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670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精华摘要(适合于考前突击的那种)-本人转贴,让大家都能看到!注意写作的几个误区1. 申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必须把材料消化到九成熟。2. 申论考试不是个性化的考试,而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老师每天阅卷无数,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选拔的人才是讲求中庸之道的人。所以思想偏激,错位的文章会低分。3. 现代申论有沉稳厚重的风格,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对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的推论材料与材料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提出解决办法,千万要避免重议轻申。4. 主要考察概括内容,合理推论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5. 写作要力避学术化的倾向

2、。申论的本色:顶天立地=国家政策最前沿脚踏实地的解决实际问题。用全面发展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1. 高: 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自己,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把社会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2. 大: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条具体的措施,要善于升华材料,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在确定文章主题是要善于归纳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比如应对突发公共时间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等题目容易得高分。3. 全:用平和中庸的风格来写文章,思维要周全,利用辩证法的原理:比如,原因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评价事件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和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又要发扬成绩等等。4. 实:防止大

3、而空,充实,即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要具体可行,立足材料,模块化运作;真实就是要结合和联系实际。5. 精:语言精炼,防止罗索,表达规范,不能随意更改政府政策的正规表达方式,总之,要模仿半月谈和政府文件报告的写法。评分的标准一二部分按条给分,减去错别字。议论部分观点正确,鲜明,逻辑严禁,分析细致,对策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考试的准备1. 申论考试实际上是一次模拟的日常准备工作。2. 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都是很好的申论范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3. 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要像学习英语一样,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来培养语感。4. 真题一定要精做,把答案认真的写出

4、来,模拟题的最大功能就是熟悉热点问题。应试技巧: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1.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3. 问题的表现是什么,4.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5. 对策是什么。阅读的基本套路:一勾二概三分类。三遍四步法,用3040分钟。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l 首尾句原则l 关联词原则l 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

5、道,初步推测,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一般标注关键词即可,但最终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重的地位,以及从哪个角度分析对自己最有利。特别要注意的是典型现象,事例和图表。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横向原则:并列关系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四种现象等等。对立关系如积极消极方面,成绩和问题等等。纵向原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多层次原则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角度分析,这也是以后命题的趋势。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首先要注意给自己设定的身份。主旨突出,应用万能模式。八股模式。P21三遍四

6、步法实施的好,你的考试就成功了一半。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第一步: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先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根据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因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多项求异分析)。1 内外因分析,要注意内外因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3多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现实,内在,外在,尽可能全面到位。SW

7、OT分析:优势,劣势(企业能够做到的),机遇,威胁(企业可能做到的)。第二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内外因分析和多角度分析的写照)l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l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l 教育培训,提高素质l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l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l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l 加强监督,全面落实。l 总结反思,借鉴经验。具体措施和万能句式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把。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倡导。的理念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

8、民群众对。的认识。舆论关注实行典型示范社会示范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3. 教育培训,提高素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4.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出发,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激励制度利益相关制度分工制度规则制度惩罚制度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5.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几种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预防应急机智(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组织机制,协调机制:

9、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形成信息反馈机制组织专家制定。领域的实施细则。6.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依靠。技术,解决。问题7. 加强监督,全面落实。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或舆论监督领导或上级监督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加大整顿力度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对于一切忽视。违反。的行为,要大胆揭露,公开曝光,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十六

10、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8. 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总结。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必须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万能八条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万能八条示万万不能的。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第三步评估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当试题反应的问题很多的时候,只有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抓住一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涉及各个问题,才能提出标本兼治的方案。2对策的可行性,方案要能解决现实社会重存在的问题,由谁执行,执行步骤(

11、怎样去执行),何时实施,在什么条件下执行,总之,要通盘考虑,尽量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切忌脱离世纪,坐而论道。3 对策要符合政府部门的职能。要合法。论证写作的基本套路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整体把握试题,从所获得的不同观点中选取最深刻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最有利于自己发挥的一个作为论点。论点要有政治高度,看到事物本质,有预见性,概括,立场正确,态度鲜明,有创见突出论点的方法有:将文章的论点摄制为题目,第一段概述材料,第二段单独成段,点名论点,每段分论点紧扣总论点展开,开头结尾照应总论点,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要注意应该采用并列句,条件句等句型,灵活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申总论点的重要性,必然性

12、和意义。论据:真实,典型,全面,新鲜。包括具体或概括的事例,统计数字或图表,亲身经历,引经据典,公理规律等等。论证可采用例证,引证,理论论证(通过分析,判断等推理手段剖析事理,分析问题以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分为因果演绎和多角度演绎,常用没有。就。),假设论证,比较论证(横向,纵向,对照),比喻论证,归谬论证。三种结构,三段式是总的思路,P40页1提出问题:引用资料,开门见山。2分析问题:紧密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重点论和两点论。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3解决问题:由条理,最好和前面的各个问题照应,涉及到相关部门职责的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的精神。五个得分突破点提纲:标题开头 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结尾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P42万能标题开头:交代事件的缘起,揭示主题,谈主题的影响。有叙述式,引言式和设问式P44,模板。结尾:概括总结,强调深化主题(或正或反翻新),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上升到理论高度,一般可以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万能句式P45。过渡:过渡段:在三个部分之间,可使文章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前半部分概括上一段,后半部分引出下一段。过渡句:可以用于某个段落句首,总结上一段,或用于句末,引出下一段,或概述材料,或表示转折,或提出问题。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