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2359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共40道。每题1.5分,共60分。)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儒学利于规范君臣关系 B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3.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

2、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A秦朝的丞相 B西汉的尚书令 C北宋的枢密使 D明朝的内阁首辅4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表1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5.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

3、调整 B.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6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7.“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而事异。”这一观点可以印证( )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的主张8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4、。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 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9.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应该是( )A.董仲舒 B.李贽 C. 王夫之 D. 顾炎武10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

5、自由。这反映出( )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C.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D.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11.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 )A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C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D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12.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6、 )A蕴含着自然法精神理念 B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C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13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14.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

7、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15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形成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C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D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16.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于1875年在第三共

8、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 )A.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会议发展的基本趋势 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C. 法国两院制议会的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 D. 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特征17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

9、 )A. 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 B. 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C. 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 D. 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18.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19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

10、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本应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20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延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21 晚清时期有人主张:“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

11、校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表明女校创办( )A适应民族救亡的需要 B未突破传统的儒家思想C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22.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23我国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再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

12、反帝救亡”。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迷信落后 B. 爱国进步 C. 救亡图存 D. 正义理性24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现解正确的是()A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5、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第

13、1节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第2节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第四章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节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第2节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26.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 )时间进口货物总值鸦片(%)棉布(%)棉纱(%)1850年54%34%6%390.8万元1870年34%50%6%6457.4万元A. 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 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27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这种安排() 时间 总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