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088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教案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思品教案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思品教案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思品教案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思品教案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品教案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教案下册(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品教案下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处理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教材为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认真研读教师用书,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尽量选择适合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与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能学以致用。二是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2课堂教学要追求“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不要过度地关注活动,不要过分地追求形式。教学

2、目标确定后,整个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设置教学活动。教师在追求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感官愉悦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和动口、动手的时间,绝对不能忘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安排的任何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活动与教学目标的统一,而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形式的新颖、活动的多样化,要务实。另书面作业一课一次。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安排23课时完成。原则上是教学时间过半,教学任务过半,不要太超前结束新课。原则上考试前一周结束新课,最多不超过两周。教材解读:第一单元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教材简析说明单元本单元

3、主要从学生与自我、与集体、与社会生活接触的层面入手,通过设计开展一系列实践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明白自尊、自爱、自强的重要性,懂得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品行;结合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及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诱惑,应该如何抵制,懂得要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一、单元目标本单元共设计了自尊自爱吾日三省吾身心中的警戒线与法同行四个主题。主要体现以下教学目标:1、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遇事三思后行,爱惜自己的名誉。2、关爱生命,懂得拒绝不健康的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迷恋游戏机等,学习国有意义的生活。3、学习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养成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小公民。二、每

4、课教学设计及建议第一课 自尊自爱(2课时)课题释义:自尊的意思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歧视、侮辱;自爱的意思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与名誉。(一)、主题活动设计思路“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单元主题活动是依据课程内容标准“我在成长”中的相关细目设计安排的。本课选编知耻后勇珍视自己的名誉两个次主题活动,通过讲故事、交流、调查展示等形式,寓教育于活动,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强。通过思辩性活动,帮助学生端正对名誉的正确认识,学习从审视自我入手,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健康生活,成为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公民。1、知耻后勇:侧重帮助学生从行为方面认识怎样才是自尊、自爱,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

5、面对挫折和错误,如何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学会用人生格言等方式激励自我,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2、珍视自己的名誉:围绕有关名誉的话题,告诫学生爱惜名誉是自尊自爱的表现,要珍惜名誉,就要从小入手,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错误,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2、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珍视自己的名誉,学会自爱。3、学会用人生格言和座右铭等方式激励自我,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三)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典型的与羞耻荣辱有关的故事或社会事件。2、写“成长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成功、进步、新的创

6、意记录下来。(四)、教学活动及建议教学活动安排:1、听故事耻辱戒指,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是勇敢的表现。2、回顾周处知耻铸美德的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示。3、辨析言行出示教材第3页的插图,说说如果你有这些不良行为,应该怎么办?4、小结:学习两句名言。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是自尊自爱的表现。5、认识自己的长处。通过说说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自爱的表现”。6、故事:在金钱面前,感悟名誉无价,知道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自己的名誉。7、辨正误,指导实际行为书中第6页内容8、辩论:(1)被人误解时,一定要争辩,反驳来维护自己的荣誉吗?(2)隐瞒错误,不让同学知

7、道是爱惜荣誉的表现吗?9、总结教学建议:1、从古今中外的典型故事入手,引出关于羞耻荣辱、名誉的话题。2、采用“照镜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勇于改正,让学生知道知错就改是自尊自爱的表现。第二课:吾日三省吾身(2课时)课题释义:本课题出自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曾参“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做人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一)、主题设计思路要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必须学习自我反省,通过经常性,习惯性的自查对照,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教材借用一句经典的古训“吾日三省吾身”为活动主题,一次安排了三个次主

8、题活动:“你有过反思吗”“反思是进步的阶梯”“掌握反思的方法” 。力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告诉学生自我反思的意义和方法。(1)、你有过反思吗?这部分有正文资料,课文通过深入浅出的描绘和解释,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反思,通过一则反思日记,告诉学生我们要经常反思。(2)反思是进步的阶梯这部分内容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明白反思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反思的方法这部分通过案例、名言等内容,告诉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的方式,了解自我反思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2、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三)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四)、教学活动及建议教学

9、活动安排:1、理解课题,懂得什么是反思。2、读日记我的反思,让学生感受反思的作用,知道反思是进步的阶梯的意思。3、聪聪的反思。看图,如果你是聪聪,你将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行为?4、我会反思反思自己今天的言行,说一说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5、掌握反思的方法6、现场反思6、学写反思日记教学建议:1、通过范例让学生了解究竟哪些行为属于反思,哪些事情应该反思,让学生学会记反思日记,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2、反思的方法书中介绍了几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反思方法。第三课:心中的警戒线(3课时)课题释义:心中的警戒线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警戒线是不可超越的意思,是

10、指要在中小学生心中筑起抵御不良的心里防线,增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一)、主题设计思路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陋习和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教材设计安排了“不良诱惑的危害”“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等主题活动。教材从实际生活入手,从触目惊心的案例入手,让学生看到并了解在自己周围存在这一些不良诱惑,为学生活动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教育的效果,达到了教育的目的。(1)不良诱惑的危害这部分课文有正文图片小资料等活动组成,课文旨在使学生明白身边的不良诱惑及其产生的危害。(2)、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这部分课文通过抵制不良诱惑,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三个方面展开,达到教育学生

11、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目的。让学生从图片、案例等资料中深刻感悟到生命是美好宝贵的,应该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懂得要拒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过有意义的生活。2、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爱滋、沉迷电子游戏等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并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3、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三)教学准备:1、课前调查,了解社会上究竟有哪些不良的诱惑,并写出相关的调查记录。2、收集一些有关毒品的案例和知识,上课时交流。3、收集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危害的案例,如吸烟、赌博等

12、。(四)、教学活动及建议教学活动安排:1、说一说。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明白诱惑无处不在。2、议一议。列举我们面临的诱惑,说说这些诱惑带来的危害,体会危害的严重性。3、看一看。通过看教材1314页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吸烟的危害,了解世界各国以及我国政府对吸烟问题的重视。4、想一想。如果家里有人吸烟,你打算怎样劝诫,说说你的好办法。5、我们应该怎样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如:对待网络、对待吸烟、对待酗酒的态度等。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己找到切实可行的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自我辨别、自我控制的能力。6、远离毒品。(1)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13、,了解毒品的危害。(2)了解国家乃至全世界对吸毒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知道这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3)有条件,可以到相关部门看看禁毒宣传片和宣传牌。7、预防艾滋病,(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8、总结远离毒品,预防爱滋,珍爱生命教学建议:1、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不良诱惑的特点和带来的危害,建议从个别典型的案例入手,通过剖析,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深化到理性的思考。2、有条件,可以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如让法制副校长到学校来讲一堂法制教育课,让学生观看相关宣传片和宣传牌,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来教育学生。第四课:与法同行(2课时)课题释义:“与法同行”即让

14、“法”与我们同行。意思是说,造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法律。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学法守法,并知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主题设计思路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法制教育,是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的保证,因此,教材特别设计与法同行的主题活动。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按照“学法守法用法”的结构线索组织了心中有法依法维权两个次主题活动。1、心中有法。这部分活动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颁布的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教育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法律法规,能帮助我们辨别是非,了解权利和义务,做知法守法小公民。2、依法维权。着重引导学生怎样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捍卫权利和尊严。(二)教学目标: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2、通过实际案例,呼唤青少年的良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资料,收集有关法律案例。(四)、教学活动及建议教学活动安排:1、创设悬念,引出话题(用书中19页王刚李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