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267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24、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作者、出处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谭其骧秦郡新考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25、“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

2、乃畏以威。”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A.维护了君主统治 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 D.完善了监察制度26、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27、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8、1877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

3、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这表明A.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 B.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 D.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29、辛亥革命“使军阀统治不可能形成像清政府那样集权的全国一体化的严密政治统治,中国出现了近代以来少有的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朝统治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建立了中华民国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30、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

4、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A.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B.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C.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 D.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3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B.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32、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

5、这一现象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33、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A.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 B.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C.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 D.出现西学东渐的潮流34、伏尔泰盛赞牛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

6、是歪宇宙的人。”这表明他A.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B.尊重科学反对迷信C.主张共和倡导自由 D.崇尚理性否定权威35、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A.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B.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D.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4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晚清时期,清政府处境险恶,教育改革是在“地球大通,优胜劣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起来的,以提高国家的生存竞争能力

7、为宗旨。菏泽县乡土志序中所言“振兴教育之要义,在使人人爱国为枢纽,欲人人爱国必使自爱其乡始,欲人人自爱其乡,必使自知其土地、人物始。”郭沫若先生在回忆起小学生活时说“他(教师)教了我们一些乡土志,这是比较有趣的一门功课。”鉴于清末国势衰微,还结合当时国外商品侵占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业教育。民国初年,政府采取开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通俗教育馆等形式对下层民众进行通俗教育。据王新环浅论晚清民国寸期的教育改革等材料二 抗战时期,延安有培养共产党高中级干部的中央党校,有培养共产党高级理论人才的马列学院,有培养妇女干部的中国女子大学等。教育的主题就是学马列理论和中共的方针政策。社会教育就是对底层民众进行

8、扫盲、知识启蒙等等。把抗战和对底层民众的知识启蒙结合起来。学校教育设置“劳作实习的课程,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参加校内外的生产劳动”。在教育理论方面,这个时期很重要的变化是开始有比较多的中国民族特色,强调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据陈丹芳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教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民国初年教育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与晚清民国初年的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4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

9、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开始违背道德的约束,排斥男工,大量雇用女工和童工,支付较低的工资。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等材料二 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

10、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摘编白李琼西欧社会保障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的欧洲出现了那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欧社会保障制度。(4分)4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春秋战国公元前338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秦汉时

11、期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唐宋时期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

12、因等整理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答案24-30 BADCBDC 31-35 ABADC42、(20分)(1)把教育改革和救亡图存相结合;注重乡土教育;把爱国爱乡有机结合;倡导实业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发展民众通俗教育。(8分,答出4点即可)(2)不同:重视抗日革命干部的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的方针政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民族特色。(6分,答出3点即可)影响:宣传了抗战思想,培养了大批抗战人才;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政治文化水平

13、利民族觉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为新中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6分)43、(20分)(1)城市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工人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资本家大肆雇用剥削女工和童工;贫富差距严重;阶级矛盾尖锐。(8分)(2)立法保障;国家(政府)推行;关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8分)(3)评价: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扩大了社会平等与公平;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等。(4分,其它回答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4、(12分)示例一 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

14、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示例二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齐重心在西部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的应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沟通了中西联系,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齐进一步发展起来。相反,江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