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842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赴延边州林业地区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吉林省森工系统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8月10日至15日,我市远赴吉林省延边州林管局下属的大兴沟、白河及敦化林业局,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对上述地区在林业发展、生态建设、自营经济、产业化经营、森林防火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成功经验的考察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考察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更重要的是,还感受到了发展的差距,学习到了经验,得到了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延边林区的基本概况和主要特点延边州林业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是国家重点林区和林业产业基地之一。延边州林管局林业总人口40

2、万人,职工10万人。1998年10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组建了吉林延边林业集团,2001年被国家列为中国500强大企业(集团)。该地区森林资源富集,仅延边州林管局施业区内就拥有活立木蓄积2.79亿立方米,被誉为天然野生动植物园和物种基因库。延边州林管局下辖10户国有森工企业和1家森林经营局,此次我们考察的是大兴沟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敦化林业局。其中,大兴沟林业局经营总面积12.72万公顷,森林覆被率89.2%,年林木生产任务4万立方米;白河林业局经营总面积19.04万公顷,森林覆被率89.6%,森林资源总蓄积2600万立方米,年林木生产任务15.3万立方米;敦化林业局经营总面积23.74万公顷

3、,森林覆被率91%,森林资源总蓄积2868万立方米,年林木生产任务15.4万立方米。该地区的树种主要以柞树、椴树、水曲柳、胡桃楸、红松和桦树等经济阔叶林为主,木材立米平均售价在1200元左右;林龄结构较为合理,中幼龄林蓄积与近成过熟林蓄积比为1:3,尤其是白河林业局由于建局较晚,其成过熟林占80%,中幼龄林占20%。由于可采资源支撑,自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整个延边林区年采伐量仍在150万立方米,加之毗邻口岸的特殊地理位置,仅敦化林产业每年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就达150万立方米,为该林区林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料支持。通过实地考察和了解,三个林业局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

4、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企业管理体制顺畅。延边州林管局对下属林业局实行行业管理。大兴沟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敦化林业局分别始建于1960年、1971年和1958年。除公检法、生产及后勤辅助单位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已逐步剥离,由林业局所在地政府管理,形成了集森林培育、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纯森工企业。同时,他们按照“林业与工业分离、主业与辅业分离、企业职能与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分离”的改革发展思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置换职工身份,变林业职工为林区群众,使企业负担不断减轻,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职工收入持续攀升,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林业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5、以敦化林业局为例:该林业局在册职工8211人(其中在岗职工5682人),离退休职工6518人;2008年木材销售利润为1.7亿元,企业上缴不到1000万元。由于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全部剥离,他们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及林业职工收入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大,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二)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延边州林业地区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在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绿化义务植树活动,仅敦化林业局2008年就完成义务植树85公顷7.7万株。另外,在满足培育森林资源种苗的同时,有重点集中建设培育种苗花卉基地,其中大兴沟林业局个人营建的红松

6、果林就达196公顷。在依法治林过程中,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林政和非法侵占、蚕食林地案件,对炭厂、削片企业全部予以取缔。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由于其城建林中、林中有农的特殊行政区划,延边州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林业是森林防火的预防主体、当地政府为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模式,使权、责、利得到了统一。加之在敦化市由森警官兵驻守的航空护林站,在防期内对重点地带能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空中监测,一旦发现火情能及时空投扑火力量。截至目前,延边州已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三)替代产业发展迅猛。延边州林业地区林产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木材生产、林产品加工、野生

7、动(植)物人工驯养(栽培)加工、林下多种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等为主体的林业经济发展格局。白河林业局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25804万元。目前,以白河刨花板有限公司、白河集宏木业有限公司、白河象新木业有限公司等林产工业厂家组成了极具竞争能力的林产工业体系,产品包括“美人松”牌锯材、集成材、装饰材、木地板等20多个系列300多个产品品种,各厂家均通过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森林体系认证(FSC认证)及产销监管链认证(COC认证)。延边林区依托长白山风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了以美人松宾馆、白山大酒店、长白山大厦、长白山和平滑雪场、峡谷浮石林、长白山温泉洗浴为代表的宾馆

8、住宿、餐饮、娱乐旅游设施,年接待客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林业职工从业人员1200多人,旅游业产值5600万元,成为带动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林地经济快速发展。这三个林业局对施业区内的林蛙沟系和红松果林实施了竞价承包,仅敦化林业局2008年就获得企业收益4634万元,林地经济总产值达8371万元,合理安排分流职工967名,最大限度地兼顾了企业、职工和辖区农民的利益。在自营经济发展上,林场依托资源优势,实施一场一策,建设了笃柿人工移植栽培、五味子栽培、种苗培育、食用菌等种植基地,使林场职工告别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敦化林业局大沟林场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率先完成了一级菌到三级菌的制作,全场木

9、耳种植户200余户,年食用菌产量达600万袋,产值12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3万元,成为延边州林业食用菌第一林场。(四)开拓创新意识超前。在学习考察过程中,延边林业职工爱护森林、保护资源的意识,摆脱林木靠林地、摆脱依赖求自立的创业理念让我们印象深刻。敦化林业局大沟林场于1996年由我省东京城林业局划归到敦化林业局。重新划归后,由于林业管理经营体制的转变,木材生产任务由原来的年产3万立米锐减为零。面对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大沟林场职工不等不靠,根据场情特点,实现了工作重心以木材生产为主到以林地经济为主的转移。在食用菌主业带动下,形成了依山养牛、靠水养鱼、沟系养蛙、林边养蜂多业并举的创业格局。自20

10、08年开始,延边州林业地区紧紧抓住国家棚改政策,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据统计,敦化林业局2009年规划拆迁2600户,回迁13万平方米,回迁率达100%。通过棚户区改造的整体规划,彻底摆脱了过去因职工取暖而对林木资源的消耗,职工生活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二、存在的差距我局与大兴沟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敦化林业局虽同属于森工企业,但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其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差距。延边州林业职工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他们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从依赖林木求生存到依靠林地求发展,勤劳、实干、进取,最重要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了

11、领路人作用。延边州林业地区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实行弹性工作制,由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全民创业增收活动,干部职工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白河局光明林场郑场长带头发展食用菌种植,探索种植技术,积极开发市场,现食用菌种植产业已成为了该场职工致富的主打项目。几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发展战略,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延边林业地区相比在规模和效益上还存在一定距离,唯木不为、无木难为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发展自营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还没有真正从依赖林木资源的窠臼中转移出来,对自营经济的重视关心程度不够,合力推进的氛围不浓,

12、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着差距。(二)在企业体制方面存在着差距。延边州林管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以股份合作、整体出售和民营为重点,在体制变化、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础上,改革触角向生活服务型单位延伸,剥离和半剥离单位已分阶段以股份制推向市场。由于负担不断减轻,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张。2008年,白河林业局银行自有资金存款12824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15529元。我局一直实行政企合一体制。随着林业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在国家投资先天不足的前提下,依靠自身产业经营积累,已经逐步形成了林区政府、教育、医疗卫生、公检法司、社区管理、供水供热等公益事业一应俱全的林办社会体系,

13、各项支出全部由森工企业包揽。但与此同时,在林业资源、后续发展的经济储备方面的元气也已消耗大半。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体制方面存在的差距。(三)在森林防火工作上存在着差距。敦化林业局局长任瑞国向我们介绍,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延边州林业地区农林交错、区划交叉、人员复杂,一直是森防落后地区,防期内火情火警不断发生。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延边州委、州政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特别是农林混杂地区森防工作中,实行当地政府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体制,森工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预防和看护上,责、权、利划分清晰,也因此取得了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突出成效。与其相比,延边林业地区在责任体系上以当地政府为主体,而我们在农林交错地区行使

14、的是林业管理权,在森防上还承担着本应由当地政府负责的责任和义务;在扑救力量上,延边林业地区以驻在部队为主力军,而我们主要依靠的是本局专业队伍;在扑火设施上,延边林业地区装备精良、设施完善,且空中航空护林机动迅速,而我们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纵深地带发生火情火警,很难快速到达,常常贻误战机;在火灾预防上,延边林业地区依靠体制机制,林农融为一体,共同预防扑救,而我们往往是孤军奋战,常常是林业“打火”、农业“看戏”。今年在扑救4.27森林草甸过境大火过程中,逊克县部分乡村不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以打防火隔离带为名,擅自放宽标准,大肆砍伐林木,性质十分恶劣。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大平台地区森林资源经营权和行

15、政管理权分离,管理权未能有效行使,致使当地农民乃至领导干部的防火观念淡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管理薄弱地带。近年来,我们探索推行了吸收农民参加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将林地交给当地农民承包经营,每年发放管护费用并由林业局为乡村干部“开工资”、“发奖金”,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彻底解决农民吃山与护山、毁林与护林的矛盾,每年都有因农民野外吸烟、烧秸棵、烧荒等而引发的火情火警发生。与延边州林业地区森防工作上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森防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差距。(四)在自营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差距。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延边州林业地区面对商品材刚性递减的趋势,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领导全民创业;建设产业基地,带动全民创业;注

16、入科技含量,支撑全民创业,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为延边林业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以白河林业局为例,该局中草药基地总面积达2364.8公顷,野生浆果基地总面积9252公顷,林蛙养殖230万只。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利用距长白山山门仅3公里的地域优势,开办了“林海人家”家庭旅馆,带动了家庭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和餐饮业,全场173户职工家家都有创业项目。从我局自营经济发展看,近年来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强扶持引导和政策倾斜,自营经济呈现了一定的发展态势,但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尚未形成整体规模,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三、启示此次赴延边州林业地区考察学习之行,让我们看到了两地之间在资源、体制等方面存在着的固有差距。但同为森工企业,同处农林交错地带,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我区在发展中蕴藏着的巨大潜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快将延边林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加快我市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信心,开拓思路,抢抓机遇,才是我们此次学习考察的目的和关键所在。(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带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