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739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整理by阿拉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永昌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建设现代农业任务重大,应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趋势,调整

2、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近几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7.2亿元,较2000年增加3.47亿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5元,年均增长7.8%,是2000年的1.8倍。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8.65万吨,较2000年增加11.53万吨,年均增加6.6%;啤酒大麦产量达到15.84万吨,是2000年的4.1倍;蔬菜产量达到36.3万吨,比2000年增长2.

3、8倍;畜禽饲养量达到179.3万头(只),较2000年增加了24.8万头(只),增长16.1%。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8年底,全县通村公路铺油硬化742.79公里;新建、改建、维修干支斗渠290公里;农机总动力达到64.3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62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3万台部;农业生产耕、播、收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6%、72.9%和56.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2.8万亩,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饮水工程共解决了全县10.9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推广沼气池4200座,促进了农村能

4、源的利用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二是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由较单一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协调发展转变,由产量、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转变。逐步培育起了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食用菌和金鳟鱼等特色产业,形成相应的特色产业生产区域,30多万亩啤酒大麦、10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玉米制种、120万只优质肉羊、7045座食用菌棚、5470座日光温室、7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万多规模养殖户等种养植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初步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县以市

5、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八大系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29家,其中啤酒麦芽、面粉、蔬菜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30万吨和5万吨。县内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120个,为农产品运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科技创新推广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在全县建立起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广测土配肥面积达到40万亩,建立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玉米制种6万亩,复(套)种8.5万亩。先后引进了甘啤3、4号、

6、双孢菇2796、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反季蔬菜、瓜果和小麦、玉米、蔬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全面提高冷凉区食用菌大棚的种植质量,繁育推广金鳟鱼新品种。引进国外优质肉羊陶赛特、波德代等繁育改良本地肉羊品种,全县肉羊杂交改良率达到52%。积极推广农机技术,全面提升了农机化水平。全县累计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250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县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45%。五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制定胡萝卜、肉羊等40多项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了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农产品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检测。争取实施并通过了国家级啤酒大

7、麦标准化示范县、省列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项目,获得了花椰菜、西芹、胡萝卜、德赛羔羊肉、双孢菇、辣椒、啤酒麦芽、面粉等13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六是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不断推进,农民增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针对农民增收渠道不畅,近年来县上启动实施了“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65元,其中,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人均收入2016元,劳务经济人均收入1347元,二、三产业人均收入606元,切实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的农民增收良好局面。七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有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好

8、党的农村政策,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治保障。近几年,我县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等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空前好转,农村社会稳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使一些关系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从全县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情况看,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面临一些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9、低,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正处在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过程中,亟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接受较慢,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从而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不高,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仍然处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五是农产品市场还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六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需求的扩大,严重制约农业大规模经营和农业效益的提高。七是农村二、三产业

10、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八是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失地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地集中,形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方式还很粗放,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科技贡献率不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不高,与现代农业“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的基本特征相比,还有

11、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县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三、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上是持续增加农业发展中的现代因素,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1、

12、牢固树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发展理念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一是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我县农业必须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国内大市场上,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永昌建设成为国内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具体工作中,应立足永昌农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县内资源,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要持之以恒地搞好以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和金鳟鱼等为主的农产品促销活动,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外销。二是要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扶持

13、发展食品加工、商贸、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步伐,努力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三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切实解决畜禽粪便资源等废弃物的再利用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加快建设农民生态家园。2、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把资金投在农业拳头产品、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使之产生辐射和带动的效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捆绑使用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综合开发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投入,使农业产业项目

14、建设抓出成效。财政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并用好用活农业专项资金。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县内外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和信贷投入,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特别对农业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争取灵活的农业贷款政策给予扶持。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沼气、乡村道路、电力、通信、安全饮水等农

15、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一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严格保护耕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抗灾能力。不断加强现代农机装备建设,认真落实好各级农机补贴政策,重点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升级,提高大型、高性能装备比重,逐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行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积极倡导畜禽小区饲养,努力提高种养效益。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效益。科技创新和推广是决定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

16、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一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进步;通过完善利益机制,能够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从而使技术依托单位变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四是继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常规农业技术普及方式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五是加快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的投入。七是实施好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示范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信息网络化工程、农村市场、商贸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程等。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深入实施第二轮“十万农民素质提升计划”,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养一大批现代新型农民。建立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工作的长效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