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的历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0910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统府的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总统府的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总统府的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总统府的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总统府的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统府的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统府的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统府的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大院“总统府”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 走进总统府西洋古典式大门,大院内东边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建筑群,西边是一座极为精致的江南园林“西花园”,园内假山环绕着亭台楼榭,花木参差,景色优美,有鸳鸯亭、不系舟、桐音馆、夕佳楼、猗澜阁等。明初这里是汉王府,汉王名朱高煦,因之花园又称“煦园”。清代为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攻占金陵后,把这里做为天朝宫殿。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也曾在此办公。蒋介石在抗战前后长达14年内以此为国民政府,所以被称为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2、占领南京,把红旗插在了“总统府”的屋顶上。 博物馆的三条参观轴线串起11个展馆:中部以民国政府和总统府大院原址为主线,东部以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和国民政府行政院为主线,西部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为主线。每个展馆都清楚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每一段风云。 一、慧洽两江 从西侧朝房尽头向西拐进一月洞门就是西花园,一进园门迎面是一座中空的假山,假山上是座两层的六角亭,上层耸于山巅,下层掩在石中。西北侧还有一座方胜亭,此亭像是两个方亭重合一半,造型独特,较为罕见。东边是三开间的桐音馆,建于1870年,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的花厅。它飞檐、翘角、圆顶,四面皆窗。门前屋后有高大的梧桐数株,每逢下雨,

3、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叮咚作响,饶有趣味,故称桐音馆。 清王朝于1665年(康熙四年)在南京设立了两江总督,综治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屈辱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双方的议事地,就在这风景秀美的两江总督署中。在这座官署,使人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这些雕梁画栋,不是亭台楼阁,而是历史上的两江总督们。 在多年的岁月里,近名清朝重臣受封两江总督,在近代历史的舞台上,他们有的碌碌无为,有的屡建功勋,有的鱼肉百姓,有的体恤乡民,把他们的抱负和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等。 总督署里有十多棵龙槐枝繁叶茂,远来的游客纷纷在槐树下拍照留念,以纪念

4、“廉吏第一”的两江总督于成龙。 于成龙自幼清苦,命运坎坷,岁时才当上广西罗城知县。别人都嫌广西是偏远之地,纷纷托关系谋得肥差。于成龙却认为无论在哪里为官都是朝廷的信任,必须把分内事做好。 年,黄州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于成龙开仓赈济灾民,挽救了数万灾民的生命。他后来离开黄州赴福建上任时,数万百姓沿街相送,哭声一片。年,于成龙因政绩突出,擢直隶巡抚,从此成了封疆大吏。年月,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康熙深感贪官污吏最易引发民变,对政声日盛的于成龙大加褒奖。 盐渍板鸭本是江宁特产,到处可见,但是对于成龙来说却是难得的佳肴。有一次,他的儿子要回北方老家,临别却想不出有什么好带的。家人偶然在署内发现一只腌制的板

5、鸭,儿子高兴得不得了,准备放入行囊,于成龙将板鸭拿过来,让人切下一半,只许儿子带走一半,此事传开后,老百姓编了两句顺口溜,以示对清官的赞扬:“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 于成龙在总督署园里自种青菜以供食用,百姓爱称他为“于青菜”。他和家人每天吃的都是青菜寡饭,即使客人来访也是如此。没有茶叶,他就到后院采摘树叶,以树叶代茶。 总督署里的龙槐树不像北方的槐树高大参天,只有一人多高,树枝像雨伞一样四下散开,倒挂下来,仿佛在等待于成龙穿越历史河流来采摘。 曾国藩是声名颇威的两江总督之一。他患有终生不愈的皮肤病,相面之人看他端坐的姿势、注视时的神情和用手捻须的动作,推断他是一条转世的“癞龙”。这

6、个雅号随即传开,伴随了他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小偷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他只能成为小偷,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主席最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

7、分辛苦一分才。”曾国藩是勤奋的,他常在批写文书之余,苦读古书,苦思道理,苦写文章,常将所感记在日记中,一点一点修炼自己的秉性修养。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曾国藩最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现在,曾国藩的日记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他文化修养、政治主张和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 曾国藩曾三次任职两江总督,他的总督署先后有三处:一处在原太平天国英王府,即今南京市州路西端靠近水西门的地方;一处在清江宁盐巡道署,即今南京夫子庙旁淮清桥附近;一处在原太平天国洪秀全天王府,即今日南京 “总统府”。 年至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原两江

8、总督署被扩建成洪秀全的天王府,当时的两江总督怡良、何桂清等人被迫将总督署移设扬州。湘军攻克天京(江宁)后,焚烧劫掠,“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曾国藩抵达江宁,不愿意住在前任总督马新怡遇刺的总督署,便在原太平天国天王府旧址上重修总督署,这次重修,所有建筑的风水、格局、样式及实用性,都有他的主张和要求。完工之前,他多次前往查看,并提出很多要求,诸如添置牌坊、栽种湘竹等。他对新总督署十分满意,由于右眼失明,左眼模糊,他常在批写文书之余,登上新总督署的高楼抒发意气。 年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早饭后清理档,围棋二局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起后吃点心,又在洋床久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

9、,二更四点睡。” 他没有想不到这是人生最后一觉,次日,他在总督署花园里散步,忽然感觉不适,就到花厅里休息,结果死在了花厅座椅上。时年岁,在新署中只住了多天。 在总督署议事大厅的门上,有这样一幅楹联:“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议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侑名立方尽我心”。 门内厅里,乾隆的题的对联更加醒目:“齿牙吐慧艳于雪,肝胆照人清如秋”,横批“慧洽两江”。这无疑是国家也是历史对两江总督们的期望。 议事厅右手门上有“两江保障”四字,左手门上有“三省通衢”四字。从右手“两江保障”字下穿门而过,转进一间长廊式房间,我仔细地看着墙上两江总督门留下的诗、书、画作品。 曾国藩 左列钟铭右傍书,人

10、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李鸿章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候。 张之洞 故人宿草已三秋,江汉孤臣亦白头。 我有倾河注海泪,顽山无语送寒流。 林则徐 唱彻阳光万里秋,借书还未说三州。 几任绝域逢青眼,前途归程羡黑头。 站在这几首诗前的我,脑子里回想起这几个人鲜活的人生断片和为理想奔波的一路艰辛。其中的荣与辱、是与非、功与过、进与退,已非今人的价值观所能一言蔽之。 “达则兼济天下”,在个人的名利和安乐之外,他们将自己的智慧与中华民族的血雨腥风联系起来。虽说“万事浮云过太虚”,但是,我相信,没有人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滔滔江海中搏击的他们,和

11、他们身上被浪潮打湿的衣衫。 二、太平天国不太平 总统府西面是一个形似花瓶的水域,称太平湖。它南北长而东西窄,为弥补此自然不足,设计者别具匠心地将南北两个建筑建于水中。南边是一石舫竖直泊于水中,有曲折石桥可登。舫以青石砌成,造型精巧,舱内陈设着根雕式桌椅。当年乾隆旁南巡时曾亲赐匾额“不系舟”。每当微风轻拂,波随风动,舫若徐行。 湖东与夕佳楼遥遥相对的是三楹的忘飞阁,中间一楹伸向湖中,造型奇特,现辟为澳台胞休息室。此阁始建于康熙年间,原为两层。同治年间改建为现状,据传曾有飞鸟歇此阁上,见景美而忘飞,故称忘飞阁。出忘飞阁见棕榈亭,已是桐音馆后面。东边还有游廊,廊尽头是碑亭,亭内有清代学者俞越书唐人张

12、继诗枫桥夜泊碑一座。花园的西南角围墙边有一座望亭,是全园的最高点,登此亭上,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此亭又称印心石亭。 从湖西侧登岸向北是夕佳楼,为双顶重檐卷棚歇山式两层建筑,上有凉台,下设回廊。由此向北沿鹅卵石小路前行便到漪澜阁,此阁也建于水中,两边各有小石桥与岸相连。阁前有平台伸在水中,昔日供赏月、演戏等用,现为洪秀全纪念馆,内陈列洪秀全坐姿石膏像、天朝宫殿模型及太平军用过的大炮、兵器等。 湖光亭影、桥直廊曲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炸开南京仪凤门,数百太平军突入城内,其中的一支队伍正遇上仓皇逃跑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在东王杨秀清

13、的指挥下,太平军一鼓作气攻下全城,全歼清军,占领南京,取得了起义以来的最大胜利。 当年以“天下太平”为己任的农民将领在得了天下之后没有急于建设天下,而是先尽情享乐放纵。 天王洪秀全于月日进入南京,与众将领讨论建都事宜。大家认为,南京这个地方为“王气所钟”,“乃帝王之宅”,在此建都具有政治号召力;从经济上看,这里属江南富庶地区,广有米粮,资源丰富,可在物质上得到保证;就军事地理看,南京城墙高厚,地域广阔,北有长江天险,四周群山环抱,地势十分险要,进可南征北战,守可阻止北敌南侵。一番查看之后,他们决定建都南京,改名天京。 太平军进入天京后,就广为宣扬两句话:“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天王

14、府的建设从进城后第二个月就开始了。 王府是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建十里,四周有三丈高的黄墙环绕的宫殿群,宫墙外面一道深宽各两丈的御沟,沟上有三孔石桥称五龙桥供行人进出往来。过桥迎面第一道大门为天朝门,门外悬挂着十余丈的黄绸,上有天王御笔手书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云中雪是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 进了天朝门到第二道门即圣天门,门旁置两面大鼓和两座琉璃瓦的吹鼓亭,每天小时鼓声不断,琴音袅袅,乐曲悠扬。 过圣天门即进入宫殿区,迎面有一座牌坊,东西两排数十间朝房,正面是天王坐朝的金龙殿。在大殿后面,是一条长长的穿堂,又有七八进,到末层第九进是一座三

15、层大楼,顶层四面绕栏,栏内长窗,登楼可以眺望到数十里远。这种重殿迭宇的建设,是洪秀全自己设计的九重天庭。 天王府的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烧毁了一部分,于次年正月又开始了第二期工程。两期工程所用的砖石木料都是从明故宫、庙宇、民房拆取搬来。不过,直到天京重新被清军夺回去,天王府的二期建设工程也没有完工。 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天京诸王豪贵争奢赛富,竞相大搞华丽排场。 根据当时的“舆马定制”,从基层管辖人的“两司马”乘人抬黑轿开始,官员舆轿排场逐日加大。东王杨秀清每次出行要乘人抬的大黄轿,夏日轿下设玻璃注水养金鱼的水轿,每次出行时前后仪仗数里。天王洪秀全从不出宫门,宫内有美女牵的金车,宫外常备人抬龙凤黄舆。为了适应豪华的铺张,宫内专设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 太平军从武汉到南京,缴获战利品及没收工商业财物,接收居民家中钱财不计其数,为了管理使用这些金银财宝,天朝设立专管铸印和制造金银器皿的典金官;专管雕琢玉器的典玉局;专管制造冠帽的典角帽;专管制造靴鞋的典金靴等。如为天王制造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的夜壶都以黄金制造。 天朝各官在穿戴装饰上更是追求华丽奢侈之风,互相争奇斗艳,奢侈已极,一冠一袍可抵中人之产。天王洪秀全的金钮扣和八斤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