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940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试题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课程: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单选题1.既是商业规则,也是做人规则的二元商业经营法则是: 回答:正确1. A 德能双修 2. B 双道均衡 3. C 低调做人 4. D 高调做事 2.诚和信的关系是: 回答:正确1. A 诚是职业道德,信是人生信条 2. B 诚是社会根基,信是社会关系 3. C 诚是外在形象,信是内在品质 4. D 诚是内在品质,信是社会关系 3.“让利取信”的真正意义就是从: 回答:正确1. A 信誉运营阶段上升到品牌运营阶段 2. B 资本运营阶段上升到策略运营阶段 3. C 信誉运营阶段上升到策略运营阶段 4. D 资本运营阶段上升到品牌运营阶段 4.韩国商佛将经商

2、之道归结为三个词:即: 回答:正确1. A 信、义、道 2. B 商、文、道 3. C 戒、定、慧 4. D 死,鼎,戒盈 5.企业经营中也要学会取舍,要明确目标,根据企业当前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来决定取舍,比如在发展初期选择: 回答:正确1. A 快速和高利 2. B 高利和优质 3. C 快速和优质 4. D 低价和优质 6.英国的经济学家杜宁预言的服务经济的特点是: 回答:正确1. A 伏击机会 2. B 等待纠错 3. C 服务为王 4. D 和气生财 7.如果企业想选择客户而不让客户选择企业,那么企业自身一定要有: 回答:正确1. A 品牌形象 2. B 诚信为本 3. C 核心竞争力

3、4. D 企业文化 8.客户关系的成本包括: 回答:正确1. A 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 2. B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 C 资金成本和关系成本 4. D 固定成本和关系成本 9.深圳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回答:错误1. A 优越的地理条件 2. B 国家政策的倾斜 3. C 培育了企业群、旗队 4. D 培育了“旗舰”公司 10.某企业创业成功后,应该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但是创业的元老们不喜欢变革。企业最后还是会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是: 回答:正确1. A 只重“和”不重“德” 2. B 只重“和”不重“变” 3. C 只重“和”不重“识” 4. D 只重“诚”不重“通” 11.既是商

4、家的为商之道,也是自保之道的是: 回答:正确1. A 德能双修 2. B 诚信为本 3. C 高调做企业,低调做人 4. D 德莫如显,能不欲见 12.所谓“经营”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精营”,即: 回答:正确1. A 精确的经营 2. B 精心的经营 3. C 精明的经济 4. D 精明地经营 13.财商的基点是: 回答:正确1. A 舍一求三 2. B 乘机借势 3. C 就商论商 4. D 高薪留人 14.企业经营中也要学会取舍,要明确目标,根据企业当前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来决定取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选择: 回答:正确1. A 快速和高利 2. B 快速和优质 3. C 高利和优质 4.

5、 D 低价和优质 15.到了互联网时代提出的口号是: 回答:错误1. A 老板们联合起来 2. B 消费者联合起来 3. C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4. D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第一讲 六字箴言 阴阳平衡财富运行六条轨道商场上有成功、有失败,而绝大多数企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叫做“经商无道”。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商场上也是这样,可以说“得道者多财,失道者喝彩”。那么得到了财富,是否就意味着得到了“道”?如果能够持续持有这种财富,就是得到“道”了,如果骤然爆发,然后骤然失败,那就是得财而失“道”那么“道”在哪里?“道”到底是什么?“道”有何奥秘?很多人都在解读“道”,最好的

6、方法莫过于从古今中外的名商身上去解读。“道”的最经典解释,来自老子道德经。什么是“道”?老子阐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最本原的东西叫做“道”,其余的不过是“道”的衍生物。所以把最本原的东西归到“道”上,那么“商道”,就是创造财富的根本规律,总结的是古今中外名商最本原的东西,比如,诚信为本,远见卓识,合作发展,创新求变把这些“道”归纳一下,其实是六个字:精、诚、义、识、和、变。将这六个字演化为日常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就可以得到财富了。现在的问题是,假如我们把握住其中的一条了,比如把握住了“诚”,做到了“诚信为本”了,那么我们就能够得到财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不难发现,

7、一辈子诚信为本、到老还是穷困潦倒的人还非常多。那么是不是靠精明就能够得到财富呢?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仅仅靠精明就想生财,是不可能的。在商场上,“精”和“诚”不是单轨运行的,而是双轨运行的,仅靠精是不行的,还要有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你对人很真诚的时候,必须同时很精明。比如张三卖鸡蛋,一辈子,从不卖高价,也不缺斤短两,到老了,还是在那卖鸡蛋,为什么?因为他只是“诚”而不“精”,这是不行的。实际上,这六个“道”,都需要两个一组相互搭配。其中,诚与精是一组,义与识是一组,和与变是一组,只有当它们成为一组时才能生成财富,这就是商业成功的秘密所在。图1-1 商业运行的六条

8、轨道同时,每一组中都是一阴一阳搭配的,比如“精”和“诚”,阳的是诚,阴的就是精。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六个“道”分为两类:一类是阴,一类是阳,这正符合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说“诚信治道”是对财富的一种误解,诚信必须和精明结合起来才可以为道。那么同样,只重“义”,讲义气,散尽自己的财富,让其他人都来分享自己的财富,是不是就能够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也不行。“义”的背后必须有“识”来支撑。一个讲义气的人,如果善于跟社会各方面结成关系的人,一定是有见识的。如果没有见识,而只有义,那么至多像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虽然一向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却终究成不了大事。和与变,也是一对。所谓“和气生财”,

9、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家只做到了“和”,却没有“变”,最终财富也就流失了。比如,创业成功后,应该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但是创业的元老往往不喜欢变革,这时如果仅仅为了维持这种友好关系而不去“变”,那么最后还是会被淘汰出局的。因此,精、诚、义、识、和、变这六条轨道,是两两搭配的,企业就像行使的列车,必须在双轨上行使。有些企业是在单轨上“行使”的,是靠速度来保持,而一旦减速或者停止,过去用速度掩盖了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那么就要倾覆了。因此,如果想让一个企业真正实现永续经营、基业常青,就必须确保这六条轨道是双轨的。二元商业经营法则1.双道均衡:暴得大富,不详之兆历史上很多名商都有这样的教诲:暴得大富,乃不详之

10、兆也。那么得了富,就一定不祥吗?应该说,如果没有另外一条道来支持,那就是不详之兆。很多人因得富、得财而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为富不仁,甚至为非作歹,最终只能走向毁灭,所以一定要讲求双道均衡。假如你获得了财富,只讲诚信,如果没有精明这一条,那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你的财富就被别人骗走了,是留不住财富的,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财富就意味着灾难。社会上很多人都在打富翁的主意,所以留给一个不肖子孙很多的财富,对他来说无异于灾难。可以看到,很多人成功之后一般不将财富传给子孙,因为他认为这是“遗祸”,如果子孙没有能力去继承,就只能挥霍,就会出问题。2.德能双修:德盈者修能,能盈者修德阳的诚、义、和,阴的精、实

11、、变,那么我们该修什么?该修德吗?不一定,如果你已经“德盈”了,再修“德”对你的商业经营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此时你需要修的是“能”。有时,我们表扬某人其实也意味着批评他,比如对一个人说“你太有才了”,辩证地看,可能就是缺少“德”了;而对一个人说“你太忠厚了”,说一个人太厚道了,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别的优点,“忠厚”“老实”就成为“无能”的别称,暗示这个人要学聪明一点了。因此,你要学会从别人对你的表扬中,发现自己缺什么。缺“德”的补“德”,缺“能”的补“能”,德盈者修能,能盈者修德。图1-2 商德和商能的效果图有时能力太强了,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如评价一个人,优点是人缘很好,缺点则是人缘太好了,我们

12、常常会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双道均衡”不仅仅是商业规则,也是做人规则。很多情况下,失败本质上都在于失衡。中国人历来信奉“中庸之道”,就是说虽然会有重心的倾斜,但是会保持一定的度,而不至于到倾覆的程度。商道也是如此,在你的能力和品德之间必须要均衡,均衡了,才能生存,才能成功,哪怕只是个低层次的均衡。有些做小生意的人,德不高,能也不高,但是能生存,生意做大做强了,到达一定高度时,反而会失败,为什么?就是因为层次高了就容易不均衡,就会倾斜,财富之球就会滚落。因此,实现一个高水平上平衡,是对企业家未来发展的要求。3.德莫如显,能不欲见:一阴一阳德莫如显,是说“德”越张扬越好,最好让别人都知道。“德”是

13、品牌建设的根基,最好“有口皆碑”,全天下莫称汝德。另一个方面,能不欲见,是说“能”要掩饰,要虚怀若谷。因为“能”是阴的,看不出来的智谋才是高智谋。很多企业家,喜欢大肆宣扬自己是怎么成功的,自己有多少智谋,其实这并非高明之举。如果宣扬自己如何关爱社会是可以的,如果宣扬自己的智谋,有时往往会误人子弟,并且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比如有的企业家,原本成就是“三”,可是一上电视,就鼓吹为“三百”,然后几天不上电视,就会有传闻,比如说他携款潜逃了也有很多企业家,不大会说,而“不大会说”才是一种大智慧。高明的企业家,往往是高调做企业,低调做人,这既是为商之道,也是自保之道。自己的名声高于企业的名声,意味着一旦企

14、业家一人失败,整个企业也就彻底垮了;企业做得比企业家本人好的,如果企业家出了问题,企业还可以照常运行。因此,企业做高调,个人做低调,这就是德莫如显,能不欲见,一阴一阳。【案例】李嘉诚和周正毅都是聪明人,前者是华人首富,后者是上海首富;两者都出身卑微,前者出身小职员,后者出身棚户区;两者都从小生意做起,前者是靠卖塑料花起家,后者是靠卖馄饨起家;两者都是在地产上发家,前者靠卖地产转型,后者靠烂尾楼发家,但是前者成为财富榜样,后者成了问题富豪。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是否均衡。与不均衡,一个方面,像周正毅,发财的是不均衡了,法在的时候,一贯的上海合作伙伴,其实最后推导他的,都是这些合作伙伴,来

15、高他,来检举他,都会赤吃亏每一次,别人吃亏了,所以别人就积累了,吃亏的本事,德不行,这个人不能和他合作,李嘉诚的合作法则,九十,十一法则,他和别人做生意,应该拿,十万,如果他要,努力,努力,你应该让我拿十一万,别人也说不出来,就可拿,应德,十万,可德什么?十一万,但他就会只要什么?九万,只要九万,为什么会是这样?应该是要十万,那么这个减出来一万干吗?这一万,破戒开始,叫做摘牌维护费,信誉折旧费,来维护这个信信誉,维护到什么程度?不拿本钱,也能做生意的程度,为什么?跟着,成八哥,跟着,好发财,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三次以后怎么样?就形形成了,诚哥,拿了一块地,你们看投不投啊?我投15恩,不用诚哥,拿钱,心哥出面办,分利分利,用品牌来分利润了,资本经营,已经到了什么?品牌晶莹的程度了,诚哥就是品牌。假如有一天,你快破产了,你能借到多少钱呢?这就是对你的品牌的一个考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