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040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尉教201120号关于印发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乡镇中心校、局属各学校、各高中、各民办学校:现将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实施。附件: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尉氏县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2011年全县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部署,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强县为总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培育特色”为工作重点,坚

2、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在更高水平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体育科学发展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扩展。2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双学双争”、“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把集中整顿干部工作作风作为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3.科学规划尉氏教育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3、,切实抓好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及市、县中长期教育规划、县“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实施工作,启动尉氏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确保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目标任务。5全面落实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落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落实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

4、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6.大力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校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构建适合我县地域特点和人口分布的校点布局。完成新建县二初中建设,确保2012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县城新建公办幼儿园一所;完成金伯利高中一期工程建设。加大学校教学仪器、图书及运动器材等设施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7.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

5、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做好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应用水平,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推进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协调发展8.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农村和城市辍学率分别控制在3%和1%以内;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落实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9.深化高中教育改革。继续实行普通高中

6、分配生制度。继续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规范高中办学行为和招生行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指导各高中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全必修课程,开足课时,开好选修课,建立起完善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管理评价制度。鼓励和支持高中学校发展学校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特色品质。10.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强力推进职教攻坚,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扩大我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积极推进中职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不断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重视实践和实训

7、环节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1.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各乡镇至少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对幼儿园准入、安全、质量和收费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指导。12.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管理。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办学,不断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管理,加强民办学校年检工作,规范和监督学校

8、办学行为。加强对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13.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四、强化特色创建,推进教育内涵发展14.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

9、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活动。继续开展全县“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的国学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有县域特色的德育体系。充分利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德育资源,强化学校内外育人合力。15.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暨“曙光”体育活动。组织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高三应届毕业生体育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健全学校突

10、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机制,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卫生防病教育,做好学校饮食安全和学校食堂等级量化工作。举办好全县师生才艺展示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16加强督导工作。开展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督导检查,开展规范办学行为、职教攻坚、高中新课程改革及学前教育等专项督导检查。17.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强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工作,搭建交流平台、学习平台,加大科研工作力度,以科研促疑难问题的突破解决。继续抓好“优秀教师交流中心”,成立“高效课堂研究开发团队”,提高教育科研水平。18.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环境文化、班级文

11、化建设为重点,在丰富学校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育人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安全文化。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和激励广大师生,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19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师生汉字书写,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五、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发展20.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1.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全面推

12、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学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22.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认真抓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强教师师德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专业化培训。进一步实施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加强校长及中青年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23.建立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长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24.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坚持城区

13、中小学教师送教下乡、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优秀教师巡回教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四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校际对口交流机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六、加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深入发展25进一步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单位)岗位设置,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做好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和发放工作,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绩效工资制度的平稳实施,取得实效。26创新人才培养体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加快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

14、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努力探索,建立科学、多样的学生评价标准,构建灵活开放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测、督导评估体系,形成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多元化学校评价新机制。27创新办学方式。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28创新教育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

15、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不断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29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校认真总结反思,努力打造一批有价值、有尉氏特色的课改成果。30深化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深化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完善中等学校招生办法。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七、狠抓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教育和谐发展31.加强教体系统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启动工作。开展法制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师生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基地作用。提高行政机关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强化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加强教育执法,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32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33.加强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关心教师的思想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