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747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最新整理by阿拉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位分工及个人见解关于各辩位的分工及职责的个人见解(一辩篇)一直以来在交大人心中辩位都有着很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大家在逐渐之间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辩论思路,在辩位这一环节上,我即将阐述一下自己的一套思路,或对或错,不是正解,如果实在一无是处,那大家纯当一乐,不用当真。好了言归正传,正式开始。毫无疑问,辩论有辩和论两个方面,一部分人觉得一四辩偏论,二三辩偏辩。如果按照某些说法辩是辩驳对方观点,论是论述己方观点的话,个人觉得,它不一定。实际上,实际上之所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一四辩有陈词。但是有陈词不代表就偏什么。一辩的确略有偏论。但是二三四辩偏什么,看个人爱好。二三辩以论为主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2、,四辩偏辩也是有的,比如2001年那位无冕之王,胡建彪。好了,继续从一辩开始扯。有人说对一辩最简单的要求,您托个稿吧!半托也行啊!是吧?还真不是。大家首先要明白一件事,脱稿不等于背稿。眼睛一睁就开始叽里咕噜的背,那样的方法还是不错的。但是它的针对性呢?在正方一辩也许还不明显,但是反方一辩这点却是尤其要注意,有的反方一辩明明都已经发现了对方明显的错误和立论针对性的时候,还是只论述己方的观点在在.这就有点.。可能有的人会说规则有限制,只能阐述己方观点,不能反驳对方立论。是啊,但请你注意,咱不用你反驳对方立论,但至少你要明白如何防御吧?至少说明对方论点的缺点吧,这就是一辩第一个不好做的地方。正方一辩

3、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的牌子举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也极难,纯属运气,所以不必强求。更多的人都是看着时间板而做到的,这样的总是给人不完美的感觉。不过如果能把念变成富有感情的陈述,就更好了。大家也都看过全辩或国辩的视频,那样的比赛都是临场抽正反方的,所以同志们注意了,像蒋舸、樊登这样的一辩是拿着定义和主线上场灵机应变的干说的,这才叫脱稿。一辩还有一项很重的任务,这个任务叫深入浅出。辩论的理论是越深越好,但是你不能要求场下的观众也跟你一样深,那叫扯淡,很少有观众能像辩手一样因为一

4、个辩题而沉浸于一个方面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所以必然要深入浅出。让大家都懂,辩论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比赛(这是实话,它不像打篮球那样,比赛方便且随时能参加),所以就希望各位一辩在自己的一辩稿阐述的简单一点,有复杂的逻辑的时候,麻烦您打个类比举个例子,至少听上去让人容易接受。一辩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是一方的开头词,头开不好,嘿嘿,基本挂掉。一辩的陈词发言应合理的包括概念和立论,定义实际上是明确辩论范围的,所以定义一定要合适客观认同符合己方观点,如果你方所说观点完全不符合客观认同,只是一味的迎合己方观点,甚至完全背离主流认同,那即是你赢了,也不会赢得尊重。而且那样也几乎不可能赢。而立论这个东西

5、实际上个人觉得交大现在的方式太死板了,大家大部分都会采用三点立论,而且最后一点还死是个爱用升华,实际上,作为一辩阐述观点,我觉得升华不是什么时候都该用,三点立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好,有的辩题有时候如果两点点立论就够了的话,何苦用三点呢?不要认为立论越多越好,越多的立论有时候越容易给对方攻击点。三点立论的确更加能给人一种协调美感,但是有时候也缺少了自然感。(扯远了,立论毕竟不是一辩自己定的。)而一辩稿的阐述不要太注意于具体形式,主持人式的一辩是好,但是不是所有的辩手都适合(这种先定义后立论按理而入的陈词我觉得就是主持人式),有时候其他的方式也不错,比如感性的方式,对于一些感性的辩题,比如爱比被爱

6、更幸福这样的,就没什么定义好阐述的,一个爱一个幸福,就没了,而且这两个定义还是干脆没有正统的定义的。不同学术的方向不同的定义,那怎么办?交大的方法是描述式定义,而描述就趋向于感性。一辩陈词是可以输入感性的,而且也要注意感情。比如在发言时先带入一段感性的例子,效果也蛮好的,卓越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曾经的一辩吴天,而吴天在2003年半决赛的一辩陈词,个人感觉蛮不错的。然后另一个环节,一辩小结。一辩小结这个东西本是现场性极强的东西,但是现在也有些人提前写稿,这个具体应该怎么样我不知道,因为大部分赛制没有一辩小结,我只知道2003年黄执中做盘问和对辩小结时,是应该不会写稿的,所以我个人感觉提前写稿不太

7、好,当然可以提前询问己方二三辩的攻击方向,但是临场有不确定因素,如果过于追求提前准备,反而容易产生失误,因为毕竟二三辩的攻击不是如此容易得逞,而且很多二三辩好临场揪着对方东西出问题,更多的把心关注于场上,也许效果更佳。最后提出个人感觉的优秀一辩要求:女性一辩:打扮清秀(千万别妖艳)、微笑亲人(如果冷笑或者皮笑肉不笑的话.后果很惨)、声音体现知性美(当然也可以像邻家小妹那样俏皮可爱)姿态大方(很重要,尤其是女性)、理论清晰、用词严谨(一辩啊,总不能上去就让对方抓住口误吧)男性一辩:笑容自信(别显得自负)、说话气势足(但是别嚷)、绅士(也可以有点小风趣,绝对不可以耍无赖)、语言有煽动性(但不是哗众

8、取宠)、女性要求的最后两点女性一辩卓越代表:吴天、蒋舸、姜丰.(很多.)男性一辩卓越代表:樊登.(很遗憾的一点男性一辩实际上不少,但为人所记住的不多,主要是我记住的不多,毕竟咱是男的,注意一个漂亮秀丽的一辩那也是人之常情是吧?哈哈)好了,扯完一辩扯二辩。写完一辩后,迟迟没有动手继续写,理由有三,其一,大部分思路来得时候都是半夜,那是虽然睡意不大,但是会惯性的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之后,睡着.;其二,嘿嘿,是因为自己懒;其三,是有些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其实,个人觉得二三辩是一场辩论赛中配合最多的两个人。所以也有些不太好单写两者的作用,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可能我会把两者互相写到对方的那一段中,还请海涵,如

9、果有错恳请指证。在现在的交大问辩制中,二辩有两个问题,和一分钟的小结时间。二辩是一辩之后的发言者,事实上是真正短兵相接的开始,二辩作为一方真正的第一个反驳者,最好的提问方式就是针对对方一辩陈词的东西。作为全场第一个展示己方攻击的辩手,二辩不用像三辩那样,攻击极快,但是二辩的两个问题最好要具有极高的针对性,攻击力强,要做到势大力沉。在一场辩论赛中,二辩的问题是唯一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在回答之后二辩有一分钟来总结,在此环节逃避容易被对方揪出来。那么对二辩的第一个要求出来了。现场第一逻辑反应力。大家大多数都觉得三辩是临场反应最好的辩手,其实个人觉得不一定,三辩是反应最激烈的辩手,但是不是最好的反应辩

10、手不一定。但是二辩的反应要做到,精准到位,逻辑严明。二辩的语言反驳语言不在于花俏,而在于实用(当然能花俏也好)。作为一三辩之间的角色,二辩在复旦辩论方式上,被定义为“承”。 二辩更体现出过渡作用,个人风格不能太偏离一三辩。他要做的是承上启下,二辩要为三辩攻辩和自由辩论点明攻击方向或点燃攻击思维,不是说二辩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提出例子作问题。或者只是在阐述己方观点而不管对方观点。那要二辩干嘛?我还不如让一辩接着阐述呢。二辩要首先证明对方的逻辑性错误,然后对己方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补漏。这种问辩制实际上也是让我最不知道该如何动笔的东西,因为它的可借鉴性太少,在网络上的辩论流行视频中只有99

11、年国辩上二辩才是问辩。但是99年还没有三辩攻辩.小抑郁一个。交大流行的二辩总结方式是:刚才问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对方怎么说的,然后说对方错了或者回避了(或者是:那对方辩友你想没想过.很多东西),我这个问题旨在说明什么并由此来支持己方观点。很流行啊,那么这种小结的可不可以?好不好呢?个人感觉可以,就是有些平淡,且攻击效果不是很容易就能体现。二辩回答,只要对方没有胡扯,那么就谈不到说错了,只能是立场不同罢了。这样效果不明显。二辩的第一个小结重点应该是对方与己方定义的冲突点,或者逻辑错点,因为这是对方立论的重中之重,如果在二辩提问时很明显冲着对方立论缺陷去的,那么小结便起到极大的攻击力,就好比99年郭

12、宇宽的二辩小结,逻辑性相当强,字字句句都在反驳对方观点,不仅使得优势出现,而且为自由辩论点燃了攻击的号角。另外的一点,守。一个出色的二辩一定要学会对己方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在四辩陈词之前,共有两段小结那么进一步修饰是必然的步骤。于是很多人说了:这不是废话吗,之前你还在说要反驳那种说明己方观点的小结很平淡。其实,不一样。因为修饰时要针对对方立论的攻击指出,或给大家一个更加良好的阐述,或将对方的攻击进行弱化,这才是关键,要充分针对对方一辩陈词。交大之声的规则中不是也提到了吗,要针对对方立论提问题。现场小结有时候很吃亏,所以现场小结也可以提前准备,但不要完整的写一段然后照本宣科的读,那样就没有意义

13、了。大部分辩题都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那么二辩最好要学会,驳论统一。但是如果不会怎么办?没关系,选其一而作。或彻底驳斥对方观点,或完全注意完善己方观点,对对方的攻击进行进一步的防御。这样也好,但是各有利弊,需要大家临场分析后作出结论。这也是为什么我感觉提前准备不好的原因。一分钟时间实际上很短暂,并没有很多的功夫让大家去做很多事,也许有很多人喜欢2001年袁丁的二辩陈词,袁丁的陈词的确好,但是大家要注意,当时是新加坡老辩制,那时候二辩有三分钟的陈词时间。三分钟啊,那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对于二辩来说,基本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接下不得不提的东西,自由辩论。受辩位约束,一场自由辩论中的语言攻击核心始终

14、很少落到一辩的身上,即使是被称为华语辩论大姐大的吴天(个人觉得吴天姐姐很可爱漂亮大姐大的称呼不适合),当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只是第二核心,第一核心是四辩陈晓欢。那么二辩又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而二辩也很少。在辩论赛中,二辩与三辩要相配合,环环相扣。一辩陈词后,攻击由二辩开始,二辩会影响三辩甚至自由辩论。二三辩最好是不同风格,但哪个也不能弱。最好一个强势一个儒雅,一个语言犀利,一个逻辑清晰。而三辩又因为要攻辩的原因,语言是绝对不能弱的,气势又普遍偏足,那么二辩很多时间在场面上看,是沦为辅助的角色。但是真的就是辅助吗?不是,之前说过,二辩是场上逻辑反应第一人,那么二辩在自由辩论中最重要的任务,逻辑攻

15、击和阐述。这是一项苦活,当然不是所有的队伍,都是这样,但是一个二辩若是既想完全打出自我又要顾及场上队友的话,那么这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这些都不是必须的,二辩走强势路线的也有,比如季翔,但是相对应的,严嘉就是儒雅和逻辑的典范了。所以二三互补是必须的。由于二辩处于一三之间,所以二辩更多的是儒雅型吧,有时候一辩只要稍微强势一点可以转型做二辩,也容易成功,二辩也可以转型做一辩,成功率也不低。好了最后到提标准的时候了,二辩基本上没死板的标准,而大家也都有一个差不多的理解,只提一点,不要不顾逻辑,光凭语言哗众取宠,那是大忌,如果场上评委真的懂辩论的话,对位分肯定是拿不到了。最后的最后,还是提一些个人觉得

16、很优秀的二辩吧男性:郭宇宽、袁丁、 季翔、黄磊.(话说这几个二辩都是教科书版的人了)女性:郑玉佩(虽然当时被郭大侠一比确有差距,但还是很强悍)、李捷达、吴天(话说2003年她一个人做了两个人的活.).终于写到第三个了写了好久终于到第三篇了,之前一直在考虑是怎么一个顺序写下来,有一段时间是打算按照一四二三的顺序写,因为想按照自己越来越擅长的辩位方式写,最后,又按照一二三四的方式写了,因为总觉得,四辩应该放在最后。感谢一下那些还能看一下我文字的人,毕竟我的文笔不好,或者说很差,感谢一下支持。先开始三辩好了,开始扯入正题。经常有人说一句话:一四辩好做,不容易做好,二三辩不好做的,但是容易做好。对吗?对,仅限于初学者。当一个初学者刚刚进入辩论的时候,一四辩稿可以提前写,所以容易做,而无论怎么二三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