缂织而成。画稿之审美情趣不求物象的纤巧工丽和细致形似而注重清雅之神韵。用笔用色质朴稚拙,意境脱俗,深得宋以来文人画之三昧。为追摹原画这种宁拙勿巧的意境,此幅在缂织技法上相应地多采用平缂、搭缂、长短戗等简单的技法而未过份采用繁复

7、多变的缂法,仅用色丝的深浅变化来表现山石的皴染、朱竹的立体感,较好地再现了原画的神韵。图轴诗堂缂丝乾隆御笔题跋,缂朱文乾、白文隆印,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10枚印玺。此图轴原藏乾清宫。缂丝九老图轴清乾隆,纵180cm,横93cm此图取会昌九老故事,描绘唐会昌年间白居易等9位老人作尚齿会的情景。后世多以此题材的书画做为祝寿之用。此图原画稿佚名,但画风与明代画家仇英之作相类。缂丝画竭力追摹原作神韵,总体上以常见的平缂、搭缂技法缂织物象轮廓,然后以笔皴染描绘。一些细微处辅以戗色技法,较好地表现了物象的质感和原作工丽细腻的人物画风格。缂丝万年如意图轴清乾隆

8、,纵29cm,横85cm此幅在本色地上缂织万年如意图。画面描绘一条出水鲶鱼,口吐火珠,直升天空,空中飘浮五彩祥云,岸岩上盛开硕大的金黄色花朵。此图轴为双面缂,正反两面花纹、色彩完全一样,均看不出缂织的线头。此画采用平缂、长短戗、构缂等技法,缂织细致,色彩处理又多用间晕法,是珍贵的清代双面缂丝佳品。缂丝乾隆御临王羲之袁生帖卷清乾隆,纵74cm,横24cm。清宫旧藏袁生帖是晋代王羲之的草书法帖,真迹早佚,旧摹本曾藏清内府,今则未见流传。此卷为摹缂乾隆帝御临本而成。在米色地上以蓝色丝线缂草书: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尽)也。计25字。缂技娴熟高超,毕显原作之气韵。

9、缂款为壬申三月望御临,壬申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此卷原藏宁寿宫。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清乾隆,纵33cm,横164cm。清宫旧藏此手卷采用平缂、搭缂等常用技法摹缂乾隆皇帝为镌刻八徵耄念之宝所作的记文。此卷缂法虽不复杂,但幅面甚宽,在一米多宽的缂织机上需要同时缂织58行行书字体,另10行小字,难度非同一般。此卷原藏延晖阁。缂丝乾隆御笔十全老人之宝说卷清乾隆,纵30cm,横281cm。清宫旧藏此手卷在浅黄地上缂织蓝字行书42行,手卷幅宽近3米,缂工简单,以平缂为主,但缂法精致细密。作者运梭灵巧,缂工精细,使字体大小均匀,排列工整,笔划清晰,忠实地再现了御笔之韵。此卷原藏延晖阁。缂丝秋桃绶

10、带图轴清乾隆,纵198cm,横59cm此画有明代吴派画家陆治的淡彩写生风格,为追摹原稿笔意,此图轴缂技灵巧多变,采用平缂、搭缂、长短戗、掼缂和木梳戗等多种技法,使色彩晕染更趋自然。尤其是在缂织桃实尖和晕染山石时,采用华丽精美的凤尾戗技法,使其更具装饰性。缂织细微处的海棠花残叶,则频繁灵活地变换色丝小梭,达到写实逼真的效果。花朵和叶脉用构缂勾勒,逼真地表现出工笔绘画的笔法。桃和绶带鸟皆寓意长寿。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清乾隆,纵30cm,横498cm后赤壁赋为北宋文豪苏轼于宋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重游赤壁后有感而发所作,明画家仇英依赋作画,此幅则由清代缂丝艺人以画为蓝本缂织而成。此为故宫现存缂

11、丝画中最长的手卷,用20多种色丝,采用了平缂、长短戗、构缂、搭梭、掼等多种缂织方法,所织人物形象生动,景物写实。山石勾中有皴,以石青、石绿、赭石为主,颇具仇英小青绿山水画风格。此卷原藏乾清宫。缂丝乾隆题赞释迦牟尼像轴清乾隆,纵206cm,横86cm。清宫旧藏此像题材取自石窟寺壁画的汉传佛教画。以平缂、长短戗、构缂、搭缂等技法缂织,自然准确地表达了佛像的神情。局部有着笔和描金,使物象更加细腻生动。缂丝色彩丰富,多用晕色法表现色阶的层次,物象设色和润。释迦牟尼像以大红、金线缂织而成,更显光彩夺目。此缂丝佛像原藏乾清宫。缂丝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图轴清乾隆,纵33cm,横22cm。清宫旧藏此画幅运用齐缂、

12、构缂、缂金、长短戗等技法缂织,辅以敷金和敷彩绘画技巧,表现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恢宏华美之景。画幅人物众多,构图繁复热烈,配色和谐,主次分明,详略得宜,并无壅塞之感,显示出当时缂丝技艺的纯熟精湛。此佛像原藏乾清宫。缂丝弥勒净界图轴清乾隆,纵59cm,横34cm。清宫旧藏图于蓝色地上彩缂弥勒净界。画中弥勒佛祖左手托军持,右手施说法印,跏趺坐,众天神菩萨环绕聆听教法。图轴采用平缂、构缂、惯缂、缂金、搭缂、长短戗等技法缂织,织工繁复,局部以多色渲染并描金,金碧辉煌,庄严而生动。缂丝乾隆御笔喇嘛说卷清乾隆,纵35cm,横444cm。清宫旧藏此卷摹缂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高宗弘历为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而亲

13、笔书写的喇嘛说。作品在浅驼色地上墨缂行书喇嘛说。采取平缂、构缂、搭缂等技法,结字圆润规整,字体大小交错,疏密有序。引首处缂行楷从俗布公。此缂丝卷原藏延春阁。缂丝金山全图挂屏清乾隆,纵114cm,横69cm。清宫旧藏此挂屏缂织金山全图,较突出地表现了清乾隆朝缂丝作品中缂绘结合、相得益彰的特点。其缂织技法并不繁复,只用平缂、搭缂和少量的构缂缂织物象轮廓和较大面积的色块,但缂工极精致平细。其笔墨渲染力求工丽细腻,画面设色清雅,层次清晰,远山近景相映成趣。金山位于今镇江市,与焦山、北固山并称京口三山。山上有金山寺、慈寿塔和天下第一泉,传说中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清乾隆

14、,纵213cm,横119cm。清宫旧藏九阳消寒图是清宫每逢新年悬挂的装饰图轴,突出九九消寒、春回启泰的主题。图以平缂、搭缂、构缂、掼缂、结等技法缂织坡石、流云、天空、树干,再用精致繁复、变化多样的十数种针法刺绣三子、九羊与松、梅、竹、鸟笼、灵芝与山石花草等。作品构图饱满繁复,配色精妙雅致,缂、绣及着笔墨之处皆设计有序,层次清晰,配合恰到好处,画面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可谓缂丝、刺绣和绘画艺术合璧的精美杰作。此图轴原藏宁寿宫。缂丝加绣乾隆御题三星图轴清乾隆,纵412cm,横135cm。清宫旧藏此图轴彩缂加绣福禄寿三星和苍松、鹤鹿等各种象征长寿的纹样。作品主要采用平缂、长短戗、搭缂等技法。为表现不

15、同物象的质感,在一些细微之处辅以丝线刺绣,如人物的衣纹、鹤鹿的躯体等用钉金线、散套针和施毛针等绣出。整个画面使用色丝多达30余种,构图饱满,缂绣精美。图轴原藏乾清宫。缂丝加绣观音像轴清乾隆,纵147cm,横60cm。清宫旧藏画面描绘汉地千手观音形象,又含有藏传佛教影响的痕迹。画幅运用齐缂、缂金、构缂等技法缂织人物及其衣饰;观音的披帛则用缉线钉绣表现出轻纱的质感和透明感。同时在缂、绣难以表现的细部施以敷彩、敷金等绘画手法。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观音艺术形象的塑造更为丰满完美,堪称乾隆时期缂丝加绣艺术的优秀代表作。此像原藏于乾清宫内。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清乾隆,纵78cm,横118cm。清宫旧藏此图以蓝地缂金为特色。画面中山峦、树木、房屋等主要以金线缂织而成,局部花果等纹饰用其它色线,此外,还将绣与画用于缂金上,如树叶、竹叶、小草、屋脊为刺绣而成,人物的面部则动笔着色。缂技有长短戗、包心戗、构缂、平缂等法,如山石用包心戗、长短戗缂织而成。画面在宝蓝色地的衬托下金光异彩,富丽堂皇,是罕见的缂金之作。缂毛鸡雏待饲图清乾隆,纵64cm,横36cm。清宫旧藏此图是一件书法、绘画、缂丝、缂毛合璧的作品,描绘两只鸡雏无助地等待母亲来饲食。在缂织技法上,用以丝毛合捻的线施长短戗、平缂、搭梭等技法晕色,使鸡雏羽毛的层次和质感表现得自然真实,鸡雏的神态也描绘得十分生动。画面上部书乾隆御笔鸡雏待饲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