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治 试 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118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 治 试 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 治 试 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 治 试 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 治 试 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 治 试 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 治 试 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 治 试 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模拟考试政 治 试 题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2010年可谓欧洲的罢工年,而引发罢工潮的主要原因就是债务危机。下列关于引发罢工的路径,正确的一组是( )A欧元超发通货膨胀生活下降引发罢工B欧元紧缩经济下滑生活下降引发罢工C国债比重过大减少财政支出职工福利降低引发罢工D国债比重过低增加财政支出劳动就业困难引发罢工22010年l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种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 )A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给经济“降温

2、”B解决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矛盾,防止经济增长滞缓C实现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防止财政赤字3、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税益4中国古代哲学蕴涵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

3、些思想往往同朴素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同社会改革相结合,同人生观、自身的修养相结合。下列古语中,能体现出辩证法思想同社会改革相结合的有(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王夫之太和篇)旋岚(狂风)僵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僧肇物不迁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ABCD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包容性增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认识具有无限性,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BCD6、右侧漫画蕴含的哲学道

4、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趋同的倾向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山东省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湖北省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了“红歌传唱同心颂党”等活动。两省的做法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培育“四有”公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C发展大众文化,丰富人民文化生活D加强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传承8中华文化浩瀚博大,它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有异彩纷呈的地区文化。湖北地区文化通常被称为荆楚文化。下边关于荆楚文化和中华文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从属性上看,荆楚文化包含着

5、中华文化从属性上看,中华文化表现荆楚文化从构成上看,中华文化寓于荆楚文化从构成上看,荆楚文化寓于中华文化ABCD9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是( )四川内江市市委召开民主座谈会,共商发展大计广西博白县公安局坚持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云南月望乡政府在工作中切实保障公民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青海塔尔镇塔尔湾村村委会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护农民土地ABCD10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

6、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之所以决不退让,决不妥协,是因为( )寻求国家间的利益共同点是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AB CD11微博( MicroBlog)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其140字的语录限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时参与和交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有人认为:在微博上,用户想发表什么观点是自己的自由,博客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拥有管理权,任何人都不可以干涉。这一观点( )A认为在网上发表日记侵犯

7、个人的隐私权B肯定了公民的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否认了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D否认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第卷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题,共56分。12(23分)(1)材料一: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下列国家采取的措施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富将发挥重要作用。请比照表中的示例,将这些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6分)采取的措施经济生活依据从生产、供应、流通等环节稳定消费品价格示例: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

8、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支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强农惠农力度(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什么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9分)材料二:某县制定的“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本县地处边疆的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为重点,同时大力加强其他社会建设。(3)材料中该县的规划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有关观点的?(8

9、分)13(24分)材料:“后世博”时代除了给世博园带来变化外,还将给整个中国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后世博时代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获得以下结果。信息一 “后世博时代”与文明世博会如同一所“文明大学”,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接受科学技术洗礼,也将得到一次文明素质的大训练。“学会排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学会不乱扔垃圾,这些已经超越了观博本身的意义。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场进程中的意义更为重要。”信息二“后世博时代”与发展机遇在“后世博时代”,上海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筹备

10、世博时的市政投入,不仅强化了上海本地的城建系统,更重要的是,它将会带动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联动发展,将带动长三角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开展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之路,迎来了飞速发展期。(1)结合信息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世博会是如何成为一所“文明大学”的。(12分)(2)结合信息二,运用财政的知识,分析“后世博时代”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的原因。(12分)142010年10月15日-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要说明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观点。并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观点,简要说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积极意义。(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